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

2017-08-23 01:59宗羽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挫折大学生教育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大学生主体的“90”后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与挑战,根据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90”后大学生遭受挫折的类型、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与“90”后挫折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竞争压力也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抗挫折能力正在接受挑战。“90”后大学生属于新一代大学生团体,大多数“90”后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相较其他时代的大学生而言更加优渥,家长对其也是千般宠爱,这使得这些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既富有个性,自信张扬,却又缺乏经验,敏感脆弱。面临“90”后在校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的现状,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除了重视大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外,还必须重视大学生挫折教育。

一、挫折教育的含义

1.挫折的含义

国内外学者对于挫折教育的含义各有侧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王博从挫折是动机受阻后的情绪表现上进行阐述,认为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和干扰,以至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挫折情绪至少包括了痛苦、失望或焦虑,而非单一情绪[1]。魏青认为,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使其需要和动机无法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2]。施盛威等人强调挫折是目的受阻时的情绪反应和某种情境的综合,认为挫折应该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从客观上看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的对象和情境,称为挫折源或挫折情境;其二从主观上看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时的情绪反应,称为挫折感或挫折心理[3]。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虽然对挫折的定义前人各有侧重,但构成挫折至少需要包含两方面因素,其一是引起挫折的情境,即引起挫折产生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等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其二是个体对挫折的反应,仅仅有障碍并不能引起挫折,需要个体对挫折情境进行认知,并产生相应的情绪或行为反应。

2.挫折教育的含义

由于近些年学生因经受不住各种打击而采取极端行为的事件反复出现,挫折教育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内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对于挫折教育含义的界定,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冯涛从挫折教育的内容出发,认为挫折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的人生态度,并通过挫折磨练,培养大学生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耐挫能力的一种教育内容和方式[4]。汤莉莉和姜佳从教育的目的出发,挫折教育事实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固化为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乐观、淡然地面对自身的遭遇,从而为愿望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定的基础[5]。

前人根据挫折教育的内容、方法、目的、对象等不同方面,对挫折教育进行了界定。结合前人观点,本文将挫折教育定义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特点,引导学生在遭遇挫折时,能够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減轻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自身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

二、“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分析

大多数“90”后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在知识储备上往往有不错的表现。进入大学后,由于没有了父母长辈的关心呵护,加之学业负担、人际关系、经济压力、感情交往等一系列因素极容易使这些“90”后大学生遭受挫折。

1.“90”后大学生遭受挫折的类型

1.1学习挫折

“90”后大学生的学习挫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成绩优势的缩小。有部分进入大学的“90”后学生,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优异,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但由于大学录取时各个学生的分数相对接近,因此进入大学后,这部分学生在成绩上不再具有优势,当理想与现实形成反差时,学习上的挫折感在所难免。第二,学习方法的不适。与高中相比,大学更加提倡多方面发展与自主学习,老师一节课上讲的内容,可能需要学生课后花几天的时间领悟,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意识。此外,相较于高中唯成绩论的情况,大学提倡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那些仅仅抱着书本学习的学生则可能更感觉到不适应。

1.2情感挫折

相对于高中时的学习环境而言,大学更加自由与开放,许多大学生都渴望有一段纯真的爱情,而学校也不反对大学中的恋爱关系,恋爱关系处理得好可以增进双方的学习成绩,但是处理不当则不仅影响学业也会使学生倍感挫折。有一部分学生只能享受爱情带来的甜蜜,却不能承担、正视失恋带来的痛苦。一旦没有追求到自己喜欢的人或者与恋爱的对象分手就会陷入失恋中。这是如果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会在生活上一蹶不振、自暴自弃、不能自拔,甚至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伤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1.3人际挫折

不论是在大学生活中,还是毕业后进入社会,人际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必要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团结互助,取长补短。有部分“90”后大学生在入学前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自私、自大或自卑,羞怯的性格,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此外,相较于高中而言,大学同学多是来自五湖四海,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相差较大,人际交往的需要与人际交往障碍相矛盾往往会导致挫折心理的产生。大学生人际交往需要很迫切,他们很想通过人际交往与人沟通、与人和谐融洽相处,但学生之间性格习惯各异,处事能力和方式各不相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难免出现不和谐的紧张状态。由于交往的失败,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或自我封闭的交往心态,这种心态易使大学生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交往挫折感便油然而生[6]。

