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
【摘 要】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电网普及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对用电的需求量也开始增加,为了保证用电的安全和稳定,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实力,在变电站管理中引入自动化技术,有效对变电站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十分有必要。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opularity of the power grid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 and the demand for electricity has also increas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power supply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power enterprises,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to substation management to effectively supervise and manage the substation operation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
【Keywords】 substation; electrical automation; power safety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7-0181-02
1 引言
在電力安全管理中,为了保证工作落实的质量,还应该设立奖励制度,针对在巡视、验收、运行维护等工作中,员工工作成绩优异,个人、团体表现突出,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其影响力,影响其他同事积极向其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学习,提高变电站整体运行的质量。
2 分析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对其运行安全的重要性
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其运行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对于变电站而言,涉及到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包括电抗机、电缆、电动机、母线、开关、变压器等,主要功能就是对电能进行输出和分配,对于二次设备而言,主要包括监控设施、显示仪器、报警系统等,其是一次设备的辅助设备,可以及时有效的对一次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整体工作的稳定性。对于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而言,就是针对二次设备而言的,在这方面引入先进的技术,这样变电站二次设备具有自动化监测和控制功能,由此可见,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不仅可以保证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和稳定,还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3 分析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3.1 分析整体架构的设计和各个模块的功能
对变电站的相关系统进行设计时,其总体框架选用了比较流行的分层分布式结构,该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站控层、网络层、间隔层。对于其中的间隔层而言,其主要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对站内的一次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执行有关指令,有效对一次设备进行保护或控制;对于网络层而言,这一层的基础是一个工业以太网,其实际的传输速率为1000Mbps,这一通讯网络由两个以太网构成,其传输的规格是ICE60870。对于站控层而言,其是这一系统的核心部分,具体应用中可以对变电站所有电气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其功能强大,可以进行报警、指令操作和组态显示等,除此之外,还能够对站内存在的故障进行自动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其他两个层次的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同时对相关参数进行修改等[2]。
3.2 分析设计的系统硬件情况
系统硬件非常重要,其构成并不复杂,在站控层主要包括服务器、监控机、GPS 对时器、五防系统、报警器等,在网络层主要包括交换机、光纤接口盒、通信电缆、规约转换器等,在间隔层主要包括电能采集装置、直流电源、高压开关柜、监控与保护装置等。硬件设施非常重要,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在底层使用 Modbus 通信协议传输,对于通信管理机而言,应用了双以太网传输,配置硬件时,必须考虑用20%的冗余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中间继电器对开关量信号进行隔离[3]。
3.3 分析设计软件系统的情况
在这一系统当中进行软件设计中,必须注意设计后的审查工作,避免出现设计弊端,软件设计完成后,其可以进行自动化的控制,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因此实际作用和价值非常重大。在设计中具体包括报表打印、权限管理、在线诊断、事件追忆、顺序记录、统计计算、人机交互、操作控制、数据采集处理、监视报警等。进行功能模块设计过程中,一般技术人员都选用技术比较成熟,优势明显的模块化方式,保证设计后各个部分功能的发挥。例如对于A/D采集模块的设计中,这一模块可以从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中采集到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让这部分信号全部转换成系统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在此基础上,该模块具有很好的信号抗干扰功能,有效对信号进行隔离处理等。对于计算机处理模块而言,这一模块能够对A/D采集模块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结合事先制定的规则进行划分整理,然后进行数据的存储,与此同时,该模块还具有人机交互接口,利用这一技术实现多功能操作,具体运用时可以进行在线操作、信息通讯、数据查询、定值整理、界面显示等。对于I/O模块而言,这一模块功能是为开关量提供输出和输入,将已经发出的信号都转化为接点信号,然后对其进行输出,对于输入模块而言,其主要来自一些设备的辅助接点,有效识别现场开关情况,对分接头的档位信号进行准确的识别等。对于电能计量而言,这一模块利用电能计量柜就可以有效对电能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功能接口设计而言,其和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类似,在这一系统中使用了双网口方式,然后将其分别接入双网监控系统;对于其中的电能计量系统的接口而言,根据电能计量设备的规约,利用系统接口就可以有效采集电能信息;对于智能仪表的接口而言,相关的监控软件自身就具备通讯接口,可以将很多系统都汇总到一起,进而方便管理,例如报警系统、UPS系统、直流电源系统、报警系统、智能设备通讯的数据等都可以汇总到一起,然后结合整体情况进行调试,进而有效确保了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
4 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分析
4.1 实行无人值守专责制度
由于管理方式的不同,在使用新方式下,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实际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和漏洞,对于变电站运行管理而言,如果要落实无人值守,那么不能盲目进行,要结合变电站实际的管理情况,积极推行相关设备无人值守专责制。在管理工作中,要对不同工作进行分解,巡视工作,维护工作,验收工作分别由专人负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个工作人员,当设备运行中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避免出现责任不清晰,划分不明确,出现相互推诿问题,这样出现问题后,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找不到实际的负责人,不能對责任人进行惩罚,也就没有了实际的管理意义。
4.2 强化对电力运行和自动化的管理
影响变电站自动化安全运行的因素很多,因此要积极对其进行管理,管理中秉持科学分析,合理规划的原则,在日常管理中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对策。变电站运行需要人员的管理,因此必须完善人员制度方面的管理,对变电站管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提高其整体管理技能水平,积极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技术,对变电站的内部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在每一次维护和检查过程中,都要填写日常巡检值班表,有利于以后的查阅,如果发现存在问题,还可以根据记录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而有效进行惩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儆效尤,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4.3 积极对员工培训运行技能
在进行变电站管理过程中,由于岗位都比较分散,而且很多地区管理水平比较低,再加上管理资金有限,导致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除此之外,由于变电站配套设备增加,导致实际管理压力较大,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那么将会出现很大的麻烦。针对这一情况,相关的运行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定期的培训制度,加强对运行管理人员运行技能的培训。
5 总结
通过以上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分析,清楚了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掌握了自动化技术、设备的功能和原理,在以后的发展中,做好技术、设备、人员的结合,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司树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5):144-144.
【2】桂烜.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00184-00184.
【3】苏慧刚.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4):0012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