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各个学校已经开始了智慧校园的建设,本文在这里研究并概述在智慧校园的交涉当中如何有效的应用物联网技术。
【关键词】智慧校园 物联网 有效应用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组(FJJKCGZ15-05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011-02
在计算机、互联网两次世界信息产业浪潮过后,物联网的出现再次掀起第三次浪潮,在各大学校开展智慧校园,高数字化校园改革的背景下,受到了学校的广泛欢迎。如何有效的物尽其用,下面我们进行简述。
1.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它就是让物联网进行物品和物品之间的联系,通过传统的射频识别或者卫星等心机基础,来达成用户之间物品与物品的联系,从而把任何物品都和网络连接起来,来进行系统的交换和处理。从而实现对物品的进一步跟踪管理。
同时物联网还有这每个物品都进行标示的物理属性,他通过了智能化的借口来对网络进行结合,所以物联网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当中,(例如城市管理、生活、公共安全、教育等)从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整合来看,规模越来越大,师资越来越雄厚,这时物联网对学校内部当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管理问题都可以有一个良好的解决,智慧校园的建设如何运用物联网是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运用得当那么学校的管理会更加健康。
2.什么是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的基础就是物联网,他利用各种应用的服务来进行对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对校园生活进行智能化、一体化系统的构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利用物联网为基础来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会让智慧校园变成一个智能、开放的信息服务平台,或者这么说,当我们吧智慧校园的感应器放入到图书馆和校园日常生活学习等地方当中,他们就会进行有机的连接,从而把个体变成整体,最终让物联网把这些事物串起来,变成一个教育和生活的整体。
智慧校园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是在2010年后浙江一所学校提出的,在蓝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把校园进行了整体的网络覆盖,从智慧校园的信息平台中就可以看出每个角落都存在着网络科研等校园文化,同时透明度极高的学校制度治理也让我们可以进行对学校事务的参与感。同时在南京邮电大学当中指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对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搞笑的信息服务平台,第二点提到了进行对学校所有事物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成为整体,第三点提到了智能感知环境下建设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目的是要进行和外界交流时搭建一个更简单的平台。”
3.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有效应用
在这些年中职学校的发展当中,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建设了校园的监控系统,同时在配合上各種的新兴系统,从而让中职学校成为了可视化的管理和长期发展的进步,同时虽然有着这些优势存在,但是中职校园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我们最典型的监控系统,虽然在投入使用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大大提高了中职学校的可视化管理,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自身的感知手段还过于单一,存在着很多监控死角以及人工的参与,这就让安保人员无法24小时钉在监控台上,因为一旦出现稍微的监控空隙就无法进行监控,智能化的道路还很远,虽然达到了信息化的程度,但是还没有达到有效的兼容。
在中职学校的智慧校园的建设当中,必须要重视物联网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物联网的特点就是在校园内进行对所有事物的统计和整合控制,除了通过了对校内人员、车流量、运动器材等等一切基础设施进行了信息化的改造,同时也利用了二维码技术和无线传感技术进行对校园内需要感知物品的标示,从而让标签读写器等设备进行更好的识别,在得到数据的同时进行及时的汇报,然后进行数字的汇总,由信息处理中心处理过后直接传送到指挥系统当中,指挥系统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最后让中职学校的管理部门。安保部门以及各个第一线单位进行信息的详细掌控,从而作为依据进行正确的决策,(结构图如下图所示。)让物联网技术对校园的感知对象得到加强,让感知的精度和范围都得到提高,这就是物联网在其中不可缺少的巨大作用。
(1)我们如何有效利用好物联网技术呢?首先我们要对中职学校人员进行可视化管理,先为校内工作人员配发管理卡,(中小学生俗称一卡通,包含了饭卡,浴卡、借记卡以及出入卡等功能)这种卡可以通过远距离的读取,从而通过各个门禁点以及学校的出入感应点,这样就实现了对学生或者校园内部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控制,没有死角同时没有盲点,不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辅助,全自动的感应定位已经可以完美的自主运行,校园当中,从安保人员到校长,他们都可以利用这张卡来进行对所需要了解人员的控制和地点。利用这张卡还可以对职工学生进行日常的签到管理,从而达到最基本的可视化管理效果。
(2)我们要有效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智能化保密措施,因为在面对重要文件,机密文件等其他机密设备上,我们要对其进行二维码的标示和射频卡的嵌入,这样就可以感应具体文件,具体设备在具体那个位置当中,这就可以完美的放置泄密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了学校对保密系统安全的管理防护。
(3)物联网技术对我们的图书馆也有应用,例如中职校园可以建设一个智慧型图书馆背景下,对图书馆藏书进行射频标签的安装,从而取代以前的条形码,通过利用我们的书架感应器对图书进行快速的定位,在进行不小心丢失等情况还可以进行快速的定位找回,这样的设置大大方便了学生和老师的图书借阅以及图书的管理。
