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善良

2017-08-22 23:09陶太
支点 2017年8期
关键词:波齐心存朝圣

陶太

核心提示:一个善意能够顺畅传递的城市,才有充满善意的公共空间。

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成了暑假档国产影片的一匹黑马。这部电影最美和最动人之处,是每个细节都在述说善良。

故事讲述的是,包括老人、孕妇、孩子在内的11个藏族村民,决定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他们用手扶拖拉机驮上帐篷和行李,徒步两千多公里,一边走一边匍匐跪拜。但是,哪怕是风餐露宿、衣衫褴褛,哪怕境遇再窘迫,这些平凡的藏民,开口念经前,先为全世界的众生祈福。他们慷慨地和朝圣的另一拨夫妻分享自己的糌粑,其实自己也所剩无几。朝圣路途遥远,再恶劣的天气,他们也坚持赶路。但是一旦有需要,他们便毫不犹豫地为村庄老人停留下来,帮忙犁地,毫不吝惜气力。最后,一个莽撞的司机将他们的拖拉机机头撞报废了,但他们善良地挥挥手,轻易地让对方离开了,因为对方车里有呼吸困难、等待急救的病人。哪怕他们不得不因此而肩挑手扛,用人力代替机械动力,拽着沉重的拖拉机车头在山道上爬行。但他们一边艰难行走,一边快活地唱着歌,坦然接受命运的馈赠。

善良让剧中的人们心存感恩,度过了朝圣路上的坎坷。而观众被感动,则是源于对善良的极度渴望。看过这部影片的朋友说,她记忆中的家乡也是这样,人们善良淳朴,你帮我,我帮你,善意像接力一样向下传递。可惜,在现实的城市生活里,毫无条件地施予善意、乃至接受善意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当人际关系被放在是否有用的天平上时,善良的砝码越来越微不足道。

我们习惯了对邻舍视而不见,即使乘坐同一部电梯,也是各自低頭看手机;除了对亲朋好友我们还在付出善意,对陌生人真的是防了又防。我们将陌生电话一概归入骚扰电话,时刻警惕和陌生人说话,帮助陌生人时总是心有忌惮。一个悖论是,当我们希望自己能遭逢善意时,我们甚至吝啬于付出一句充满善意的话,一个善意的眼神,以及一个善意的手势。

不久前,我曾经旁观一所学校的毕业典礼。值班老师热情地在门口迎候家长,伸手相握。但是家长不是慌张地轻轻晃下手,就是干脆闪躲,我眼睁睁看着老师伸出去的手尴尬地落空。我理解那个闪开的家长,我想他并不是不善良,或许是不习惯接受他人的善意,或者是觉得无以为报,所以宁可拒人于千里之外。

其实善良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礼仪。一个善意能够顺畅传递的城市,才有充满善意的公共空间,盲道才不会被占用,共享单车才不会被人据为己有,十字路口堵车时才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孩子在学校里才会被善良地对待。

心存善意,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保护自己,甚至是善待自己最好的办法。只是,要把心中的善意重新激活,并不像重启电脑那样,可以一键搞定。

我曾收到过一份最特别的礼物。那天,当我一脸疲惫地走出波士顿地铁站时,一个陌生女孩冲我微笑着打招呼,然后,她送给了我一个精心包装的小礼物,那是一块小饼干,还附带着一张卡片。卡片上说,这就是一个礼物,不为任何理由,只是想告诉你,这个世界确实有惊喜。

就像好的婚姻能够激发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善良也需要积极的环境孕育。有个网络节目搜集了来自全世界欢乐的笑声,剪辑成10秒左右的视频。创建者相信,笑声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源源不断的善意会通过笑声释放。看了这样的节目,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你需要对全世界微笑?因为你希望全世界向你微笑。(支点杂志2017年8月刊)

猜你喜欢
波齐心存朝圣
冈仁波齐
贺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
心存美好
布依少女
朝圣
心存高远 脚踏实地
肖波齐教授
陈正元 心存感恩
御风而行的朝圣之旅——青海湖骑行记
词汇“for短语”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