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俊
【摘 要】“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为了普及全民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的改革,其主要内涵是“孩子教孩子”“孩子教大人”,是一种即学即传的教育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小先生制”教学策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共同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灵气与活力。
【关键词】“小先生制”;数学教学;互教互学
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意思是,学生也可以当先生!“小先生制”是陶先生为了普及全民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的改革,其主要内涵是“孩子教孩子”“孩子教大人”,是一种即学即传的教育方式。“小先生制”对当时普及贫民教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对我们新世纪的国民教育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操作意义。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实用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它教学过程的抽象、难学也是无可避免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小先生制”教学策略,就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灵气与活力。
一、“小先生制”让学生自信满满、体验成功
“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无比神圣、高大的,是其他人所无可比拟的。学生一旦当上“小老师”,哪怕只有一天、一节课,甚至一分钟,都是无比自豪和喜悦的。“小老师”带着极其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获得知识,并将其所得传授给其他学生,以榜样的心态体验成功和自信。“小先生制”一方面使榜样在成功的激励下保持充足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暂时尚未成功的学生通过与自己能力相近者成为榜样的比较,感到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发其自信心。我的数学课上,孩子们个个争当小老师。练习口算时,轮流当值的“小老师”,像我一样采用师生对口令、开火车和抢答的形式组织和带领大家练习口算;认识钟面时,小先生拨针,让其他孩子抢答钟面时间或者口头说时间,让其他孩子进行拨针练习……这样的练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倍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小先生制”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每节课下来并不一定全班每个孩子都能全部掌握新知识,总有部分同学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也不太可能再给每个学生一一讲解;每天与孩子们接触的时间除了课堂上那会,其他也是很有限的,当孩子们遇到解题上的困难时,也很难及时给予解答,这就需要有人提供帮助。有了“小先生”,这些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比如,在《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课教学学习结束后,孩子们进行巩固练习。我巡视一圈后,发现有部分孩子存在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怎么退位,有的是竖式书写上有问题等。作业讲评由集体评讲改为小组评讲,并请四人小组的“小先生”负责对本组成员的作业批改和辅导订正,并带领组员们再次梳理10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小结出写竖式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每组都特别认真,“小先生”以朋友交谈式的辅导也更容易为组员们所接受,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课外,“小先生”们也发挥着他们的光和热。班里有几个学习特别困难的孩子,在开学初,我就选拔了几个综合素质较强的“小先生”与这几个孩子建立起了“一对一,手拉手”帮扶对子,主要负责对他们进行每天新课的课外辅导,督促他们按时完成课堂作业,以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半学期过去了,这几个孩子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小先生”们在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也有明显提高。正是有了“小先生”们的辛苦付出,后进生得到“小先生”的帮助,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进步很大;“小先生”在帮助同伴的同时也得到了锤炼,获得成功感,达到了互教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小先生制”师生关系更加民主和谐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情感与学生交往,要使学生尽可能少地受到威胁。因为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学生轮流当“小先生”,处于与教师平等的地位,就有机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小数加减法》教学中,学生上台板演后,我让“小先生”上来批改、评订和讲解。呵,他们的动作可麻利了,一个个“钩”和“叉”画得有模有样,理由说得也很充分。“大家看,2.14+10.16=12.20,他算的是对的。但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所以我打叉了,应该等于12.2,大家在计算时可要注意了。”小文边说边用手指给大家看,可认真了。“小先生”从同学们中产生,他们感到很亲切,但又有点不放心,想听小老师说得对不对,如果不对,自己就要上来当小老师纠错,因此听得可专心了!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先生”,一改过去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做法,不仅在形式上给学生以新奇之感,而且把教师一人的讲台变成了众多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和谐。
四、“小先生制”讓学生自学进取、创意无限
学生成为了“小先生”,在接受了“讲授”任务后,,他们一定会自觉的去复习,预习,先行学习有关知识;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棘手或意料之外的问题,必然会主动想法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小先生”的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就会不断提高。在教学《量一量》这一课,我提前一两天布置学生观察和教学有关的事物,搜集各种尺的资料,思考怎样合理选择测量工具去测量。预告课上将请准备充分的学生当小老师。学生个个都积极行动起来:有的认真预习课本的相关内容,有的到各处找各种尺子,并动手测量起来;还有的上网搜寻更多的测量工具及其用途……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当“小先生”,把自己自学的知识与同学交流。课堂充满了活力!有位“小老师”还提问:“长方形的纸,怎样折折痕最长?”马上,不止一人接话,“对角折出的折痕最长。我试验过了,我来量给大家看。”……这时,又有一位“小老师”抛出问题:“不爬到篮球架上面,谁有办法知道篮球架的高是多少吗?”每组推选的小老师争着汇报。有的说用卷尺一头钩住篮球架上面,看尺子下面的刻度就知道了;有的说先拿一跟长木棍比画,然后量木棍的长度;还有的说,用一跟绳子甩过球架,把两头拉齐,做上记号,然后把绳子拉下来,量出长度,再除以2就行了……其间有认同、碰撞、吸纳、质疑、争辩,创新的火花闪烁其间。
“小先生制”倡导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承担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正是陶先生“小先生制”的现代教育价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