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财明
初中设立科学综合课程是中国基础义务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倡导和追求的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科学素养,为每个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使学生通过大脑和双手亲自实验,体验实验过程的曲折,探究其中的乐趣。本文我们将以科学学科八年级上册的《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中的物质的电阻与课外教学研究《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的教学案例进行展开,探讨在科学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1.1教学目标
了解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作用,熟悉符号和电阻的单位。通过探索影响导体电阻尺寸的因素,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电路,并体验探索实验的过程,使学生学习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形式的设计和实验结论,学生可以记录数据,组织数据并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索实验培养学生,大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科学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探索实验,探索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耐心。通过团体合作实验,培养学生与团队合作的精神。
1.2课前实验准备
干电池、带灯座的小灯泡(2.5V,0.3A)铜导线、开关、电阻丝、材料、粗细长度不同的电阻线、直流电流表(0~0.6A)酒精灯、导线、镊子、废旧日光灯灯丝。
1.3实验过程
教师介绍题目:在我们面前我们安排了学生调查家用电路线材的使用情况。
有些学生质疑为什么家用电路的电线通常是铜线,不是电线或其他材料?
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觉知识,教师进行以下实验: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电流表连接到电路。观察灯光和阴影,并记录电流的大小。教师要求学生解释这个现象,虽然导体可以导电,但也阻碍了现在功能介绍电阻的物理量。然后解释电阻,单位,单位符号和电力的符号路标等。
老师要求学生访问电路线路,观察目前发现的大小的灯光和阴影流量较小,表明导体对目前的作用不同,下面我们共同探讨导体的影响电阻尺寸系数。
教师要求学生猜测影响导体阻力大小的因素,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自己猜测。
学生选择一个更可行的因素,同时根据自己的要素进行组合,选择组长,实验。团队领导和小组成员共同商定了该小组的实验方案。选择所需的设备,设置实验电路,实验记录形式,实验步骤和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教师不要提前告诉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控制变更定量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及时纠正实验中出错并检查学生的表格和数据记录,使学生记录并组织实验良好的数据习惯。
实验完成后,每组派出代表到班级解释他们的团队设计的电路图,形式,实验数据,以及实验过程和结论。最后,所有的学生一起总结导体电阻的大小因素,教师加入和改进。
由于实验过程是开放和自主的,所以除了老师的指导之外,学生还可以自由提问,例如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是不是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的问题。
1.4教学总结
本实验的设计反映了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科学探究与学习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调查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提问,猜测,交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论分析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兴起,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课堂的实验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还能够从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形成自我的学科认识,加强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与喜爱。
2《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2.1教学目标
情景的设置是促使学生学习兴趣和激励学生独立学习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本课的设计理念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内在动机。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污染,了解噪音的概念,噪聲的来源,认识到噪声造成的影响。知道防治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2.2教学过程
新闻背景:2012年9月30日,当红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举行了规模盛大的总决赛。原定3小时的节目超时2个小时,到00∶30左右才结束。引发体育场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居民多次打电话给110投诉。我们去听演唱会都还要门票,但是“中国好声音”这样一种万众瞩目的音乐盛会为什么还会被周围居民投诉呢?
老师:同学们讨论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声音你认为是噪音呢?把他列举出来。
学生1:我在看书时,有人在放音乐,我认为这是噪声。
学生2:考试时,路上的汽车喇叭很吵,我认为这也是噪声。
学生3:我爸妈和我在家里睡午觉时,隔壁有装修的声音,我觉得是噪音。
老师:很好。只是音乐本身是美丽的,听起来好心情,为什么在阅读时听到别人的音乐会觉得是噪音呢?动听的音乐在什么情况下是噪音?噪声又应该如何定义呢?
多媒体展示:
1.定义
噪声:
从环境保护:凡是防碍人们工作、学习,影响人们生活,干扰人们听觉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从生理学:凡是使人烦躁的、讨厌的、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
噪声污染:是指噪声强度超过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容许的环境状况,对人们健康或生产发生危害。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活动而不是自然现象所引起的。例如,在雷阵雨的前夕,轰隆隆的连续雷声就不属于噪声污染。
老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都有很多噪声,那这些噪声都来自哪里呢?
学生1:来自马路上的汽车。
学生2:来自施工的场地。
多媒体展示:
2.噪声的来源
根据噪声产生的情况,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交通运输噪声,如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工业噪声,如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如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土木工程和建筑施工噪声,如筑路、盖楼、打桩等。
活动:教师用闹钟调整时间,使闹钟发出相对刺耳的声音,看到学生的第一反应,有些学生会马上捂住耳朵;有的会往后仰。对于这两个反映,被问及几个已经做过上述操作的学生:当闹铃响起,为什么要捂住你的耳朵?为什么向后仰?除了上述两种情况,我们讨论什么方法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报警(噪声)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以及实验的过程称述总结噪音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噪音。这样的课堂互动是以往我们课堂上比较少出现的,可能大多数的中学教师都会比较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成长,应该在课堂的互动中不断强化学生对于学科的认识。
通过以上的两个实验,一个是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一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的情景来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