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研究

2017-08-24 20:14段绪光
时代金融 2017年20期
关键词:政策体系普惠金融可持续性

【摘要】2016年2月6日,为了进一步全面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国家对金融机构和各级监管部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伴随着十三五规划的逐步开展,国家对于普惠金融的战略地位考虑也越发,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几年来,由普惠金融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愈发使人们意识到,良好的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成熟的理论框架作为指导。本文首先对普惠金融的概念进行界定来明确普惠金融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其次通过对我国现有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最后我们从构建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三个方面入手:总体框架化、便捷化和精准化来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提出积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 政策体系 可持续性

一、普惠金融政策体系背景分析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开始正式的提出是在2005年联合国宣传“小额信贷年”时提出并传播,其本意是:通过普惠金融体系让那些长期以来一直被正规金融所排斥的社会群体也能够充分享受到普惠金融所带来的服务与便利。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行普惠金融政策,如墨西哥,美国,肯尼亚等国家已经率先在本国实行普惠金融政策,普惠大众。但是我国目前的普惠金融体系并没有达到最初理想的状态,还是有很多弱势群体享受不到普惠金融所带的实惠,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发展普惠金融亟需成熟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理论框架作为参照和指引。众所周知,商业性金融机构是逐利的,而普惠金融是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以使其能利用金融資源来提升自身发展,因此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也要积极发挥作用,例如政府除了提供指导性意见之外,还要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推动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建设。

(一)普惠金融概念

要想建设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首先要对普惠金融的概念及其受众群体进行清晰的界定。本文中我们将普惠金融的概念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理论层面。即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但是仅靠上述的表述,我们仍然难以准确界定在实际生活中普惠金融所要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因此,我们从第二个层面实践层面进行界定,即4+1界定法,“4”是普惠金融基本概念的四个核心要素:获得性、实用性、便捷性、信用性。

其中,获得性是普惠金融的前提指标,也是基本衡量指标,指金融机构的覆盖率及产品服务的获得率;实用性指普惠金融产品定价的合理性,让消费者可负担;便捷性指在可得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普惠金融的获取成本;信用性指金融服务的合法性、安全性以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1”即普惠金融服务客体界定,服务客体指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当金融服务或金融产品符合了以上指标时,我们就可以将其界定为普惠金融所要研究的对象。

二、我国现有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现状及问题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最开始是以信贷为出发点向社会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中,政府、央行等重要机构在其发挥主导作用;中观层面,普惠金融的基础性配套设施和服务是重点;微观层面,普惠金融所服务的范围主要是小微企业广大贫困人群,他们是受众的主体。

近些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即主体服务的多元化和覆盖范围的扩大化,并且我国普惠金融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在国家上也达到了中上水平。虽然目前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相比过去已经小有成就,但是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当前的普惠金融体系依然是在延续过往的信贷服务的方式,“新瓶装旧酒”,服务效率不高,完善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尚不具备。

第一,微观层面上,普惠金融体系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在全社会为所有各阶层群体都能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与支持,特别是长期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群体,如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等。这类群体的特点是对资金的需求度比较高但是还款能力、信用能力等达不到传统金融体系的标准,因此很难获得传统金融所带来的优惠与便利。当今社会,资本都具有逐利性,有限的金融资金都会源源不断地投入到信用度高、资本力量雄厚的大企业或者客户上,为他们“锦上添花”。而真正的小企业、低收入人群却享受不到“雪中送炭”的关怀,长期以来这些被排斥的金融群体的金融需求始终没有得到满足。

第二,宏观层面上,政府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当中并没有很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要不就是过分的让市场去发挥作用,要不就是政府的调控过多,对于普惠金融市场和政府的平衡点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一些弱势群体正常的金融需求并没有得到法律有效的保障,普惠金融体系法律层面的建设不完善。对于由普惠金融引发的金融危机监管机构并没有有效地防微杜渐,及时化解风险,这些问题在现有普惠金融体系中时有发生。

三、我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完善建议

完善我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我们将从建设的框架化、便捷化和精准化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建设的框架化,就是说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是多管齐下,不应单一局限于某种手段;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逐步加强;正规金融(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和非正规机构都要逐步纳入到监管体系当中去,使其得到有效的监管,持续健康发展。在目前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建设当中,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市场跟着政府的步伐慢慢跟上来,等成熟之后再由市场逐步发挥其主导性作用。

其次,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建设的便捷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发展。第一,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一些柜台办理的产品推广到线上提供,比如普惠金融产品的购买可以放在互联网上方便人们选购,这样一来就节省了很多的人工成本。第二,银行可以根据消费者在互联网上实时的消费交易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于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信用状况都会得到一定的了解;第三,大力开展互联网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使不同地区的人们方便他们购买到或者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通过这样的线上线下的经营模式可以使得普惠金融的服务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逐步扩大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影响力。

最后,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建设的精准化原则。对于不同的受众群体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应对。例如,生活条件差的地区对当地的人群进行分类:贫穷但有志于改善自身生活状况的人群和习惯享受政府给的各种补贴,“等、要、靠”思想严重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对于有志于改善自身状况的人群又可以细分为文化程度高还是低的区别。这样针对不同的受众需求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大大提高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效率。

作者简介:段绪光(1992-),男,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

猜你喜欢
政策体系普惠金融可持续性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媒体融合政策体系研究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