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战+徐一龙+刘智勤+杨玉豪+郑浩鹏
摘 要:南海西部油田的涠洲油田A1H井具有井斜大,裸眼稳斜段长和井壁稳定性差的特点,导致井眼清洁困难,易憋漏地层及增加了卡钻的风险。文章结合南海西部海域的北部湾盆地的涠洲油田的某大位移井,分析了该井各井段的施工工艺,各井段钻井液的技术要点及相应措施,并探讨了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钻具组合优化设计,水力携岩分析,井壁稳定性分析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涠洲油田中最大水平位移A1H井钻井难点的克服,对今后类似井的作业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位移井;长裸眼井;泥球;井眼清洁;水平井
中图分类号:TE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1-0052-02
对于埋藏浅、水平位移大的储层,大位移水平井使油层得以开采,并使油层段泄油面积增加,油井产量提高。大位移井的井斜角大、稳斜长度大,导致管柱摩阻和扭矩极大幅度增加及井眼清洁困难程度增加;测深大,钻井时间长,裸眼受钻井液浸泡时间长,容易引发井下复杂和事故问题。
涠洲油田位于北部湾盆地2号断裂带的中部,油田构造主控断层F1为渐新世涠洲组发育形成的断层,是2号断裂带的一条分支断层。地质情况复杂,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其中最大水平位移A1H井钻完井工程实施难度大,在南海西部及东部自营井中均无先例。在没有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整个作业从设计前期至现场具体作业,均在一步步摸索中总结经验,涠洲A1H井的成功经验对以后大位移井的作业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1 涠洲A1H井概况
涠洲油田共有7口水平井,均为生产井。A1H井是一口水平井,为最大水平位移井(水垂比:2.92,水平位移2955m),且A1H井接近高水垂比大位移井。
该井实际完钻井深3485m,垂深1012.20m,完钻方位76.76°,完钻井斜89.10°,井底闭合距2962.91m。第1靶点斜深2870.13m,垂深1002.63m;第2靶点斜深3477.09m,垂深1012.07m。
浅层大位移井通常由三段构成,即:高造斜率定向井段、很长的大斜度稳斜延伸段和水平储层段。本井工程实施难点在于浅层造斜段(A1H井二开444.5mm井段以4°/30m的狗腿从24″桩管鞋深度140.3m至1123m连续造斜)和大斜度稳斜段(A1H井311.15mm以大于80°的稳斜角钻进长度达1700m的裸眼段)。见图1。
2 前期工程准备
制约实施大位移井作业的主要是对钻井设备及工具能力极限的挑战。本次选用油盛号平台作业,作业前在坞修适应性整改。主要为:增加一台主机,提高动力系统能力;更换新顶驱,提高旋转系统及提升系统的能力等。
3 定向井技术
A1H井的二开444.5mm井段为全力造斜井段,使用大弯角马达从160m开始以3°/30m造斜至10°,260m开始连续以4°/30m造斜率造斜到844m,后稳斜稳方位钻进。
三开311.15mm井段裸眼长1712m,采用旋转导向工具,由于裸眼段长,钻进及倒划眼短起过程中采用大排量(4000lpm),高转速(150rpm)钻进,确保具有良好的环空返速,A1H井本井段钻进至1869m、2617m及本井段至下套管深度2831m后,分别倒划眼起钻至13-3/8″套管鞋内,完成了该井段的作业。
四开215.9mm井段全长656.87m,稳斜钻进,该井段選择旋转导向工具和随钻测量和随钻测井工具,仅用一趟钻就顺利完成了井段全部作业。
4 钻井液工艺技术
4.1 主要技术难点
该生产平台的井口区为外挂井槽结构,采用4×4的布井方式,且井槽中心间距只有2.20m,各井之间容易窜易漏;一开隔水导管是由打桩法锤入,下深受到限制,入泥仅达到55m。海床面附近的地层松软,连通性较好,导管鞋处容易发生漏失;二开浅部松软地层,造斜及井眼清洁困难;三开裸眼段长,角一段纯泥岩厚层(斜厚400-500m),成岩性差,钻进过程中易出“泥球”现象,堵塞高架槽、振动筛跑泥浆,在井内聚集时会导致憋泵,ECD增加。对井眼清洁、井壁稳定、井眼漏失都会产生很大影响,易出现复杂情况。
4.2 钻井液应对策略
(1)针对609.7mm隔水导管管鞋处的地层薄弱,容易出现井漏和井槽间窜漏的问题,利用常规钻具钻到609.7mm导管鞋,观察井眼状况,若出现井漏问题,则起钻下光钻杆打堵漏型水泥浆,利用简单的水泥浆施工工艺进行堵漏。
(2)降低钻进摩阻。井眼清洁与井壁稳定是二开444.5mm井段钻井液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保持钻井液的分散性、携砂能力、良好的润滑性能,保证安全和快速钻进。三开311.15mm井段下套管前为降低下套管摩阻,井眼内垫入润滑性强的封闭液以保证下套管到位。
(3)井眼清洁。预防泥页岩水化起泥球及井壁失稳问题是三开311.15mm井段钻井液施工工作的重点之一。在钻进过程中加强钻屑返出量、钻井液的循环当量密度(ECD)和钻井液性能的监测,了解井眼状况及钻井液性能,控制钻速,进行适当的中途短起下钻或倒划眼,确保井眼清洁。
5 下套管及固井
二开444.5mm井段作业时间很短,井眼干净,下套管和固井作业很顺利。三开311.15mm井眼使用PLUS-KCL钻井液体系,井眼干净,井壁稳定,下套管和固井作业顺利。四开215.9mm井段下177mm筛管,钻进过程中采用高排量高转速参数钻进保证了井眼清洁,下筛管前倒划眼清砂并通井到底,保证了作业的顺利完成。
6 施工效果及总结
(1)三开井段采用大井斜,长裸眼稳斜的方法来进行钻进,由于在该区应用相对成熟的PDF-PLUS/KCL钻井液,采用合理的钻井液密度,井壁失稳风险小,难点在于井眼清洁,此次作业摸索出了较为适合钻大位移井的钻井液配方、维护办法和钻井液性能范围,较好地解决携砂难、易漏、摩阻大等难点。
(2)四开井段,使用PRD钻井液,满足井壁稳定、井眼清洁及储层保护需要,效果理想。
7 结论
(1)提高钻井液的包被性、抑制性、携带性、润滑性,保证井眼清洁、井壁稳定是涠洲油田大位移水平井施工的关键技术。
(2)三开311.15mm井段地层角一段的泥岩易水化起“泥球”,对钻井液性能影响大,井眼不清洁,且易造成憋漏地层、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保证井眼清洁,解决携砂难、易漏、摩阻大等问题。
(3)A1H井的成功完钻克服了大位移井钻井作业的诸多难题,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作业模式。A1H井创下北部湾水垂比新纪录(水垂比2.92),为北部湾乃至整个南海西部海域钻浅层大位移井积累了宝贵经验;三口大位移井钻进、起下钻、下套管作业均未发生任何复杂情况,对比以往相似井有明显提高。通过这次实践,进一步认清了大位移井作业的特点,摸索出了钻大位移井有效的钻井工艺配套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开华,刘修善.深井超深井钻井新技术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5.
[2]苏长明.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研究报告[R].1995-04.
[3]范维庆,苏长明.大斜度定向井水平井泥浆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1995,12(3):45-48.
[4]相玉辉,屈展.大位移井钻井工程优化设计与应用[J].石油机械,2006,34(10):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