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
对于草原钢城包头而言,2017年注定是其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市委蓝图绘就、积聚经济跃升新动能之年。
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变革模式、全新的创新理念,在草原钢城碰撞、激荡,激发出砥砺前行的新活力,助推着包头一步步迈向西部城市的“塔尖”。
项目建设 全面展开
包头工业体系完备、协作配套能力较强,拥有全区最大的钢铁、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和重要的铝业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包钢、一机等一批工业“百年老店”,拥有最具竞争力的稀土、石墨资源,工业增加值达到1610亿元。
上述种种有利条件,均成为助推包头经济转型发展的强有力引擎。脚踏实地,综合考量,谋定后动。为了巩固大项目承载产业发展的成果,今年3月,包头市召开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暨“七网”“七业”推进会,全面部署“七网”“七业”重点建设任务和2017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
包头北至华东电力外送通道与浙江台州签订送电协议,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完成就近消纳方案获国家能源局逐年予以批复,白彦花矿区列入国家矿产资源“十三五”规划,包银高铁开工建设,包西高铁按市场化投资模式推进前期工作……
截至6月24日,包头市957个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复工921个,开复工率96.2%,完成投资1423.7亿元,为年内计划的50.5%。
转型升级 争创一流
产业立城,产业兴城。在新征程中,包头依然争创一流,不甘落后。“十三五”期间,包头市全面规划“七业”项目764个,总投资9172亿元,涉及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产业。以装备制造产业为例,今年包头装备园区实施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高端装备等项目已占新建项目65%,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朗。
同时,包头积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所高校,及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合作,为新兴产业的稳健落地提供技术储备和人才支撑。
得益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包头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016年底的2.5:47.1:50.4,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改革创新 突破藩篱
如果说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创新引擎的“助推器”。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布局中,包头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自治区先行先试的3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
在“放管服”改革中,包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15大类100项投资领域负面清单,形成投资领域“负面清单+备案”新型审批模式,负面清单之外的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企业办理开发项目立项,只需填一张表,当场就可拿到立项备案手续。
在深度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一機集团成立了专门的军民融合车间,先后研制出20多项军民融合产品,在城市反恐、灾害处置等领域大显身手。同时,作为老牌国有企业,公司迈出与民企合资合作的步子,在新型防护材料市场上开疆拓土。
包头将改革创新的重任扛在肩上,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和统筹全局的战略目光,朝夕向前,勾勒着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许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