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7-08-22 23:30周世敏姚洪源班洪贝谭世龙
绿色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

周世敏+姚洪源+班洪贝+谭世龙

摘要:在实地调查了解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摸清了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分布及森林资源等现状,分析了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罗甸蒙江湿地公园的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以期为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蒙江; 国家湿地公园; 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210-03

1 引言

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中南部,位于北纬25°15′4″~25°25′34″,东经106°34′29″~106°55′33″之间。湿地公园涉及罗甸县逢亭镇、龙坪镇、罗悃镇、茂井镇、凤亭乡5个乡镇和一个国有林场。东起到茂井镇大亭社区亭西村,南至凤亭乡国光村,西到逢亭镇逢亭村雷公滩,北抵龙坪镇马草村,以400m高程和第一重山脊倒水入河范围为主,总占地面积为7226.11 hm2,其中湿地面积3469 hm2

2 湿地资源类型及分布

2.1 湿地类型

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湿地分类系统,罗甸蒙江湿地公园主要湿地类型为库塘型人工湿地、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滩涂)和稻田人工湿地。湿地公园总面积7226.11 hm2,湿地总面积为3469 hm2,其中库塘型人工湿地面积3096.94 hm2,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61.07 hm2,洪泛平原湿地(滩涂)面积72.45 hm2,稻田湿地面积238.54 hm2,湿地率为48.01%(表1)。

2.2 湿地分布

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分布主要以库塘型为主,具体如下:库塘型人工湿地分布在龙滩电站水库下闸蓄水流入红水河一级支流的蒙江河及高圩河等;永久性河流湿地主要分布在各流入红水河的二级支流,如坝王河、茂井十里沟河等;洪泛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沟亭河、坝王河及高圩河等沿岸两边的浅水区;稻田人工湿地主要分布在坝王河东北面罗甸港以下至八总河段、沟亭河等周边部分的低洼地带。

3 湿地资源

3.1 湿地水资源

贵州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以水资源为核心,水资源补给方式为综合补给,主要包括自然径流、天然降雨等形式,水资源丰富。龙滩电站水库下闸蓄水形成了75.93 km2水面,流域包括红水河、蒙江、坝王河,多年平均径流量8.399亿m3/s,年平均入红水河径流量约8.399亿m3,正常水位360 m,作为罗甸县城重要的饮水源地,主要由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坝王河电站大坎(地名)供给罗甸水厂,日均供水量15000 t,高峰时日供水量16000 t。

3.2 植被资源

罗甸蒙江国家湿地公园属南北盘江红水河河谷中山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及稀疏灌丛草地小区,原生植被以壳斗科、樟科、金缕梅科和山茶科为主,人为破坏后残存的林木成份主要有豆科、无患子科、楝科、桑科、桃金娘科等,林下灌木、草丛也多为南亚热带具有热带成份的种类,群落内层次复杂、高度不一、老茎生花、板状基干、缠绕绞杀等现象也较为常见,在远离村寨、较为偏僻的沟谷山坡上仍零星保存有部分原生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通过调查,公园内浮游植物共29科65属77种,维管束植物共146科389属635种(蕨类植物12科12属12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5种,双子叶植物107科296属512种,单子叶植物19科70属96种)。有国家保护珍稀植物13种,其中掌叶木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贵州特有的贵州金花茶为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说明湿地植物类型较为丰富,在保护湿地植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3 动物资源

项目区内浮游动物共计6目19科59种,水生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计3目10科19种,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类、鸟类和兽类31目105科411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包括蟒、林麝;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26种,包括大鲵、猕猴、红腹锦鸡等。斑鳠、倒刺鲃、白甲鱼、鳗鲡等25种水生动物列于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暖湿的气候,良好的生境是水生动物、鸟类和其它生物栖息的天堂。

3.4 景观资源

湿地公园库区水面由龙滩水电站蓄水形成,整个规划区以河流为主体,开阔清澈碧綠的水面,逶迤曲折的河岸,绝美的水岸风光仿佛一幅水墨画般展现在世人面前。风雨时,波涛拍岸,瞬息万变,仪态万千;晴朗时,极目远眺,水面如镜。登山可眺水,游水亦可观山,远处山峦重叠,郁郁葱葱,近处山形倒置水中,水光反映着山际,山抱水回,山水相依。

3.5 文化资源

罗甸是一个布依族、苗族等21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拥有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文化,罗甸的青山绿水养育了丰富的布依族苗族湿地文化,深深地体现在他们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代代相传的舞蹈,嘤嘤私语般的歌谣,讲述着遥远的少数民族独特的精神生活,再加上部分地方仍还保存着较为完好的民族服饰、文化活动、民居民俗、工艺制品、节庆等许许多多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体现了湿地公园丰富的文化资源。如边阳和沫阳一带的地戏、正月十五的龙戏、布依族的三月十三节(亦称为枫香叶节)、染成的黑、紫、红、黄、绿五色糯米饭以及布依刺绣和扎染等。

