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英+黄振环+侯文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经制度的不断完善,有效调动了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保障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落实,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投入逐年增加,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新会计制度下,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以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所启示,为管理部门做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6-08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研规模日趋增大,课题经费的来源渠道出现多元化,项目资金逐年增加,对科研项目财务管理提出新的挑战。2014年1月1日起,《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正式施行。我国科学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财务会计环境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新的科学会计制度下,开展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分析与探讨,针对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基础核算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一、新会计制度下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大多属于国家机构,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履行相关单位及有关部门在社会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职能,为社会服务的服务性组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要对项目及运作经费筹集、管理、运用等,收入和支出管理都直接关系着国家政策及法规的履行与落实。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受到足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旧制度科目衔接设置不规范。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于2014年正式实施,新的会计制度与以往相比,从国家制度层面给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制订了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对会计事项规定更加精细化。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应科目余额结转欠规范,没有设置备查工作底稿。没有按照新科学会计制度大类(如科研支出、非科研支出、后勤保障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等)进行设置,在处理账务时存在不精确的情况,在给管理层提供报表数据时,容易出现决策偏差现象。一些事业单位未能彻底落实新会计制度,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顺利执行。
2.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事业单位中财务人员流动性不强,年龄差异较大,一些老职工业务水平不高。存在著以前一贯的账务处理方式,不愿意去学习新知识、新观念,不愿意去学习新的财经法规及制度,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意识。新职工虽然接受了系统的财务知识学习,但是刚刚入职几年,相对缺乏工作中的实践经验。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是一个单位的核心部门之一,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对财务部门的制约监督管理。财务预算资金项目不详细,使用缺乏计划性,年度预算执行不严格,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不能将有限的资金使用在刀刃上,有时还导致使用超支影响事业发展;部分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不严,任意扩大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未能做到专款专用,存在一些巧立名目、资金挤占、挪用等问题。事业单位的法人是单位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内部控制体系不科学,对财务信息的管控不牢固,在单位事项的决策上没有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容易在单位内部滋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贪污现象的隐患,严重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
4.财务部门内部操作流程不规范。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一般由财政资金和自有资金构成,在财政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资金的核算方式也应随着跟着变化。会计和出纳、前台报账与后台核算分工不是很明确,部分单位银行预留印鉴在出纳那里统一保管,对资金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单位的往来款项不及时清理,有些借款已超过3年,没有及时催缴,很容易造成呆账坏账,给事业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些历史原因,单位福利房的水电费仍由单位代收代缴,给单位财务工作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
二、提高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控制上应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的严谨性,加强单位内部会计基础核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1.按照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各个单位科研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减少和合并某些明细科目。该制度打破了以往支出单一列支的方式,采用根据业务性质分类列支,如科研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支撑业务支出、离退休支出等共7类支出类别,年底账务结转时,应将支撑业务支出按照比例先转入科研支出,再进行年度收支结转。在设置会计科目编号时,不得打乱重编,应按照统一的编号设置,以便于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财务人员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在新旧制度衔接转账的过程中,应设置新旧科目对应底稿备查。
2.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财经法规不断更新,需要财务人员紧跟改革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财务知识。对财务人员设立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去参加职称考试,直接和工资待遇挂钩。每个月定期召开单位内部财务人员开会,让每个财务人员总结汇报一个月以来的新技能、新思路。不光是学习财务专业知识,更要学习计算机方面知识,将会计专业技术与计算机相结合,提升财务效率。采用以老带新模式,一帮一互助合作,将老职工的实践经验和新职工的理论知识更新联合起来,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单位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定期参加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将财务审批、报账流程实现电子化,实行财务报账预审制,提高办事效率。
3.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单位内部应建立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内部控制规程,对内部控制规程的总则、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各类业务内部控制等进行明确分工,将单位内部所有部门联系起来,加强风险防控、规范操作流程,如单位的部门预算业务,各个业务部门根据计划和任务上报预算建议数,需经过单位内部职能部门审核,财务部门负责全面审核,综合平衡汇总数据,上报管理层审核,审核后上报上级部门审批等。各个部门根据分工审核业务,排除风险点。将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内部宣传,使得单位职工全员积极参与,提高认识,覆盖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所有业务。
4.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单位财务负责人应对财务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根据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学历、能力等情况进行分工,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充分发挥财务岗位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会计岗位AB岗制度,每个岗位应至少具备两名及以上有能力胜任的财务人员,能够保证主岗人员空缺的情况下,另一名替补人员可以及时补上,保证岗位的连续性。在岗位设置时,要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会计审核岗与出纳岗相分离,银行印鉴应各自保管,不得交于一人保管;预算编制岗与预算审核岗相分离,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会计岗位应制定定期轮换制度,做到一人可以胜任多岗,人随岗位的变动而变动,使每一名财务人员都是多面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财经法规的不断更新,财务人员不但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技能上提升自己,还要在实践中有效实施,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增强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牵制,使得单位的每一项经济活动能够合理、合规、合法地展开,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蒙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分析.管理视野,2016.3(上)
[2] 谭新艳.新会计制度下的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会研究
[3] 韩楠.行政事业单位在新财政体制下的财务管理革新.山西农经,2016(8)
[4] 孙洁.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管理观察,2016(7)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广州 510300;2.广州海事局 广东广州 510000 )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