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局副局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本期研讨主题:怎样将少先队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特邀嘉宾:孟晓东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局副局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栏目主持人:顾岫荫
主持人:您好!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引起了广大少先队辅导员的重视,大家都在思考怎样将少先队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对此,您是怎么想的?
孟晓东:首先,我觉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加强。这是我们的根,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亿万祖辈智慧的凝聚,是长江、黄河哺育出的民族精华。少年儿童是民族的未来,他们理应在自己民族的根基上“发芽”“生长”,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以引领和支撑他们投身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他们也应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心态去吸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洋为中用。因此,我认为引导少年儿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是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对少先队组织而言,将少先队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有助于发挥少先队的引导职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的发扬。少先队组织的功能是立德树人,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应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引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少先队活动成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时,一定能更好地提升少先队教育实效。具体来说,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我认为应是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对民族和国家的自豪感。但这是一个聚沙成塔的过程,需要时间积淀和素材介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大量爱国主义因素,像民族英雄故事、经典诗文等,都有利于少年儿童涵养精神。
提高少年儿童的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少先队活动历来指向儿童“德性”的培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会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自觉,为其提供丰厚的传统道德滋养。
塑造少年儿童的健全人格。在我看来,理想的儿童人格应当是积极的、自尊的、博爱的。我国传统文化倡导仁者爱人、自强不息。优秀传统文化与少先队活动结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积极、健康的人格。
总之,广大少先队辅导员要把握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把它化小、化实、化深,扎实、灵活地组织开展少先队活动,在少年儿童心中播撒下一颗颗优秀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主持人:您认为在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学校和少先队组织各有哪些优势?两者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
孟晓东:少先队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应该正视、重视的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比较而言,学校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比较注重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和知识的传授。少先队的优势在于组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直接面对少年儿童、面对社会与生活,广受孩子们的欢迎。少先队可以运用学校和社会各方资源,从孩子们的喜好出发,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和社团活动等载体,开展有特色的、生活化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活动。以儿童为主体,运用少先队活动方法与准则的少先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引导孩子们去试、去演,在他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文化印记,让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体验更深切。
当然,少先队组织也需要和学校教育同步,在学校安排的大框架下设计相关的教育活动。优秀少先队活动会助推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比如,无锡市锡山区东亭实验小学少先队开展的“古诗新唱”活动,就让孩子们全情投入、唱诵并举,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徜徉在古诗的海洋,助推了学校的经典诵读。
主持人:的确,具有实践性、体验性和开放性等特点的少先队活动,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作为曾经的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您认为少先队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时,有哪些可行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方法呢?
孟晓东:首先,我想强调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要多样,教条灌输肯定不行。少年儿童喜欢在生动活泼的场域里改变现状、完成学习、自觉生长。如今的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课”的痕迹比较明显,容易产生知识灌输、场地限制、时间固化等问题。其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是活泼的,与现代社会接轨的,让儿童在活动场域中身心陶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要改变说教、灌输和贴标签的旧有模式。因此,少先队活动要真正做到儿童自主、形式多样,与生活情景相接,就切忌程式化和表演性。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学校当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时,无锡的许多学校就把爱国主义教育、诚信友爱教育、吴地文化教育等作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内容。多年来,他们一以贯之、坚持发展,打造出了不少有影响的少先队活动品牌,也培育出了一届届带有文化烙印的孩子们。比如,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他们的校训“养正”出自《易经·蒙卦》,意指培养纯正崇高的道德品行。他们创建的“红领巾养正工作室”,包括了“养正”文化研究院、经典读书会、英雄中队、科技教育等。他们的“养正”课程自成体系,少先队员们乐在其中、养在其中、长在其中。
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肖陆霆昱同学表演的锡剧《白水滩》在第七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中获奖,并在颁奖晚会上现场表演。锡剧发源于羊尖镇,学校从2002年就办起了“红领巾锡剧研究所”,开设了锡剧校本课程,每周教孩子们演唱、传承这一地方戏曲,使孩子们滋生了热爱家乡、热爱艺术的情感。
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开展“我的工作室提案赞不赞”活动
在无锡市东北塘实验小学开展的菊花节活动中,师生一起赏菊吟诗
东北塘实验小学少先队从花卉诗文、花卉知识等着手,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引导队员们进行花卉诗文诵读。如今,该校还实施了花卉诗校本教程。伴随每年的桂花节、菊花节活动和花卉特色中队的创建,学校逐步打造以经典花卉诗滋养和引领少年儿童成长的特色品牌,体现着“以花育德”“以美育德”教育思想。
这些学校坚持运用地方资源,推动少先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服务于少年儿童的生命成长。我认为,他们的做法体现了如下的实施策略:
首先,精心选择与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其中也有糟粕。我们要准确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少先队活动的契合点,如节日诗词、地方“非遗”等,还要充分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证时间,开辟空间,选择角色扮演、模拟实践、游戏表演、演讲辩论等少先队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其次,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我们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学习,提升自己;鼓励和发动国学专家、民间艺人、专业学者加入志愿辅导员队伍,从而建设一支能够胜任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当然,在培训与建设辅导员队伍的过程中,要注意“去模式化”,倡导辅导员们创新少先队活动形式,摒弃“成人化”“形式化”“课堂化”“表演化”的假活动,组织开展孩子们喜欢的队活动,引导他们在队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扮演合适的角色,提升自信心,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再次,加强阵地、特色班队集体建设。我们要鼓励辅导员们发挥自身特长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中队活动,比如“我爱汉字”“吴歌传唱”“节日大观园”等,让队队有特色,人人有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总之,少先队活动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切实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功能,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从而使少年儿童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饶有兴趣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进而产生国家、民族认同感,即“家国情怀”。
主持人:谢谢您的分享!您的观点和阐述给了我们不少启发。下期,我们将讨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态的认识与传承。欢迎大家提供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案例,主持人邮箱2847302856@qq.com。
(栏目编辑 李沧海)
(更正:3月上《辅导员》第40页研讨团队成员陶辰嫒应为陶辰媛。特向陶辰媛老师及读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