贺水清
【摘 要】小学数学中名数改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既抽象又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归纳整理了几种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变得妙趣横生,简单而又易懂。
【关键词】名数改写;明要求;授方法;逆向检验
小学数学中名数改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需要综合运用计量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既抽象又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明要求
学生在做题之前,必须明确此题的类型,是单名数变复名数,单名数变单名数,还是复名数变单名数,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授方法
通过平时教学实践,我总结为以下四种方法:
1.爬山法
在教学单名数的改写时,先让学生认清哪个是高级单位,哪个是低级单位,然后确定变化的方向,是由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还是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简单归纳为由低→高或由高→低。这里,我将其改变的方向形象的看作是“一座山”, 由低→高像爬山,这时问学生“爬山费劲吗?” “费劲!” “我们怎么去不费劲呢?” “坐车去!” “对,我们就来坐一辆双轮板车去!” (出示÷) “这像数学中的什么运算符号?” “除号!”这时,引导学生明白由低到高的改写要用除法,除以什么呢?除以进率。如:30分米=( )米,就用30÷10=3,得出30分米=(3)米。同时,师生边分析边说出一句顺口溜:“上山费劲坐车去。”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低级单位变高级单位的方法。
2.下山法
用“爬山法”帮助学生认清了单位的大小、高低走向,再出示例:4吨=( )千克,学生尝试画出单位的走向图,师问:“这回我们要干什么?”“下山去!”“同学们下很陡的山坡时有什么感觉呢?”(心里害怕、头重脚轻、像有人在后面推、只能快不能慢走等。)“那我们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呢?”(找一根树杈拄着)“对用树杈支撑着走,那树杈有点像什么?”(师边讲边画图,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乘号。)到这里,同学们高兴地抢着说:“我知道下山用乘法。”同时归纳顺口溜:下山困难树杈支。学生很快做出:4×1000=4000、4吨=(4000)千克。这时教师强调,必须记清单位间的进率,才能准确无误。
3.留同变异合并法
学生在复名数变单名数的改写中往往容易出错,有的盲目的奖原有的数合并即可。对于这种问题,先用以上的方法是不够的,应采用“留同变异合并法”。也就是留下前后相同的单位名称,对不同的单位名称进行改写,最后将留下的数和变后的数合并起来。如:5吨30千克=( )吨,现将5吨留下来备用,再将30千克变为0.03吨,最后把5吨和0.03吨合并为5.03吨填入括号中。
4.整余回家法
对于一些单名数变复名数的题型,有的学生草率地将数一分为二,不考虑单位是否合适,造成错误。根据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用了“整余回家法”。也就是将原数按要求分成整数和剩余两部分后,认清座号,巧妆入座。如4030克=( )千克( )克,先将4030克分成4000克(4000克=4千克)和30克,然后将整数4送人千克的位子,剩余的30克看好座号克送回克的位子。只有座号相同方可填入。否则需要再变相同,如:7.31吨=( )吨( )千克,先将7.31吨中的整数7直接送回吨的位子,再将0.31吨变成千克,即310千克,才能送回千克的位子,切不可将31直接入座,因为第二个座位的座号是千克,而不是吨。
三、逆向检验
通过以上处理,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变得妙趣横生,简单而又易懂。学生还可将自己变后的单位名称逆着检验,如果和原数一样,就可以确定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
实践证明,学生绝大部分能准确、迅速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做题的正確率非常高。因为他们觉得在充满趣味、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的知识,扎实而且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