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纵观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其中最明显的现象是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单向宣传开始转变为“受众为主”的态势,在转变过程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泛娱乐化”倾向的凸显与强化。本文将对当今中国电视媒体领域存在的“泛娱乐化”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从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角度探讨电视领域“泛娱乐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电视节目 泛娱乐化 大众文化
引言
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一书中感叹到:“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众多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泛娱乐化”,“娱乐至死”则是泛娱乐化的最高层次。
“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宣传过多格调不高的电视节目,甚至发展到连新闻、社教类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通过恶搞、卖弄性感的元素和画面来取悦观众从而博得收视率的增高。[1]
泛娱乐化现象目前大多体现在影视节目中,而网络的泛娱乐化现象更多的是电视媒体泛娱乐化的延伸,同时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选取更为自由,并不同电视一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色彩,因此,电视内容的泛娱乐化是当今学界讨论的主要内容。[2]
一、电视传媒“泛娱乐化”表现
1.娱乐领域里的“泛娱乐化”
在当今的中国电视媒体行业,一些龙头娱乐节目独占鳌头,其他的娱乐节目想有所突破可谓难上加难。然而在收视率以及巨额广告费的利益驱使下,各类娱乐节目开始不惜剑走偏锋,通过各种夺人眼球的方式来吸引观众。
其一,挖掘明星等公众人物隐私。一些明星访谈类节目常在现场不顾明星个人隐私权,突击提出一些私密问题,满足观众窥探欲望。将明星本人及其一切事情全盘“娱乐化”,并作为节目内容播出。
其二,以“性”为卖点。一些娱乐节目经常用荤段子、黄色笑话和暴露、走光等性元素来招徕观众。
其三,对传统礼仪的颠覆,一些娱乐节目主持人不是通过节目本身吸引观众而是通过怪异冲突的打扮、言行来吸引观众。
2.非娱乐领域的娱乐式表达泛滥
除了娱乐领域,一些非娱乐领域的电视节目也开始滥用娱乐式表达来提高自身收视率。这一现象在电视新闻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在电视新闻领域的“泛娱乐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节目形式方面,像上海东方卫视的新闻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 》、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等节目,以娱乐、诙谐、幽默的节目形式播报新闻,严重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原则。
在新闻选材上,软新闻更受重视,将名人趣事及有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灾害新闻、体育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报道方式上采用“硬性新闻软着陆 ”的方式对新闻进行报道,媒体在报道严肃内容时 ,也会试图寻找比较有趣的切入点,以易于观众接受的方式表达严肃的主题,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创作方式来进行新闻播报与加工。
这些方式都曾经帮助过电视媒体赢得更多的收视率。但如果将这些轻松的报道方式过度使用,过于注重其中娱乐性的表达,如新闻无娱乐性不报道,公众人物无绯闻不报道,则会造成电视媒体新闻领域的过度泛娱乐化。
二、电视传媒“泛娱乐化”成因分析
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而电视媒体领域的“泛娱乐化”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无疑是由多方原因共同引起的。笔者通过文献的查找分析,认为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1.媒体的无序竞争,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在当今传媒市场发展迅速膨胀的时代,传媒行业市场进行不断细分后仍然竞争白热化,每一位竞争者都希望能够占据更多的市场,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同时,随着大众娱乐的蔓延,大量的从业人员受利益驱动进入到娱乐市场中,传统媒体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逐步被淡化,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媒体可能因为获取不到足够的利益而被逐步淘汰,迫使现存的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淡化。因此不论是从经济利益还是从思想观念上,大众媒体都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节目不断的进行娱乐方式的改造,从而导致了电视媒体行业泛娱乐化现象的产生。[3]
2.受众的喜好偏向改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日益紧密,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国外的娱乐节目将不可避免的对国内产生影响。从国外引进成熟的娱乐节目进行再创作,对我国的娱乐业发展来说无疑是一条捷径,甚至现在造就了一种社会现象,即每当国外出现一档好评度、流行度高的综艺节目时,国内便会涌现一大批“跟风”模仿热潮。
另外,相对于国外自由的环境,我国政府媒体有相应的监管部门,能够对媒体泛娱乐化现象的蔓延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是,社会大众对泛娱乐化的热烈迎合导致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甚至出现大众对政府监管、控制娱乐化的行为产化误解,加大了政府监管的难度。同时娱乐节目的娱乐程度合适与否很难通过简单的审批就对其性质进行鉴定,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通过对应娱乐节目对社会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评估,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了政府监管的迟滞。
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中说过的那样:“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之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在新媒体版图日益扩张的今天,作为仍是第一媒体的电视媒体,肩负着民族文化形象的传承重任,娱乐当适度!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M].中信出版集团.2015.第 153 页
[2]刘勇.媒介素养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第 165 页
[3]张弛.对现今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与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基于对波兹曼《娱乐至死》的解读.[J].新闻研究导刊.2015 年 8 月
作者简介
刘雅楠 (1997.2—), 女,江西九江,本科,畢业学校南昌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学、传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