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谈判香港回归纪实

2017-08-28 08:39路滔
晚晴 2017年7期
关键词:杰弗里撒切尔主权

路滔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1997年7月1日,那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热血沸腾的日子。当英国的米字旗黯然落下,鲜红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上空徐徐升起的时候,就是中国人民一雪百年耻辱的时候。

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高兴地看到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特区经济稳定、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美好现实时,我们不会忘记那些曾经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们。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徐徐降落。9月24日,这是决定香港前途的关键一天。这天上午9点,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会谈一开始,“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先发制人,打出了她早已准备好的第一张牌——“主权牌”。她胸有成竹地说:“有关香港的3个条约,白纸黑字写在那里,任何人都不能抹煞这一事实。既然这些条约仍然存在,那么就必须得到遵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对香港带来灾难性影响,破坏香港的繁荣。”

面对撒切尔夫人咄咄逼人的“主权牌”,邓小平的回答是斩钉截铁的两句话:“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接着,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时间可以定在1997年”。但是邓小平提醒女首相不要误会了,到时“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邓小平说,如果到1997年还不收回香港,那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不能向中国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应该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主权牌”输了,“铁娘子”开始晓以“厉害”:中国不是很关心香港的繁荣吗?如果中国收回香港,给香港带来的将不是繁荣,而是灾难性影响,这可是对中国的四化建设不利啊!

邓小平索性把话说透:即使香港不能继续保持繁荣,对中国的四化建设又会有多大影响?邓小平承认影响不能说没有,但他告诉好心的英国人,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么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邓小平再次显示出他“把握强硬和灵活间最佳比例的高超才能” :“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中国1997年要收回整个香港,至于用什么方法收回,我们决定谈判。”

邓小平又开出谈判的时间表,中国正式宣布收回香港,“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会拖延更长的时间。”

会谈整整延长了50分钟,其交锋程度之激烈,由此可以推测。

终于,撒切尔夫人出来了,脸色凝重。当她缓步走向大会堂北大门的台阶时,抬头突然望见了台阶右下方的一大群的记者,顿时又绽开了笑脸,扭过头向记者们点头示意。当她走向倒数第二级台阶时,突然一脚踩空,使身体失掉了平衡,栽倒在石阶地上,连手袋都摔倒了一边。

当天下午,当撒切尔夫人向中外记者宣读声明时,尽管声音一度变得嘶哑,但她仍然坚持一口气念完了声明:

“今天,两国领导人在友好的气氛中,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双方本着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的共同目的,同意在这次访问后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商谈。”

整个声明实际上就说了两句话:第一,双方都希望香港能繁荣、稳定;第二,以后继续谈判。

中国新华社在发布这一段联合声明的同时,还附上了一段中国方面的强硬声明:“至于中国政府关于收复整个香港地区主权的立场是明确的、众所周知的。”

“访英团”和“上京团”

经过了将近10个月的“苦闷期”,中英谈判重新开始。

198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就在这一天,中英两国同时宣布,第二阶段的会谈将于7月12日在北京举行。

英国虽然不再大谈特谈“3个条约有效论”,但对“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卻是一再坚持。中国政府寸步不让,一再强调:主权和治权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名义上的主权而无实际上的治权,这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是不能允许的。

9月5日,撒切尔夫人在首相府,召集主管香港事务的大员们,会议作出了一项赌博性的决定:与中国政府打“经济牌”,对中国施加压力。

“经济牌”未能奏效,英方代表再次把目光转向了谈判桌上。于是,从10月19日开始,双方代表在北京举行了第5轮会谈。11月中旬和12月上旬,又分别举行了第6轮、第7轮会谈。

在这3轮会谈中,英方无奈何地作出了让步,不坚持“以主权换治权”,却又提出了要在1997年后继续发挥英国的行政管理作用,比如保留一名英国总督。

中国驳斥了英方的这些说法,不同意1997年后英国在香港扮演任何管理角色。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重申:“中国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中国希望在1984年9月前,能同英国达成协议,如果届时还达不成协议,中国政府将单方面宣布自己对香港的方针政策。”

会谈又陷入了僵局。于是,香港各界人士又纷纷组织“访英团”和“上京团”,通过各种途径向中英两国领导人表达自己的意见。

一般来说,“访英”还是“上京”,本身就表现了某种倾向性:急急忙忙向伦敦跑的,多半是一些一贯亲英的“高等华人”;而“上京团”的社会阶层就要广泛得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心的向背。随着一个个“上京团”的归来,香港人对中国政府的政策,越来越理解和支持,对香港未来的担心和疑虑也越来越少。民心的天平,进一步向中国方面倾斜;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对中国有利。

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再拖下去,对英国更加被动。于是,1984年1月25日,双方开始第8轮会谈。此后,到4月12日,共连续举行了5轮会谈。

在第8轮会谈开始前,英国首相写信给中国,表示理解中国主权立场,这实质上是在1997年后香港的行政管理问题上作出了让步。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10月15日飞抵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在北京期间,与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姬鹏飞及邓小平进行了会谈。访问结束时,发表的新闻公报说:双方一致认为,会谈已取得了可贵的进展。

10月20日,杰弗里·豪在香港发表声明说:“要达成一个使香港在1997年后仍由英国进行管治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设想。”英国的方针“是与中国政府研究,怎样可以达到为确保香港在1997年之后,在中国主权下得到高度自治权,同时会使香港的生活方式及现行制度的本质得以维持不变的安排”。

这个声明表明,1997年之后,英国要完全放弃香港的主权和治权,到时,香港就要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经过一年多的风风雨雨,香港的前途终于确定下来了。对于这一点,人们并不感到特别意外。因为,谈判桌上的胜败,取决于谈判桌后双方的实力,没有实力和民心做基础,是绝不可能在谈判桌上达到预定目标的!

