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
因为工作环境变化,我经常和一群比我小十几岁的女孩在一起,被她们的年轻和朝气感染着,也感受到生活理念上的细微差异。比如,聊到我几年都没有休过年假,一位姑娘说:每年必须要有一段休假时光,再忙也要挤出时间。
掐指一算,2017年41%的流量悄然溜走,端午节已是上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这个时间点就像球赛的中场休息,上半场满意吗?下半场怎么继续,怎么扳回一局?
《欢乐颂2》开始大面积刷屏的时候,最让女孩子们眼热心跳的就是安迪连换9套衣服的普吉岛度假时光了。
海风,阳光,蓝天,沙滩,躺椅,美食,红酒,波西米亚长裙,以及一场有点玄、有点甜的艳遇。姐秀的不是裙子,是生活方式!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某宝上就刷刷地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安迪同款度假衣裙,背景是清一色的大海沙滩椰子树。可见,每个姑娘心里都有一个度假的强烈愿望。既然无法实现,那就剁手止渴。
很多人度过小长假的方式,就是买。财经新闻总是在盘点:小长假,某地居民花了多少亿,某个景区吸金几千万。放假与花钱,已是形影相随的CP。可是很多时候,快乐买不来。或者,快乐仅存在于点击付款或将一件商品装入购物袋的刹那,满足感很快就会消失。
打开衣柜,满坑满谷,却总是觉得还少一件。一些衣服买回来就被打入冷宫,几年后被当作鸡肋打包扔进旧衣回收箱时,吊牌还没拆掉。梳妆台上,瓶瓶罐罐,每一瓶都没用完。有的蒙了灰尘,有的悄然超过保质期,像色衰爱弛的宫女,再也等不到宠幸,散发着幽怨之气。塑封都没拆掉的精美书籍摆满了书柜。超市促销时囤积的日化品塞满了浴室。废旧手机数据线充电宝一直都不肯扔。没吃完的大量食物耗费着冰箱的电量。
泛滥的物质,会让人失去敬重和惜福之心。值得珍爱的,一定是少、精、贵的。
我曾在徽州看见许多老物件,有被摩挲得包浆的太师椅,有带着岁月体温的雕花木床,有给主人泡了几十年茶的紫砂壶,它们价值不菲,更昂贵的却是从物质不富足的年代一路相伴走来的珍重感,这样的物品才有灵魂。
其实我想说的是,用花钱来打发假期,无非是再给生活添置一些华丽的垃圾,让居室和内心更拥挤了一些。
巧了,正好读到《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文中所言,深得我心:“在一个万物俱备、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在新的时代,比起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从实物中获得的满足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但是我们宝贵的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将永久地入驻我们的生命。”
安静地度个假,确实是重启一段生活的好方法。不过,在人山人海的假期谈旅行?别逗了,你那只是旅游,上个厕所都像抢购,自拍都是与陌生人的集体照。
如果没有长途旅行的时间和机会,如何选择宁静、小众的目的地,去减压而不是添堵,就成了一门学问。稍微偏僻的森林、温泉、河谷,比四海闻名的大牌景区更适合放松身心。
出门度假不是万能解药。如果你把假期当成快速充电桩,指望度个假回来就变身无敌女战士所向披靡,那可太不科学了,我看你是中了偶像剧的毒。
假期的作用,就是清空心里的烦。就算你是个宅女,哪儿也不想去,一壶茶一张碟一本书,也是一场心灵之旅。举家吃个团圆饭,弥补一下对亲人的亏欠,或者趁着难得的假期与老友相聚,这些方式也是给心情很好的补偿啊。
我发明了一个新词——度假力。这种能力,一般人还真没有。
古人说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个“偷”,就是一种“度假力”。
很喜欢水墨画家林糊糊,这个34岁的女人,就是一个“度假力”特别强的人。她习字、画画、备课、写文章、做PPT、运营原创品牌工作室和书画教室,还是一个小男孩的妈妈。忙碌的间隙,她每天用手机拍出许多美照,角度独特,加上一层薄薄的复古胶片感滤镜,没有刻意用太多技法,就优美得像电影镜头一样。
夕阳下,
慵懒的猫趴在长椅上伸展着腰肢;天空中,
丝丝缕缕白云像卡布奇诺的奶泡;书桌上,
唐草蓝染瓷盘里盛着枇杷和樱桃;客厅里,
宠物鹦鹉扭着屁股走过来走过去;教室内,
学员们凝神屏气练习临摹和勾画。
无论节假周末,还是每一个寻常日子,甚至马不停蹄的差旅途中,她都呈现出一种令人羡慕的“度假感”。她把自己的工作叫做“玩儿”。热爱到极致的职业,才会觉得“好玩”。只有为自己热爱的东西忙碌,对眼下生活状态感到幸福的人,才会有这种愉悦的满足感。最充实的活法,就是身忙、心闲、会玩,像林糊糊。
她的画证明了这一点。小猫皱着鼻子,小鸟转动眼珠,肉嘟嘟的婴儿露出天使一样的笑容。花鸟鱼虫都朴拙生动,有丰子恺的韵味。她的脸也证明了这一点。圆润可爱没有一丝赘肉的鹅蛋脸,柔媚带笑意的杏核眼,弧度完美的丰满嘴唇。与烂大街的网红脸相比,有一种孩子气的天然之美。
最完美的假期,是不介意時间、不纠结地点的一种放松状态。穿度假长裙当然好,不穿,也漂亮;有沙滩海风当然好,没有,也开心。想修炼到这个地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