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雅可
8月正是康定的旅游旺季。走进康定的乡村藏寨,格桑花漫山遍野,成群的牦牛悠闲地吃着嫩草,宽阔整洁的公路在山间盘旋,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靓丽如画,村民们纷纷忙着开门迎客,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眼前的这幅景象正是康定市农业农村改革成果的一个缩影。
?因地制宜 打造最美骑游“中转站”
从康定市区向西沿着折多山行驶,大约13公里的地方,便是海拔3170米的折多塘村,沿村而过的国道318线使这里成为骑游者的必经之路。置身村中,浓郁民族特色的风情村寨令人流连忘返。
利用折多塘村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茶马古道文化、天然的高山温泉以及便捷有利的区位优势,康定市将该村打造成集观光与住宿为一体的骑游“中转站”与民俗风情村。
“2008年以前,村民的收入很少,就靠卖点柴火和土豆,一天只能挣几元钱,人均年收入1000元左右。”折多塘村党支部书记张布处介绍,“由于折多塘土地资源稀缺,村民以前把土地看得很宝贵。后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后,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村民在家门口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
“自从发展了民宿接待后,我们的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摆起“致富经”,原来是庄稼汉、现在是客栈老板的秦继平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以前我们接待的主要是骑友,每人一晚上几十块钱,这几年自驾游的比较多,我们也参照大城市的标准对硬件进行了整改,现在我家有20个房间,最多能接待50人,每年最少也有10万元的收入!”
随着游客的增多和产业的成熟,折多塘村开始向发展民宿接待的村民提供接待礼仪和食宿方面的培训服务。村上还成立了旅游协会,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分配游客,破解了各自为政、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难题,不断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接待服务水平。
如今,折多塘村在旅游高峰期每天可以接待游客七八百人,村民收入也十分可观,2016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8000元。“今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没有问题。”张布处自信地说。
?资源变资产 牧民变股民
从游牧到定居,从帐篷、草坯房到明亮、宽敞的砖房、楼房,短短几年时间,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俄达门巴村平均海拔3550米,是纯牧区,牧民收入来源非常单一。2015年非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仅4000元,村里37户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近年来,在康定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产业脱贫实践中,俄达门巴村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实施引进企业、打造景区、完善配套设施等措施,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脱贫之路。
说起这一切的改变,呷巴乡党委书记扎珠颇为感慨:“以前这里除了牛奶销售就没有其他收入了。2015年,村里引进了企业打造景区后,村民不但享受每年的景区分红,还可以在景区就业。有的村民在折多山沿线开设加水点,还附带着卖一些农特产品,有的还能提供餐饮服务。大家的增收渠道越来越丰富了。”
“现在一年光是景区的分红都快抵得上我2014年全年的收入了,加上卖出去的牦牛奶和儿子在景区当保安的工资,我们母子一年能挣1万多元。”贫困户呷让卓玛如今过上了幸福生活。
扎珠介绍,康定市政府与木雅泽朵旅游投资开发责任公司签订协议,由公司规划在俄达门巴村投资1.8亿元,开发木雅圣地景区,与村上建立利益联结和补偿机制,景区每年给村里保底分红85万元。此外,旅游公司还建成了16.5公里的旅游和牧民出行道路、游客接待中心、观景平台、骑马场等景点设施,对49套牧民定居房进行了重新装修,而且对保草场、牦牛、住房全部保留,实现了由牧区向景区的转变。
2016年底,俄达门巴村圆满完成整村脱贫任务,年人均纯收入贫困户达到4200元,非贫困户超过8000元。
?依托资源 提升增收致富“加速度”
“目前,我们已经确定了折多塘村、营官村、中古村三个旅游示范村,全力打造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康定市委农工办副主任李增华介绍,康定市利用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通过合作社带动,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有效实现了脱贫增收。
围绕“全域旅游”,康定市以国道318沿线和景区为核心,引导村民成立旅游和民居接待协会,推动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瓦泽乡营官村依托“摄影天堂”美誉,成立营官村旅游协会,引导全村95%以上村民从事民居接待,带动周边7个乡(镇)发展乡村旅游业,每户年收入最低达3万元,最高达60万元以上,乡村旅游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瓦泽乡营官村是康定发展旅游业最早的村寨之一,该村有80户村民,50多户村民在做旅游接待。提到营官村,李增华打开了话匣子:“营官村景色秀美,光影独特,是摄影家的创作天堂。该村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了,有户村民把自己的房子租给旅游公司,年租金60万元,他的妻子还在旅游公司打工。普通村民一年也有10多万元的收入,以前的贫困户现在一年也能收入一两万元!”
康定市为了吸引游客,还组建了藏戏团,成立了歌舞表演队……“就连最不起眼的角落,我们都尽力做到最好。”李增华介绍,纷至沓来的游客涌入,难免出现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对环境卫生造成影响,为此市委农工办在每个旅游村落安置了超过30个垃圾箱并设立温馨提示牌,聘请当地贫困户参与保洁工作。每到旅游旺季时,当地村民甚至会自发组织起来,沿路捡拾垃圾,维护生态环境。
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能来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也为康定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下一步,康定市将依托特色农牧业、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资源,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可憩可游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开发田园采摘、农事体验、民俗演艺、养生度假、乡村客栈、特色民宿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以俄达门巴村、营官村等为典型,规划建设一批魅力村庄和宜游宜养的乡村景区。(责编: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