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 耿
关于村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调查与研究
■ 叶 耿
村党组织书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带头人”,也是村两委班子和百姓致富的“领头雁”。随着上海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以及本市“1+6”文件的实施,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增强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有威望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对扎实做好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对上海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建设开展工作调研。
2015年,上海村党组织经过换届产生了新一届的村党组织书记,现1585个行政村配有1512名书记,平均年龄47.1岁,大学本科以上和大专学历分别占总数的30%和44%,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的书记占总数的22%,另有15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
调研显示,目前上海绝大多数村党组织书记精神状态较好,抓机遇促发展、组织社会治理、服务村民群众的冲劲较足,并能够积极回应村民诉求,在群众中形象较好。特别是近年来,村党组织书记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和农村社会治理上,带领村干部齐心协力把土地征用、动拆迁、环境整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与此同时,村党组织书记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矛盾凸显的新形势下,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成效。2015年本市1585个行政村可支配收入共计86.02亿元,村均54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5元,比上年增长9.5%,高于城市居民增幅1.1个百分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郊区农村产业已从单一的种养业结构逐步调整为与第二、第三产业互动互补融合的生产格局;二是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后,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量涌现,农业经营方式逐步走向集约化、市场化;三是随着工业园区化、工业减量化,原来不符合土地管理要求的小企业、小加工实施关停并转,村级经济将以存量房屋、设备租赁为主;四是上海率先在全国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村经分离,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这样一来,村党组织书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已开始不能适应农村生产经营的新形势。怎样引导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怎样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发展,给村党组织书记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几年,上海农村社会迅速分化,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点:一是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农民内部出现了各不相同的群体,既有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干部等,也有普通务农务工的劳动者,还有许多外来农民工;二是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呈现本地农民外出工作居住和外来人口流入居住的“双向流动”,户籍村民青壮年劳动力溢出,老年村民留守,甚至外出老年农民返乡;三是农村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民办非营利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等不断增多,传统的党小组、村民小组、妇女组织负责人逐步老龄化。农村社会结构的这些变化,使得村党组织书记日常工作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既要管理和服务户籍村民、中心城区导入居民和外地来沪居民,又要领导村域各类组织共同开展社会治理,还要保障民生,维护生态环境和社会治安。
市委《关于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为主导,村民为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驻村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村级治理架构。村党组织书记在新的治理架构下,如何改变原有包揽一切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既能放手让各类组织各司其职,又能确保其核心地位毫不动摇,需要有新的定位和新的方式。与此同时,这几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已实现了从点到面、从指定到选举、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从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的转变,并且各类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离任审计等村民监督手段和措施越来越广泛,农村这种民主管理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发动村民积极参与民主,又如何集中民意进行民主决策,对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方式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部分村党组织书记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有点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015年换届后,40岁左右中青年书记占50%以上,这些中青年书记总体上能做到边干边学,不断提升自我。但仍有部分年轻干部由于缺乏自身职业谋划,并没有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打算,存在着工作标准不高,仅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对目前面临的经济转型、社会治理缺乏深层思考,既不想学习别人的,又不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上难以形成亮点和特色,缺乏争创一流的意识。通过这次换届,50岁以上的书记比重有所下降,但仍达到30%以上,其中部分书记联系、发动群众和开展宣传还是依赖老办法、老渠道,对国家政策文件的学习领悟能力并不高,也不想深挖文件政策的精神实质,他们大都希望在退休前的最后一届任期中安稳度过,满足于“守摊子”,满足于小天地里不出乱子,满足于应付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类任务,对许多新领域、新事物不愿涉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不想触及,更不愿主动破题。特别是面对现在网络信息时代,很少有老书记想通过学习掌握新媒体来创新社会治理。
