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昭英
“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一个传统教学内容,作为起始课,因为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便成为许多教师选择公开课执教的课题,形成了许多经典教学案例。这些经典案例大多以掌握角的特征为重点,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围绕重难点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变式练习。这样的教学关注着知识传授的每一个细节,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一定能正确建立起角的表象,数学知识、技能的目标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俞正强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则更为关注学生的思考体验,让学生去思考知识是如何获得的。整节课用的材料很少,知识的传授可能没有经典课例细腻、扎实,但真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角的概念及属性的探究活动中,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动课堂的魅力所在。
【片段一】
师(板书“角”):同学们看到过角吗?在哪里看到过?
生:看到过,在数学书上看到的。
师:有没有撞到过角?被哪个角撞到过?
生:有,被桌角撞到过。
师:有的同学看到过角,有的撞到过角。如果让你画一个角,会不会画?大家可以用带来的三角尺在纸上画一个角。
(学生画角,画好后教师随机指定三个学生上台投影展示。)
师(指其中画两个角的学生):你画了几个角?
生:我画了两个角,一个是锐角,一个是直角。
师:这三个同学都画了角。我们来看这个角,这个角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好在画得很直。
师:有没有画得不直的?
生:没有。
师:我发现大家都画得很直。我们是拿什么东西画得很直的?
生:我们是用三角尺画得很直的。
生:线画得很直。
生:我发现这个角有一个地方画得不是很好,不是尖的。
师:你觉得画角应该是画圆的还是画尖的?是尖的好是还圆的好?为什么?
生:画尖的。尖的好,因为尖的是直的。
师:要怎么样才能画好一个角?
生:线要直直的,顶要尖尖的。
师:要画一个角,必须要有一个顶点,还要画几条线?
生(响亮地):两条线。
师:一个角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线。下面我来画一个角,好不好?
……
【赏析】在教学中,俞老师不是通过从实物或图形中抽象出“角”入手,而是打破常规,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画角。有的学生画一个角,有的画两个角,而且还知道锐角、直角,说明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空白的。画好后俞老师让学生观察角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发现线是直直的,有尖尖的点,角的特征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再接下来,师生交流怎么样把这个角画好,在示范画角的时候,注重画法的指导,对于每个步骤都解释得清晰到位。整个知识的获得,其实都是由学生自己说出来的,学生交流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在相互交流中丰富、完善彼此的思考与认识。
【片段二】
师:我想讨论一个问题,大家画的是这样的角(指黑板上画的角),可是我一眼看去,好像这样的角很少看到。我看到桌子的角,怎么是圆的呢?
生:桌角不是角。
师(演示被桌角撞了一下):算不算撞角了?
生:算。
师:刚刚老师被角撞了一下!那这个桌角怎么不尖了呢?难道它不是角吗?
生:因为这个角前面还加了一个“桌”字,这个是桌角。
师:还有什么意见?
生1:因為角是尖的,桌角是秃的,所以桌角不是角。
生2:我觉得是设计师设计成这样的。
生3:我觉得桌角本来是尖尖的,弄成这样是保安全的。
师:三个同学回答了。你们觉得哪个同学的思维含量比较高?
生(指生3):他!
师:这个角本来是什么样子的?
生(齐):尖的!
师:但是尖尖的容易受伤,于是我们就把尖尖的部分磨圆了来保安全。
师(拿起粉笔盒,指粉笔盒的尖角):这个是不是角?
生(齐):是!
师:这个角能看到几条边?
生:两条边。
师:我一眼望去看到这个角可是有三条边哦,为什么还是角?一个角不是只有两条边吗,谁来解释?
生:因为它是立体的。
师:角分立体的和平面的吗?
生:如果从这个角的上面看,你就能看明白了。
师:好,我们从粉笔盒的上面看,看到这个角有几条边?换这个角度,看到几条边?再换这个角度呢?
(教师依次变化不同的角度带学生观察。)
生:我看到角有两条边。
师:我们换了几个角度来看的?
生:三个。
师:换三个角度看几次?看到几个角?
生:看了三次,看到了三个角。
师:这三个角拼成了粉笔盒上的这个尖角,是不是这样啊?
……
【赏析】曾有教师认为,学习角的认识前学生还知道生活中的角,学习了新课后,不但数学上的角没掌握好,连生活中的角也不认识了。寻根究底,这其实是因为数学中的“抽象角”和生活中的“实物角”是有差别的,学生是有疑惑的,只有区分好“抽象角”与“实物角”,学生才能解开心中的疑惑。俞老师顺着学生的疑惑抛出了问题:“我看到桌子的角,怎么是圆的呢?”很多学生和教师一样有想法了,他们开始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学的是数学的尖角,看到的是被磨圆的角,这是生活中的一个修正,也是将来学生活学活用数学的基础。再讨论“粉笔盒上的尖角”,从不同的层面上观察,不仅强调了角有两条边的特征,而且渗透了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意识。强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丰满了角的表象,完成了对角的概念的学习,更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惑。
俞老师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着眼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的成长。他的课是很难复制的,无法复制的就是关于学生的经验。俞老师了解学生,如同渔夫了解水性,因而,他的课堂处处体现着一种通达的美,一种生动的美,让我们感受到教学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可以带着学生慢慢成长,而且是智慧与心灵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