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文化品趣

2017-08-24 21:44组工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人雅士谜面谜底

组工

枕头,是睡眠的伴侣,恰如人们所吟道:“谁说绣枕小,夜夜有好梦。”古往今来,它与人们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情趣盎然的枕文化,如:

枕诗: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了不少吟咏枕头的诗句,如王安石吟道:“端溪琢枕绿玉色,蕲水织簟黄金文;翰林所宝此两物,笑视金玉如浮云。”唐代刘禹锡有诗赞枕曰:“纵使凉飙生旦夕,犹堪拂拭愈头风。”诗人认为枕头不仅可以乘凉,且可以治头风。唐代岑参的“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读来别有一番情趣。药枕深得文人雅士推崇,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在诗中写道:“名字因壶酒,风流付枕帏。”“风流彻骨成春酒,梦寐宜人入枕囊。”元代文学家马祖常也赞美道:“半夜归心三径远,一囊秋色四屏香。”

枕谜:民间流传着一些与枕头有关的谜语,有的谜底为枕,如谜面为“一休”,打商品名一(谜底:单人枕头);谜面为“姐妹两个一般大,收拾打扮随姑娘,擦了多少油和粉,听了多少知心话”。打用品一(谜底:枕头);而有的谜面中含有“枕”或“枕头”,如谜面为“枕头”,打成语一(谜底:置之脑后);谜面为“偏听枕头风”,打一电影名(谜底:妻子的信);谜面为“两个枕头”,打一电影名(谜底:木木);谜面为“两人合共一枕头”,打一字(谜底:枞)。

枕联: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的联句中嵌有“枕”字,如明朝皇帝朱元璋擅长对联,一次见大臣陶安以书作枕,即出上联:“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此时,才思敏捷的陶安见皇上手摇一把画有山水的扇子,便应声吟道:“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下联触景而发,对答工稳,贴切自然,又颇具大气,朱元璋听后不禁大喜。清代文人王寿祚为金山草堂撰有一联:“半窗图画梅花月;一枕波涛杨柳风。”纵观上下联,动静相宜,独具意境,令人品赏不已。

枕铭:古代不少文人志士喜欢用坚硬的物品作警枕,有的还写有奇特的枕铭,如四川省临水县出土的一瓷枕有这样的铭文:“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古为冤枉者,尽在路途边。”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用一根小圆木作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动一下,頭就从枕上滑落,便立即惊醒,醒之后继续发奋读书,他把这个枕头取名为“警枕”。

枕俗:有的地方,女子结婚时会带上自己绣的“鸳鸯枕”到夫家,枕绣鸳鸯,意思是同心同意、永不分离。内蒙古东部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的蒙古族,在举行婚礼时,还有一种抢枕头的习惯。姑娘出嫁前,父母要为她搭一个新的蒙古包,陈设嫁妆。出嫁这一天,女方派出四个身强力壮的汉子,抱一个木制的一米多长的大枕头走向新蒙古包,这时男方的四个小伙子便上前抢夺。双方你抢我夺,都不轻易松手,直到精疲力竭,最后共同将大枕头放在床上,仪式才告一段落。在白族的婚礼上,新人入洞房还要争坐枕头,谁先入洞房坐枕头,谁今后就是当家的。新郎新娘为争坐枕头,往往上演一出出喜剧,为婚礼增添不少情趣。

(邱宝珊摘自《益寿宝典》2017年第3期/图 锦跃)

猜你喜欢
文人雅士谜面谜底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古代文人雅士的合称
热闹的“非遗”年货集市
数字迷,猜成语
谜苑
数字里的成语
谜底大揭秘
谜底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