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8-22 21:19史继红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

史继红

【摘 要】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牢记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保证学生能学好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最枯燥、抽象的一门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不言而喻,但是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产生兴趣,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不断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在初中数学兴趣教学中关于学生兴趣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直沿用传统复杂的教学方法,经常“填鸭式”硬塞给学生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特别在初中数学总复习期间,为片面提高数学成绩,教师几乎将自己所知道的解题方法全部传授给学生。由于这些解题方法大部分是教师多年教学形成的解题方法,学生多凭自己的记忆将其记住,长时间下来,导致学生误认为数学学习就是套公式、记例题,遇见稍有变化的习题,则无从下手。且有些解题方法是教师在多年教学中总结的结论,无法用学生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去验证,仅仅靠死记硬背将其记住。久而久之,那些不擅长记忆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会出现偏科、厌学等现象。因此,及时总结出数学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努力寻找正确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育负责。

二、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教师教学的兴趣来源于教会学生如何学好、如何帮学生解决问题,但未考虑学生本身学习兴趣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客观上教会学生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却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先提出问题再寻找解决方法的心态,最终学生变得不再想提问、不会提问、无从问起、最后没有问题。而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时间久了,就会觉得书本枯燥繁琐,随之就会产生厌学心态,严重的甚至会逃课、逃学,再加上社会上的种种不良文化及网络的诱惑,部分学生离家出走、失踪的现象也就屡见不鲜。

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上来激发他们自主、主动的学习热情。数学的学习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来对教育方法进行改进,把数学中的抽象事物具体化,把模糊事物清晰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从而认识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使他们爱上数学。

初中数学教育是一套系统工程,教师不仅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工作,还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打造成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进一步开启他们的创新潜力。

三、注重指导,培养良好的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实践中,笔者从兴趣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习惯

具体是前出示题,如“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题:笔者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笔者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效果;或有地组织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内容。同时,鼓励在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中有进步、有成绩的,使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进入所创设的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中,也可以让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

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情境把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平行”前,要求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中或让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站在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的兴趣。

四、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發,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寓数学教育于活动之中。一是用生动事例揭示数学教学目的。例如:在平面几何开始,教师安排学生“生活在几何王国”里,让学生通过衣、食、住、行所见到的几何图形,在几何王国里漫游,使学生感受到人类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几何空间,激发学习几何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二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指出,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以及与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联系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的兴趣。如:对于正弦函数“y=sinx”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里,先用电脑演示物理现象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促使学生了解正弦函数的概念,进而一鼓作气,在屏幕上列表,描点,连线,做出其图象。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色、形、动、思强化为一体,然后进入到图象和性质的研究,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何乐而不为?同时,上课中多采用启发、议论、点拨、探究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无疑会效率倍增。另外,还可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开设讲座、开展数学竞赛、举办墙报、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数学课必须改革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使数学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静.兴趣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J].学周刊,2011

[2]倪渊.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

[3]杨欣.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陕西教育》,2009第9期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教育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