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赴辽宁丹东特派记者 邓孝慈
“东港口岸,包括陆路运输的江桥已不为海鲜产品提供任何报关服务。”在有着“东北亚经济圈金瓶口”美誉的丹东东港市大台子口岸,做边贸海鲜物流的张老板21日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据他介绍,他们的外贸船每次轻轻松松就能满载拉回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货物,但现在大家都不会再出海。这种情况自口岸15日执行与制裁朝鲜有关的闭关指令开始已持续了一周。正如记者所见,几乎所有边贸船都停靠在大台子口岸的个人船港。
按照口岸商人的说法,走私海鲜货物超过20万元人民币,中方责任人就要面对牢狱之灾。因此,没有谁会把闭关指令不当回事,但精明的商人还是做好备案。张老板说:“我们在海上还留了2艘制裁前就已离港的外贸船,如果制裁松动,就能带着海鲜回来。船上的食物够船员吃一个月,他们还可以捕点海鲜,但我基本上对制裁能在一个月内有所松动不抱太多幻想。”
张老板还考虑过把边贸船改装成捕捞船,但每艘船的改装费要30万元,这笔不小的费用该不该花,他表示还要从长计议。捕捞生意风险很大,张老板还是想做稳定的边贸生意。据他讲,中国近海渔业资源比不上朝鲜近海海域,那边污染也少,但在履行安理会通过的制裁朝鲜决议的背景下,朝鲜极有可能拒绝放行中国捕捞船到其近海打捞。
东港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当地最大的海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市场内店铺的铁拉门十有八九都紧紧关闭。即使那些还开门做生意的商贩,水箱里也只有本地的和来自南方的一些海鲜,而来自朝鲜的海鲜几乎看不到。
《环球时报》记者接触的东港海鲜外贸商人表示,东港才是这次海鲜制裁的重灾区,因为商人们在朝方的投资现在无法再转化成利润。一位姓许的商人说:“谁之前的买卖规模越大,这次亏得越多。因为和朝鲜人做生意,你要到朝鲜投资,要提供捕捞船和深加工设备。朝鲜人绝不会退钱给我们,如果还是现在这种情况,那基本上都搭进去了。”据他透露,他为做海鲜外贸在朝鲜已投入几百万美元(朝方只收美元),而几乎像他这样的中国商人都在朝有投资。
一些商人还担心,海鲜产业会影响到朝鲜的基本民生,制裁时间长了可能导致一些朝鲜人非法越境。还有的商人担心半岛局势会更加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