香港人可以松一口气了,但中英双方的谈判代表们,却一点不敢稍有懈怠。虽然大的分歧解决了,可各种枝枝节节的问题,仍然可能不断地冒出来,影响会谈的结局。英国被迫在大的原则问题上作出了让步,心里却是情不甘意不愿,千方百计地总想扳回几分。

果然,没多久,港英政府又紧紧地抓起了“民意牌”。5月9日,中英第14轮会谈开始举行。就在这一天,由香港行政和立法两局9名非官守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启程访英,他们奉劝英国不应该“冒险”地去签订协议。这9名“高贵的议员”不自量力,以“500万港人的代表者”自居,当然引起了香港人民强烈的批评。

过了第16轮会谈,邓小平接见了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邓莲如、利国伟。他说:“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是符合500万香港人的利益的。”邓小平严厉的态度,使港英政府手中的“民意牌”又失效了!

直至7月底,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杰弗里·豪再次访问北京,使中英谈判才重新打破了僵局。杰弗里·豪与吴学谦外长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邓小平也会见了杰弗里·豪,对会谈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祝贺。杰弗里·豪对邓小平说:解决好香港问题,对中英双方都极为重要。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概念,它能够保证香港在1997年以前和以后的稳定。

收获的季节

当9月5日最后一轮会谈开始之时,中方首席代表周南,意味深长地对英方首席代表伊文思大使说:“你到北京之后,经过了冬天、春天和夏天,现在是收割庄稼的季节。”

伊文思略作沉吟,含蓄地答道:“英国9月份也有一个庆祝秋收的节日。”

两国代表团团长皆谈丰收,意味着历时两年之久的中英谈判进入了收获期。

新华社很快发表了一篇快讯,向国内外示意,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协议已是瓜熟蒂落。果然,9月19日,英国代表团团长、驻华大使伊文思对记者宣布:“双方代表团已完成了协议草案,并已送交各自政府加以考虑,因此没有必要举行第23轮会谈了。”

这一丰收的喜讯传到了香港,人心振奋,欢欣鼓舞。20日,股市恒生指数越过了1000点大关,为1003.15点,4个交易所全日成交总额为1.9亿元,股票的两项指标都创了历史最高纪录。

1984年9月26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

当天上午10时,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草签仪式。两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和伊文思,分别在3个文件上郑重地写上自己的名字。

在草签仪式进行的同一天,港府向香港市民散发了几十万册白皮书,内容包括英国政府编写的《引言》、《中英联合声明》的全文和三个附件及备忘录。

《引言》详细阐述了英国政府对《联合声明》的看法。其中說:“这样的一份协议,是两个主权国家所能达成的最高承诺。”“从协议整体看,英国政府有信心认为这份协议的确可以提供一个大纲,使香港在1997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后,能够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

紧接着,中英两国依照法律程序,对《联合声明》进行了紧张的审议。1984年11月4日,6届人大8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联合声明》。

18日晚,撒切尔夫人抵达北京,下午5时半,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了关于香港问题协议的正式签字仪式。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香港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静候于此;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静候于此。铺着墨绿色绒布的长桌中央,插着中英两国国旗。中国领导人和撒切尔夫人分别在长桌本国国旗的一侧入座。很快,撒切尔夫人拿起桌上的“英雄金笔”,飞快地在《联合声明》的末尾签了一行字:玛格丽特·撒切尔。

交换声明文本。握手。大厅里爆发出持续了很久的掌声。这掌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将在同日把香港交还中国。”

在掌声中,中英谈判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由衷地笑了。国家主席李先念笑了。撒切尔夫人笑了。中国领导人和撒切尔夫人代表各自政府郑重发言。他们一致高度评价中英两国通过和平谈判,顺利解决了香港问题。

讲话完毕,全场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邓小平、李先念笑容满面地走到撒切尔夫人面前,举起香槟酒。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姬鹏飞、外交部长吴学谦,举起了香槟酒。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举起了香槟酒。应邀专程来京参加仪式的101位香港各界人士也纷纷举起了香槟酒。

邓小平站在撒切尔夫人旁边,面带微笑。

香港的历史已经发生一个巨大的转折。

猜你喜欢
杰弗里撒切尔主权
少年智斗大力士
主权
撒切尔夫人为邓小平精心挑选礼物
撤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
有效减肥法
“铁娘子”的道歉
中国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刘公岛开馆
撒切尔夫人三天美发一次
心照不宣的回报
全球追讨200亿财产,百尊性爱雕像曝光文莱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