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德育“微阵地”的开发和运用例析

2017-08-28 13:06陶华燕
中小学德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书社书吧公民

陶华燕

摘 要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图书馆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挖掘自身德育功能,通过微书吧、微服务等涵养和提升学生公民素养,大力践行“成为公民的教育”。

关 键 词核心素养;公民教育;学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8-00-02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图书馆必须转变传统观念,突破单一的藏书功能,挖掘潜在的德育元素,生发德育效应,提升学生品德素养。为此,学校大力进行“微书吧”“微服务”等德育“微阵地”的开发和运用,对学生进行“成为公民的教育”,让图书馆成为学生知识的殿堂,精神和道德的栖息地。

一、“微书吧”:在自觉自助中涵养公民意识

所谓“微书吧”,顾名思义即为小型的创意书吧。我们的校园里有三处“微书吧”,各有特色,又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公民教育功能。

(一)鹿鸣书社

鹿鸣书社有社长一名,副社长三名。书社的常规工作主要是图书出借和归还,好书上架和整理,主题阅读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鹿鸣书社的借书证有准入门槛,实行班主任推荐制。只要能做到热爱学习、爱护图书、文明借阅、按时归还、损坏遗失主动赔偿,就都可办理借书证。借书证上除写明班级姓名,还需承诺爱护图书、文明借阅、按时归还、损坏遗失主动赔偿。

书社门口设有光荣榜和曝光台。管理员对读者的品行进行随机考察,按承诺条款进行多方考量。优秀者上光荣榜,行为不雅者上曝光台,违反5次列入黑名单,取消借书资格。

书社的开放时间为每天中午12点到12点半。期间不定期组织小型的主题阅读趣味活动,并颁发奖品及证书等。如此为学生铺设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充实、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鹿鸣书社直属学校图书馆,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创建良好读书氛围、引导正确价值取向为目标,引领学生在读书中发挥才能,涵养文明、诚信等公民素养。

(二)漂流书吧

漂流书吧不同于鹿鸣书社,这里没有管理员,没有责任人,来这里的都是爱读书的孩子,或者整理、打扫的小志愿者们。

书吧前有一块提示牌,上面写有漂流规则。比如到书亭“漂流”的书要九成新,扉页可不署名但要工整写上对他人的祝愿;如取走自己想看的书,则必须放回同等数量的书;每次来参加好书漂流活动,都要写一张感谢便签张贴在提示牌上等。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告诉我们,道德发展应遵循“他律而后自律”原则,适切实施品德教育。漂流书吧属无人管理书吧,学生在这里反复体验尊重、信任、关怀、感恩与公民责任,深入省思,反复练习,逐渐达成道德行为的自治自律。

(三)流动书车

流动书车的服务对象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因此车上都是一些绘本和拼音读物,供孩子们在课间、午间取阅。

流动书车区也没有管理人员,因为它倡导每一个读者都是管理者。为此学校在流动书车区域设立了告示牌,上面有温馨提示:欢迎阅读,但不能把书拿走;阅读结束,要整理好书车再离开;要爱护图书,轻拿轻放。旁边还设立了一块光荣榜,以表扬主动整理书车的好人好事。

显然,流动书车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品行教育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是对学生闲暇时光的正确引领,鼓励他们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另一方面,也是从小培养学生公共服务意识,教育学生善尽公民责任,让学校、社区和世界更美好。

有学者指出,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1]为此,在“成为公民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鹿鸣书社、漂流书吧、流动书车这些富有创意、独具魅力的“微书吧”相繼出现,吸引着学生们主动参与,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体验丰富多彩的公民式生活,通过强化自我教育,形成公民意识,产生相应的公民行为,真正提升自己的公民能力。[2]

二、“微服务”:在社会型交往中提升公民素养

生活体验论认为,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用,以体验反思实践为法,交融道德认知、情感与行动,方能让道德认知、情感与行动紧密交融,让学生的品德素养深化、内化为品德习惯与人格特质。为此,学校图书馆设立了志愿者服务站,让志愿者们参与学生借阅、藏书整理、新书上架等“微服务”。学生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体验公民角色,实践社会交往,培养公民能力。

(一)规则意识在科学化管理中形成

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图书出借登记、评优评先等都本着做细做精的原则,作出了细致的操作规定。有了这些规定,志愿者到相应的班级开展借书工作时就能得心应手。

比如关于借阅:开学初每班志愿者领取图书(每生1本),每两周组织本班学生借阅一次,每个学生每学期借阅5本。图书管理志愿者及时做好还书借书登记工作。借阅原则是先还再借,没有看完可续借。每学期末各班志愿者收齐图书,以班为单位归还图书室。

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在教师的引领下,志愿者的图书管理工作规范、精细、有个性。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其他学生,经历这样一种管理模式的熏陶,都能为日后走入社会参与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二)社会公德心在规范化管理中强化

为了鼓励多阅读,学校组织学生每两周借阅一次,借阅采用换书制,即平时鼓励同伴换书,期末则组织班与班之间换书。每次换书,学生都需在规定的时间,选择和喜欢的同伴或喜欢的书交换,交换的前提是图书必须完好无损,没有涂鸦。

在这种图书管理制度下,学生爱书、护书意识不断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社会公德心在规则交往中逐步建立。

应该说,中小学图书馆开发和运用“微书吧”“微服务”等德育微阵地,有效实施“成为公民的教育”,践行通过角色承担、角色学习、角色体验和角色冲突的社会化过程,习得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可谓应时应景,在道德认知、情感与行动三层面陶塑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素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张向众.中小学应实施“成为公民的教育”[J].中小学德育,2013(4).

[2]刘惊铎.生态体验:道德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研究,2006(11):64-68.

(作者单位:嵊州市鹿山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绍兴 3124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书社书吧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利群书社
岂能让“自助书吧”因缺管而变味
12星座之你爱读什么书?
齐鲁书社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兑门书社里的快乐生活
愚公买书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