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荣军,陈 凯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不同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史荣军,陈 凯
(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目的 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2例参与研究,随机分成研究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利用三叶草钢板治疗,研究组选择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71.43%。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要优于三叶草钢板,肩关节功能提升更明显,值得推广。
肱骨近端骨折;三叶草钢板;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具体涵盖肱骨干近端、肱骨头、小结节、大结节等结构部位发生的骨折,这类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因为老年人群大多存在骨质疏松情况,只要肱骨近端出现骨折,粉碎的可能性很大,可能形成复杂骨折,同时还会出现肩关节脱位,治疗难度很大[1]。本研究具体分析三叶草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不同效果。
1.1 基本资料
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选取我院3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研究组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60.2±6.3)岁,骨折原因:摔倒10例,坠落伤3例,车祸5例;对照组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60.5±6.1)岁,骨折原因:摔倒8例,坠落伤2例,车祸4例。2组基本资料中的各项内容相比较,一致性良好(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路选择肩关节前侧,内侧牵开头静脉、胸大肌。将骨折端完全暴露,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完成大结节、肱骨头部骨块的对位,选择克氏针和复位钳进行暂时性固定。挑选合适的三叶草钢板放在肱骨近端前外侧,按照骨折部位完成复位后的形态进行三叶草钢板的塑形,放到大结节一侧。将钢板选择3.5 mm的皮质骨螺钉在肱骨干上固定,按照骨折状况在顶叶和两侧叶选择3.5枚4.0 mm的松质骨螺钉实施选择性固定。复位且内固定骨折之后,冲洗止血。如果患者伴有肩关节半脱位或者脱位情况,进行关节囊修补治疗。肩关节活动没有障碍,则在冲洗后将切口关闭。
研究组:患者保持平躺,抬高患肩,实施臂丛麻醉,入路选择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将肌肉牵开,将碎骨片和血肿清除,对骨折进行复位,选择克氏针完成暂时性固定。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 cm部位放置锁定钢板,将导向装置、锁定钢板钻头导向器置于结节间沟后1 cm,钻孔后锁定螺钉。假设患者存在肩袖损伤,实施对应的修复。其他处理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选择Neer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包含解剖位置、活动度、功能以及疼痛几项指标,结果为100分,不足70分为差,70~79分为可,80~89为良,90~100为优。
1.4 统计方法
经SPSS 19.0分析数据,用[n(%)]表示各项计数资料,x2检验,用(±s)表示各项计量资料,t检验,结果对照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1.43%,两组优良率结果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肩关节功能对比 [n(%)]
以往选择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很高,钢板容易发生断裂,骨折愈合效果不够满意,另外针对粉碎性骨折患者,选择普通钢板治疗难以获得满意效果。锁定钢板是一类新型生物固定系统,具有外固定装置固定于体内的特性,所以锚合力以及抗拔出力非常牢固,同时还能够保护骨膜血运。为了保证锁定钢板治疗效果,医生必须对治疗技术足够熟悉,术前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放置锁定钢板前必须完成良好复位,只要将螺钉拧入,同时和钢板进行贴切锁定,就不能继续对骨折的对位和对线进行调整[2]。本研究对两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别利用三叶草钢板治疗、锁定钢板治疗,比较治疗结果,研究组利用锁定钢板治疗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89%,明显高于应用三叶草钢板治疗的对照组优良率71.43%,P<0.05。有学者开展类似研究,结果也显示锁定钢板较普通钢板能够减小创伤、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本研究结果与之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能够较三叶草钢板更明显提升肩关节功能,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1] 欧春培,利春叶,杨钦泰,等.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 35(3):121-122.
[2] 郭伟军,赵友明,王新华,等.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支撑螺钉数量与其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5, 35(1):40-47.
[3] 陈 鹏,田晓滨,胡如印,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半肩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63例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8):1296-1298.
本文编辑:吴 卫
R683.41
B
ISSN.2095-8242.2017.23.44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