2.“90”后大学生遭受挫折的原因

2.1对自身认知不够全面

从主观上讲,大学生对专业认知的不足、学习方法的缺陷以及对自我认知的不正确或不完全因素是造成挫折的重要原因,其中,大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不正确或不完全是所有产生挫折的首要原因和关键原因[7]。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目标来激励自己,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明确的目标,在完成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自己的潜能,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几乎每一位“90”后大学生都会为自己制定一个或几个奋斗目标。但是由于对自身的认知不够全面,“90”后大学生不能清楚的认识其所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自身客观条件,是否偏离实际,那么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将是痛苦且漫长的,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不一定有结果。这样的目标一旦制定的太多,对自己的信心将产生不小的打击,长此以往将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与受挫感。许多“90”后的同学对自己认识不足,过于自信从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就会对自己提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制定了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或者期望,一旦这些目标或者期望因为自身的能力、水平而不能完成、无法达到,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为难情绪,失去上进心和锐气,失去自信而产生挫折感。

2.2学校挫折教育的缺失

“90”后大学生在整个教育阶段里,学校对其人格、思想、心理的塑造有着重大影响,我国的教育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仍然有着重视考试分数忽视能力培养,重视理想教育忽视现实教育,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忽视心理素质教育等不足。在这种教育下,学生既缺乏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能力,同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遭遇挫折时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处理。

2.3网络环境的良莠不齐

现今社会的工作与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每个家庭的生活、娱乐都与网络息息相关,作为“90”后的大学生,在出生后不久便开始接电脑与网络。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一种新的文化载体,在这一载体中,文化传播的影响是多元化的。有积极向上增加知识的健康信息也有反动暴力的消极信息,这些消极的信息会使思想不够成熟的“90”后大学生出现伦理道德的缺失,引起思想道德观念的异化。长期浏览低俗暴力消极的网站,很容易使这些“90”后大学生的思想陷入灰暗的观念中,不能用冷静的头脑分析问题,遇事易走极端,稍有不顺就悲观厌世,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对“90”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建议

“90”后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观和新时代的教育方法有着新的理解,彰显着自己的观点。针对他们独特的个性开展挫折教育要采用新的教育方法,如果用对“80”后大学生的传统教育方法来教育“90”后的大学生,不仅会对这个时代的教育有所脱节,而且未能收到好的教育成果。

1.正确认识挫折

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要认识到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让人体会到压力,感受到紧张和焦虑,同时也能激发人的潜力,增强克服挫折的自信心,因此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能够正视它的存在,采取积极的态度,化挫折为动力就一定能克服它战胜它。

2.加强社会实践

只有多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正确认识世界了解国情,也才能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胸襟,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是“90”后大学生提升抗挫能力的重要途径。当今社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内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都会对“90”后大学生带来影响,其中有正面效应也有反面效应,这两方面的效应会给并不成熟的“90”后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矛盾,造成思想上的混乱,从而产生受挫感。教育者要能够根据这些情况对大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挫折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只有保持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建立崇高的目标,有着积极快乐的心态对待生活。

3.树立榜样作用

“90”后大学生的心理,思维正处在成长塑造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用先进人物事例来教育感染大学生,给当代大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社会、学校、家庭应该正面宣传榜样精神,用先辈们坚强的意志影响学生,用先进人物的事例来感化學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三观,以榜样为目标,向榜样靠近。尤其是要多对在逆境挫折中奋发图强获得成功的榜样多报道多宣传,这样可以给“90”后大学生信仰的力量从而坚定自己的意志,在挫折面前勇敢的迎接并战胜它。

参考文献:

[1]王博.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2]魏青.论挫折教育[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3):131.

[3]施盛威,张毅驰.对高校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48-51.

[4]冯涛.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探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710-713.

[5]汤莉莉.挫折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147.

[6]邱星球.试论大学生挫折教育——大学生挫折应对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183-187.

[7]张耀东,张婕,张宝魁.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11):152-154.

作者简介:宗羽(1988-),女,汉,籍贯:上海,助教,硕士,单位:成都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挫折大学生教育
Holism in Education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挫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终身不遇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