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爱国主义旋律,谱语文课堂华章

2017-08-23 09:51陈锦萍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陆游爱国爱国主义

陈锦萍

时代的特点,社会家庭的影响,加上个人的高尚品格,使得陆游诗词中充满了战斗激情和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爱国主义诗篇内容丰富而又具有积极的现实主义意义。正如梁启超称到“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反对卖国投降、主张抗击外族侵略的战斗的一生,是为祖国热情歌唱的一生。他的诗词,大部分是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诗词,这些诗词给南宋的文坛,甚至是给腐败的南宋封建王朝带来了奋激昂扬的战斗气息。

一、爱国主义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爱国主义思想,作为一种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同时又作为对待祖国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虽在中华民族的各个不同时代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内容就是这一条,始终没有改变。

二、陆游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陆游是一个多产的作家,特别是在诗歌方面,嘉泰元年他作《小饮梅花下作》既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此后八年他又写出四千来首。陆游的诗现存九千三百多首,绝大多数保存在《剑南诗稿》中。至于词陆游亦有一百三十多首,大部分收集在《渭南文集》中。清代赵翼称陆游的作品“言恢复者十之五六”(《瓯北诗话》),他的爱国主义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其主要表现有:

(一)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关怀

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是统一的。陆游的爱国主义很大一方面就表现在对人民的关怀和同情上。不管是《农家叹》里百姓的“竭力事本业”,但因“县吏征租声”而“自计无由生”;《秋获歌》中的“数年斯民阨凶荒,转徙沟壑殣相望。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岁暮感怀》里的“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等等无不表现了这一主题。另外还有一部分作品则揭露了异族统治者对中原人民的暴行:如《题海首座仗客象》的“赵魏胡尘里千丈黄,南望王师又一年”,在悲愤交加的同时,也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渴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解救人民疾苦的强烈愿望。著名的还有词《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酌酒,此兴忧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这首词写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秋天,陆游当时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任四川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在这一时期当中,陆游积极向宣抚使王炎献计献策,前方的有利形势以及军旅中的实际生活激发起作者收复长安的强烈愿望。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关心战事的进展、急于收复长安的热望与坚定的必胜信念。同时全词也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反映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沦陷区各族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要求和南方人民收复中原,解放沦陷区、统一祖国的迫切愿望。这类作品作者基本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了他爱国和爱人民思想的统一。

(二)表现反抗外侵、统一祖国、创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陆游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外族的入侵、本族统治者的无能,使少年时代的陆游就饱尝兵荒马乱之苦。成年后的陆游亦仕途坎坷,但他信念坚定,要做一名坚持抗战、反抗妥协投降的爱国志士。于是他“挺身而出,站在民族的立场,不屈不挠地斥责侵略者的罪行,揭穿卖国者的面目,并呼吁人民奋起抗争”。他早年就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关有感》),在《夜读兵书》中陆游也写道“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表达了抗敌报国的决心;中年亦“报国计安心,灭胡心未休”(《枕上》);到了老年仍在诗中发出了奋激铿锵的声音“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一首《谢池春》作者更是用回忆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敌作战,收复故土的理想到老也未衰退: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戎,笑儒冠自来多误。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此词大约作于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首句“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描写了他三十多岁通判镇江,参加抗金老将张浚的北伐准备工作时慷慨激昂的雄心壮志。可是,由于南宋统治者贪生苟安,不敢抵抗金人的侵略,却向敌人屈膝求和,因而使得他壮志难酬,末句不得不发出“叹流年又成虚度”的悲切感叹之音。

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称道:爱国的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到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

(三)对腐败当局和投降派的揭露与抨击

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国志士和诗人,陆游对造成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签定丧权辱国条约,苟延残喘的统治当局和卖国投降派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和愤懑。

《桃园忆故人》(题华山图)的“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揭露了南宋王朝不愿收复失地的卖国行径;《清商怨》(江头日暮痛饮)揭露了统治阶级刻薄寡思、卑鄙地打击坚持抗金的爱国战士们的罪行。在《醉歌》中,他揭露了“战马死槽枥,公卿守和约”的投降政策,因而造成了“穷边指淮肥,异域视京洛”的危险局面。他的《关山月》更是反对和议、批判苟安的名作: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陆游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國难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诗人以悲愤的笔触谴责隆兴和议,谴责南宋贵族的荒淫误国……陆游对于这些误国的权奸满怀愤恨。”强烈的憎恨之情通过字字句句表现出来。

三、陆游爱国主义诗词在语文课堂的体现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陆游作为一个多产作家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叹服,他对中国整个文坛所做的贡献亦是令人赞叹。然而在质量上出现的内容贫乏、用意重复、词句雷同等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再者陆游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难免存在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这些并不影响后人对他作为一代伟大爱国作家的评价。

陆游至死不变的爱国之情,不仅在同时代诗人中无人能与之相比,即使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很少见的。他的爱国主义诗词“在我国的诗歌园地里竖起了一面光辉灿烂的爱国主义的旗帜。”

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运用的课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爱国品质的课堂;学习语文,不仅能让学生领悟语文的语言美,人物的心灵美,还能让学生吮聆听到无数爱国者驿动的心跳。

猜你喜欢
陆游爱国爱国主义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除夜雪
初夏绝句
缘字诀·沈园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
子遹不是陆游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