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明珍
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战线一项迫切任务。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它贯穿于教育学的全过程,因而,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课堂结构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执教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
一、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体系
(1)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因素,既注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2)教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情感、个体差异和智慧潜能,突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力求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3)教师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学校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整体性的、开放型的教学新体系。
二、语文教学要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为着力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1)语文教学的目标,要始终以语言训练为主。从整体看包含思想素质、语文索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它自身的基本任务看,则主要是语文素质的培养。
(2)语文教学的过程,要始终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着力的关键在于:投计出层次清楚、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能引导学生自我实践的训练步骤。
(3)语文教学的方法,要始终以指导读书为主。教师必须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读书。
为使语文教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在改革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用素质教育的思想,素质教育的目标来实施语文教学工作。为此,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大胆运用了“讨论会”式,“开放”式的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三、“讨论会”式的课堂结构
叶老曾说:“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报告是各自报告预习的成绩,讨论是彼此讨论预习的成绩。在这样的场合里,教师就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提出问题由他,订补意见由他,结束讨论由他。”
这种“讨论会”式的课堂结构完全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个实际出发的。它的基本结构模式可以概括为:预习——讨论会——总结。这样的课堂结构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好这样的讨论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充分准备,学生充分预习,教师准备好“讨论大纲”;二是鼓勵学生大胆发言,在平时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
叶老在50年前就叹息:“这样的讨论,在实际的国文教室里似乎还不易看到。”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怎样呢?我们常常看到满堂灌的“讲座式”课堂教学,满堂问的“题解式”课堂教学。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学得无力。我们必须从培养素质着眼,学习叶老的教育思想,优化语文课堂结构。
四、“开放”式的教学训练
语文训练怎样才能收到实效?叶老曾讲:“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这段论述告诉我们,语文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中,必须打破封闭式,向实践开放。
当然,这种开放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形成温习——实习——实践的序列。温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再学习,其作用是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并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主要通过课堂作业练习来完成。实习是指实际练习,这是第一级开放。开放的领域是第二课堂活动及课外活动。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组织一系列的听说读写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既可以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个性发展。实践是第二级开放,是把语文训练放到社会生活环境中进行,在实践运用中学语文。社会生活环境是检验学生语文素质的场所,也是培养其素质的归宿。怎样达到这个要求呢?首先是要更新观念,认识到语文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学校,而应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对语文训练的影响和作用,大力开发环境课程;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中的言语交际活动,在生活环境中用语文。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明确目的,重视习惯的培养,优化课堂结构,同时实施开放式训练,就能像叶老所说“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迫求的境界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