这些年,村级组织管理经费除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外,很大部分仍来源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自我积累。然而,随着本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村级组织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实行分账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再是村级组织的“钱袋子”,而政府财政保障村级组织的基本运转经费又有明确的使用范围,过去靠村里补贴发动和组织村民推进工作的老办法行不通了。村党组织书记在统筹领导农村社会治理,领导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如不能发会议补贴情况下不知道村民会议怎么开,不拿钱“买戏”到村里演出情况下不知道村民文体活动怎么开展,没有拆违整治补偿资金情况下不知道怎么做村民思想工作,没有工作经费情况下不知道村域治安联防环境卫生怎么维持,无法想象居委干部一年20万元经费的社会治理是怎么开展的。
随着农村人口结构急剧变化,村级组织管理服务对象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点,并伴有差异化的服务需求:一是本土出身,现仍从事农业的村民,这部分人对现有的管理服务内容较为满足;二是已转为非农户口,现仍居住在本村的村民,他们希望保留农民的传统服务,还希望得到一些城镇居民的一般服务;三是已搬迁至镇上或其他地方的居住村民,他们希望继续享受村民待遇,包括一些福利、救助;四是随经适房、大型居住区等从城市迁居农村居住的城市居民,他们希望在农村居住地享受和城区成熟社区同样的服务;五是来沪工作生活在农村的外来人员,他们希望融入当地,在就医、入学等方面得到服务和帮助。面对这些管理对象,他们既较难满足“农转非”村民的提升性需求,又较难适应城市迁居居民的管理方式,更较难摸透来沪人员的生活习性和思维方式,他们开始感到传统的熟人社会管理方式根本不够用。
这几年,村干部开始迁居城镇居住,平时上班在办公室办公的时间多,走村串户的时间少,导致一些村干部,特别是村外调入的年轻村书记不了解村民,村民也不了解他,平时与村民交流总是隔了一层,既便与村民面对面交谈,也走不进村民的“心”里。与此同时,有些村党组织书记不熟悉法律政策,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往往缺乏依据,调节的效果没有信服力;有些没有掌握好化解矛盾的心理技巧,矛盾双方不但不听你的劝阻,反觉得你是多管闲事;有些在化解矛盾时敷衍了事,对引发矛盾纠纷的因素认识不足,前期排查不到位,不用心去做,没有带着感情去调解,没有较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还有些办事不公道,偏私护短,不以理服人,造成了矛盾的加剧,更有一些不敢面对群众,不愿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之后,村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肩负着领导集体经济发展的重任,不少村党组织书记还兼任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然而,农村集体经济在经历前一阶段发展之后,已步入新常态,增速放慢、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等特征成为这个阶段的新特点。面对土地指标控制,工业减量化等调控要求,面对招商引资(税)逐步退出工作范畴的趋势,村书记只能在现有资产存量上下功夫,只有在资产运作上动脑筋,而如何盘活存量、运作资产恰恰是村书记一直以来的短板,需要补上这一课。
1.提升利用多样化资源学习的能力。要培养村书记除上级组织培训外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内容上:一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只有彻底弄清楚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在开展农村治理工作中提供依据,保证工作方向的正确性。二要学习法律规章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开展村民之间调解,除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外,主要还是运用法律规章来化解、以法律规章为依据来调处矛盾纠纷。三要学习先进经验和方法。要敢于向别人学习,向比自己好的村甚至居委会学习,学习其先进的治理方法和经济发展方式,还要敢于向村里其他致富能人学习,不但学习他们发家致富的经验和成功做法,还要学习他们勤劳开拓的进取精神。四要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知识。作为农村社会的管理者,要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做新兴农业技术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在学习途径上:一要用好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有很多的现代农业科技书籍,比如“三农”政策的解读读本、农村法律法规应用实务、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处置应用实例、防病治病书籍、农村社会管理经验交流刊物等,要挤出一些时间来学习,充实头脑。二要向群众学习。首先,向村里发家致富和科技能人学习,学习他们掌握的技术和创业经验。其次,向大学生村官学习,他们脑子灵活,有理论,法律基础扎实,多向他们请教一些法律科技问题。最后,向村里老党员、老同志学,学习他们化解矛盾的经验和方法,多向他们咨询村经济发展思路。三要用好现代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党的方针政策、党的会议精神。
2.提升领导统筹及协调管理的能力。一是要带领好团结好两委班子。村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村党组织书记是村里的领头雁,但不能独揽村权,村中一切事务不能自己说了算,应发扬民主集中制,团结两委成员,做到责任明确、群策群力。村党组织书记必须要有宽广胸怀,既能用人之长,更能容人之短,努力在一班人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的、有效的工作关系,创造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合作氛围,成为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集体,凝聚班子的整体力量,发挥班子的整体最佳效能。同时,要充分发挥好离任村干部的作用,工作上依靠他们,村中的大事多征求他们的意见。二是要加强对村其他组织的协调管理。作为村党组织书记,要加强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要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来开展工作,引导这些组织参与农村的建设,但不能过多干预。要积极支持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作发挥监督作用,协调各驻村单位共同参与到村的社会治理中来。三是要学会使用新的管理方式。随着村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和思想的多元化,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更多地综合使用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和道德等各种管理方式。
