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2017-08-22 12:46任思颖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学

任思颖

【摘 要】本文通过对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思想的研究与解读,阐述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的观点,注重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最后提出生活语文观的观点。

【关键词】叶圣陶;语文教学;学生本位论;生活语文观

一、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宗师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社会都需要自己伟大的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会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如果说,孔子在古代教育界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大成至圣先师”,那么来到20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宗师则非叶圣陶先生莫属。

叶圣陶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在从事教育工作的76个春秋里,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总结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缺失,致力探寻出一条更有利于孩子语文学习的蹊径。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实践和检验后,终于在1977年12月给《中学语文》题词中,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为精髓的完整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其出发点就是:学生不能永远依靠老师,他们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终究都要靠自己去解决。因此,老师不能总是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

二、实现“教是达到不需要教”的前提——学生本位论

叶圣陶一再强调,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前提应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谓“自能读书,不带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带老师改”,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是一个具备足够的自学能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就算不上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

在叶圣陶看来,教师的“善导”远比“教”重要。在教学过程当中,他指出,教师应当注重“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对此,叶老他还提醒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倾筐倒箧容易,画龙点睛艰难”。通过善导,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恼为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据统计,中小学12年语文课大约有3000课时,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最后就成了麻木不仁的“木头人”。如果课堂上教师分出1/3的时间,1/2的时间,甚至是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问,自己探究,自己理解,自己读、写、听、说,那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教”是出发点;“不需要教”是目的;由“教”到“不需要教”是一个动态的科学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中随时准备“放手”,由“给指点”“给讲说”,到“少指点”“少讲说”,到“不指点”“不讲说”,最后学生独立自学。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为了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更加自信,对学习有更加饱满的热情,还学生一个舞台,学生才会自己制造真正的精彩。

三、养成良好习惯是“达到不需要教”的本质

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他认为,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教学根本的目标,是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而读写听说技能的形成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把“语文”这个“工具拿在手里”,“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所以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训练的过程。语文技能的形成,一要正确,二要熟练。正确,有赖于模仿;熟练,有赖于反复实践;语文课必须进行训练。训练,是人为了改变自身自然素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学生生来不会读写听说,通过训练就学会了。训练,一端是教师的“训”,精要讲解,画龙点睛,指导、点拨、提示,使学生开窍;一端是学生的“练”,勤实践,得方法,悟窍门,达到掌握技能,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师教。“训”与“练”的结合,就是“教”与“学”的结合,就形成了语文教学过程。

那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交”就具体而明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第一,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第二,揭示语文教学过程的本质,必须通过严格的训练,“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第三,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形成读写听说的语文技能。能做到此,也就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就语文课而言,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涵泳质疑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博闻强记的习惯,观察生活的习惯,勤笔勉思的习惯,修改作文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学生养成了这些良好习惯,自然不需要过分教。

四、生活语文观是“不需要教”的升华

现在不少学生存在着厌学和弃学的现象有明显增长趋势,一方面与学生自身性格的内或家庭条件有关,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多反思现在的课堂。1922年五月,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国文教授“限于教室以内”、“限于书本以内”的弊端,明确指出: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的源泉。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效果在于让学生将知识化为生活所需的营养,解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装点门面。

就笔者看来,将学生紧锁在方块大的一尺书桌上,是满足不了“学习服务于生活”的,而应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才是真正的教室,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老师。趣味的生活才能引发学生无止境地探索和学习,兴趣是学生最大的老师,一旦学生的自主性主被激发,“不需要教”的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显现,这样使得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概念。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理念依然适用于现代化的今天,因此,不妨在日常的教学中放开手,用心爱。

猜你喜欢
叶圣陶语文教学
霜的工作
一首37字的小诗
37字小诗 20年酝酿
燕子,住下吧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