3.6 特色商品资源

罗甸蒙江湿地公园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境内喀斯特强烈发育,河流深切,蒙江河、坝王河、红水河3条河流纵贯境内,河水多年的冲刷搬运,为喀斯特石质地貌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优质天然水晶,晶莹剔透,光彩照人;罗甸奇石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形奇、色深、质坚、纹理清晰等特点;猫眼宝石,色泽多样,光彩迷人,配件对人体能起到镇惊、避邪、温宫、暖肺的作用;罗甸奇彩玉制成茶具、酒具、花瓶、健身球及一些佩带的小饰品等,这些特色商品,既美观又有益健康,是珍贵的湿地旅游产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4 湿地公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4.1 城镇建设的需要

罗甸蒙江湿地公园紧邻罗甸县城镇中心及城镇环带,人烟相对密集,受人为干扰,水生高等植物赖以生存的生境逐渐退化、丧失,导致部分种及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由于城镇范围不断扩大,生境破碎化较重,部分入库入河支流枯水期较小,使龙滩库区水量补充减少。

4.2 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根据国发[2012]2号文件,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众多中型水利项目施工建设,高等级、乡村公路开公建设,可能使湿地的原生性、自然性遭到破坏,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过度干扰,会使湿地面积缩小,湿地质量有所下降。

4.3 加工企业、生活污染的问题

附近生产加工企业仍有废水、废渣排出,都带有较高含量的铁、锰等金属污染物。再加上城市生活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禽畜网箱养殖污染、农业生产药物污染以及城市径流排污等依然不容忽视。湿地公园中这些已存在的污染和退化状况是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4.4 过渡的捕捞和采集

随着人口的增加,受当前经济利益的趋势,致使对湿地资源破坏增大,如电鱼、炸鱼等时有发生,导致野生鱼类资源面临极大威胁,如何处理好湿地公园过程中的繁养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是罗甸蒙江湿地公园建设的重点。

4.5 森林砍伐的问题

随着当前生态建设的发展、经济效益驱动,湿地周边的森林、林木不时的被砍伐、盗伐,湿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给湿地公园建设保护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5 湿地公园保护措施及对策

5.1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湿地公园的建设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一定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公众的积极参与。要把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保护和参与意识作为湿地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积极发挥各种自然保护组织在宣传方面的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到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事业中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举办各种宣传活动,树立公众保护参与的意识。同时,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和当地群众对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赢得人们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5.2 制定相应的法规,为湿地公园保驾护航

以国家、省、州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基础,制定《贵州罗甸蒙江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实现湿地公园“一园一法”。使湿地公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成立湿地公园派出所,完善公园安保体系,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实行依法治园,保障湿地公园实现其建设目标。

5.3 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保护方案

结合罗甸蒙江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根据《罗甸县城市总体规划》、《罗甸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罗甸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及林业相关规划,按照《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祥尽的湿地保护利用方案。同时,按照程序要求,应及时组织有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设计与施工,加大对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

5.4 加大投入,加强流域综合管理

制定地方財政对罗甸蒙江湿地公园资金的投入的机制,保障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经费的落实,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公园管理处自筹、中央财政补贴相结合的资金渠道。并制定灵活可行的政策,创造减税、物质鼓励等优惠条件吸引投资方积极向湿地公园投资。同时,把罗甸蒙江湿地公园龙滩库区红水河河面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借鉴现代流域管理思想和成功经验,做好整个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通过加强流域的综合管理,减少进入湿地公园的泥沙和污染物,为湿地保护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5.5 合理利用,鼓励开展湿地生态旅游

罗甸蒙江湿地景观可观性高、景观多样、湿地资源丰富、民族文化丰富,有独特的水晶奇石且湿地文化多元、历史悠久,这些都是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势所在。可以鼓励把湿地公园作为生态旅游的载体,在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组织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等活动,在宣教展示区开展湿地科普游览,并带动相关加工业、种植业和服务业发展,所得收益可反哺于湿地保护,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5.6 加强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

按照《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以常规性、基础性、科普性科研为主,以湿地生态、植被恢复、景观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文治理等理论支撑,科学、合理地设置监测地点设施,建立罗甸蒙江湿地公园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罗甸蒙江湿地公园湿地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定期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分析变化的原因,提出蒙江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对策,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罗甸蒙江湿地公园总体规划[R].贵阳: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4.

[2]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S].北京:国家林业局,2008.

[3]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S].北京: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2010.

[4]国家林业局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S].北京:国家林业局,2007.

[5]国家林业局.中国湿地资源(贵州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6] 邓立斌,颜 伟,汪贵庆.贵州省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研究[J] .农学学报,2014(7).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
河北塞罕坝保护区马鹿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
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