3.提升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的能力。村党组织书记要练就做村民群众思想工作和化解矛盾的本领。一是要主动了解群众,及时发现问题做个有心人。村党组织书记要多走门串户、拉拉家常、倾听民意、了解村民基本情况、掌握基本动态,知道哪家哪户,姓什么叫什么、在哪里工作、几口人、收入情况、身体情况、有什么困难等。通过走动、交谈,加强同村民的日常沟通,使村民能看到你,认识你,你也了解了村民。同时,在日常的村务管理中,要留心村民的聊天谈话和反应,看看村里是否存在什么矛盾纠纷,切实把情况掌握在萌芽状态。二是要用心去化解矛盾。村党组织书记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不怕得罪人,公平公正,不偏不倚,深入与矛盾双方的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问题摆出来,把原因讲明,把道理讲通,用真心和诚意去化解矛盾纠纷。三是要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让村民参与管理,对村事务发表意见,通过村规民约来规范村民的行为,通过村务公开来化解与群众的矛盾,增强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感。
4.提升引导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能力。村党组织书记要在提高发展经济能力的基础上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特别是引导多元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一是要善于开展社会多元共治和村民自治。村里事情,尤其是一些公益事业如修桥铺路、河道清疏、环境卫生、治安保卫等和公共事务如招聘人员、选用干部、经费开支等,都只有得到全村群众的认同、支持、参与,才能办成、办好、办顺利。因此,村党组织书记要通过引导,包括对村民开展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提供有效的途径和形式,让群众发表意见,实实在在地让村民开展自治并从中体验到“自治”带来的好处。同时,要善于发挥好驻村单位的作用,培育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共治。二是要通过村域文化建设来加强法治德治教育。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建设农民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促进村民群众睦邻友善、守望相助,推动来沪人员加快融入,共建和谐生活共同体,提高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1.完善基础能力建设机制。要注重村书记在选拔任用入口时的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村书记整体能力基础。一是要设定村书记选拔任用基础能力条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大胆探索和实践以竞争上岗为核心的公开选拔方式任用村书记,推行村党组织书记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等制度,接受党内外监督。二是要拓宽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身份、城乡、行业界限,把农村优秀人才吸引到村书记岗位。可以从镇、区机关年轻干部、农村优秀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直接转任村党组织书记。三是要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加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将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基本能力,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提供充足的具有较高基础能力的储备人才。
2.完善在岗业务培训机制。要注重村书记在岗时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务培训,促进村书记能力循序渐进。一是要丰富培训内容,探索项目化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要增加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公共服务、强化社会管理等内容。在培训方式上,要探索项目化培训,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的原则,通过制定切合村党组织书记实际的科学培训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集中上海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要有计划地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轮训。编制好逐年渐进的培训课件,并与市内外考察、挂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运用先进典型开展示范帮带,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市级“五好”村党组织实地学习考察,借鉴吸收先进经验,甚至还可结成互帮互学对子,帮助提升工作理念,帮助选择发展路子,帮助夯实工作基础。三是要探索实施“双向任职”,培育复合型村党组织书记。可以试行“社区书记与村书记双向任职,区镇机关干部与村书记双向交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交流,着力培养锻炼复合型村党组织书记。
3.完善发展成长考核激励机制。要注重村书记发展成长过程中的考核和激励,让村书记明确能力提升的方向。一是要完善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任期目标考核、年度考核机制和民主评议机制,加强对村支部书记的日常和年度、届中和届末的考核工作。同时考核内容除是否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任务和本村党组织计划目标外,对村书记还要设定理解执行上级文件政策能力、工作协调推动能力、谋划创新工作能力等考核内容。二是要提高收入保障及相应待遇。切实贯彻落实好本市关于规范村干部报酬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地区特点出台配套措施,并不断加以完善。同时,稳步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考录政府公务员,以及提任事业单位、镇乡干部的通道,对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可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农办组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