(4)物联网技术下,对我们的后勤保障系统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把仓库和物资等后勤设备进行系统化的分类,更具其型号和种类来进行有效的记录并安装电子标签,这样可以让中职学校的后勤保障可以更加的方便快捷,如果有草皮、路灯等设备,我们还可以对其进行传感器的安装,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我们后勤方面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来进行合理化的科学管理。节省大量资源,防止资源的浪费。
(5)同时我们在物联网下对学校车流量的控制方面也有十分明顯的作用,通过传感器和标签的嵌入,我们可以直接对校园的车流量进行准确的实时定位和跟踪,极大的方便了我们安保部门的任务,同时可以更精细的进行车流量的管理。
(6)每个中职学校的敏感部门都会有着安全的隐患,例如中职学校的财务部门和学校的敏感部门,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电子岗哨来进行实时的监督,在物联网的背景下,电子岗哨完全符合了这个要求,实现了24小时无间断的进行监控和检测,如果发现不对的问题,会立即向安保部门发出巡视的提醒,通知他们可以进行及时的处理,并且出现问题过后可以更方便的自动了解摄像来进行视频的认证。加强了我们在学校敏感部门的安全保障。
(7)在中职学校里面,最大的问题是学校如何进行合理的安全保障,目前校园暴力事件等频频发生,校园的安全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通过物联网在智慧校园的建设当中,我们可以进行安装更加智能的安保系统,从而遍布全学校的各个角度和四点,除了通过自动的分析校内人员的身份外,同时对重要区域进行重点的监控,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或者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就会对这个区域进行重点的监测,并通知安保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组织和驱赶,最大程度的保证校园的安全环境。
4.智慧校园建设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国的物联网技术还在一个萌芽的阶段,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不够标准和完善,相关的规定也不够全面,所以我们在建立智慧校园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第一点,智慧校园如果想全面的建设成功,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有一定的科学认知,虽然目前是物联网技术的新潮,每个地区的学校都在投入建设当中,但是虽然在如此诱人的前景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能盲目的从众,从而导致不切实际的进行大张旗鼓的建设,这样的建设只会让自身原有的系统变得更加糟糕,浪费了财力和物力没有取得应该有的效果,甚至还拖累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并且有了充分规划蓝图的时候在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从而逐步的取得建设的经验,最终得到建设的成果。
(2)我们都知道,在这项建设的过程当中,时间漫长不说,耗费的财力和物力也是极大的,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我们牵扯的感应系统装置过多,每个装置的作用和效果也都不同,这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全部使用一种感应技术,那么无疑是导致了信息过多无法消化,从而提高了成本,所以我们要进行各种技术(例如传感技术、二维码技术、嵌入技术等) 来进行有机的整合,面对不同的物品(例如车辆、图书、物资、设备等)选择不同的感应技术,从而既安全又高效,保证了每个地方都做到物尽其用从而节省大量的成本。
(3)现在感知的手段方法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厂商已经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设备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从而获得信息变得失真或者混乱,这就不违背了我们智慧校园建设的宗旨(高效率管理,集中管理控制。)所以我们要统一制定好规范的数据格式,从而让兼容性可以完美融合在所有的管理软件当中去,达到智慧校园建设的宗旨和规范,从而提高我们的管控水平。
(4)因为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信息安全和保密问题是重中之重的,信息的安全已经贯穿了我们从资料收集开始到最终的应用都有涉猎,智慧校园的功能目的就是要进行远程的感知和地位,所以从感知到最后的处理多个环节都是要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信息的交流,这样就加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在每个环节都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安全保密处理,从而i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根据建设和发展的情况来进行下一步的安全保障策略,完善自身的保密体系,从而确保智慧校园的信息是往安全健康的方面发展。
(5)由于校园当中各种监控视频和信息的增多,我们除了对信息资源进行兼容性的完善以外,还要减少我们的资源管理,避免重复开发的情况发生,保证每个系统都可以和其他系统进行衔接和兼容。
智慧校园建设当中如果想有效的使用物联网,那么就要基于他科学化,人性化智能化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得到对外的延伸,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积极性来进行对科学的探索,从而培养到他们的创新和综合能力,有效的整合了学校的有限资源,从而让学生在智慧的光环下,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贾文潇,刘婷.浅析物联网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6,(05):65+64.
[2]宋承继.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03):208-210.
[3]肖文雅,姚红星.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3,(04):63-65.
[4]杜晓静,姚高峰,何秋燕.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0):9-10+5.
作者简介:
杨英(1977年-),女,汉族,本科学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