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巧实力 擦亮城市名片

2017-08-22 04:47袁阳平
支点 2017年8期
关键词:阿里湖北武汉

袁阳平

核心提示:从政府政策、商业环境、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五个角度,来评估一个城市或区域能否聚集有效要素,从而为企业带来利益,这是吸引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的关键因素。

如今,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来到湖北,但是,“产自”湖北的世界500强企业却只有东风汽车一家,享誉世界的企业数量并不多。

湖北如何吸引和“造就”更多世界500强和优秀企业?和其他省市相比,在吸引世界企业方面还有哪些欠缺?应该向其他省市学习什么?

城市与企业互为典型

《支点》:北京有百度,深圳有腾讯,杭州有阿里。跟它们相比,湖北吸引或培育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有哪些差异化优势?

叶青:从长远来看,武汉商贸企业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比如,进入全国民营企业100强的九州通,离100强不远的卓尔集团,如果坚持线上线下、“互联网+批发”、國内国外一起做,也有上升发展空间。

值得重视的是,中国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多是央企,而除了东风公司,其他的央企总部大都在北京、上海。因此,湖北培育世界500强企业的重中之重,在于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的企业。

夏里峰:湖北培育出来世界500强企业,一定是建立在自身差异化和优势基础之上。

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包括光电子等产业,已经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链生态布局和强大的研发实力,未来有望冲击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依托湖北物流、区位和商贸优势,湖北在电子商务方面也有望后来居上,成为新的生力军。

在未来产业布局上,湖北作为科教大省,可以提前布局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产业。

范宏彬:我们可以看到,百度、京东、腾讯和阿里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新技术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而获得成功的。我认为,未来在湖北产生的“本土世界500强”企业,一定也是从技术寻求突破,并服务于国内普通民众。

《支点》:以杭州有阿里为对标,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习?

叶青:阿里之于杭州的意义,正如波音和微软之于西雅图,联邦快递之于孟菲斯,腾讯与华为之于深圳。这些城市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骨子里深深地打下了其明星企业的烙印。

在杭州,阿里的烙印几乎随处可见。这家明星企业在杭州十多年的时间里,不仅成就了自己,还造就了这座城市一个又一个明星产业,甚至还激越了这座城市的人心:“阿里系”创业者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这座城市,杭州因此拥有不输一线城市的创业氛围。

由上可知,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已经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被称为“一城一阿里”。企业需要什么,只要不违法,政府都可以满足。

我们应当转变为“以人为本”、“以民营企业为本”,学习“杭州与阿里”的关系,处理好政企关系。

夏里峰:杭州和阿里,已经成为一个相互成就的典型。杭州的开放、休闲和潜力,阿里的技术和服务能力,通过G20峰会、跨境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平台运作,集聚放大,形成了极好的对外口碑和品牌形象,实现企业与城市双赢,本地产业和资本吸附力进一步提升。

上通下达的“绿色通道”

《支点》:与其他城市相比,在培养本地世界级企业方面,湖北还存在哪些差距与不足?

范宏彬:目前武汉的民企规模比较小,可调配的资源十分有限,管理层经验和能力也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花大量精力和时间用在各项与经营相关的事项上,例如人力资源和财务税收等,从而导致管理层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和投入不足。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硅谷模式,为民企发展提供更好的商业环境。美国硅谷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方位的现代服务机构,这些专业服务机构分工明确,通过市场化的运营能最有效率地支持新兴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支撑着硅谷整体的繁荣兴盛。

叶青:一是换位思考不够,政府机关往往从政府的角度思考企业的需求,不一定是企业所需要的。要给企业一个“绿色通道”,保证企业的需求随时可以传递到政府层面。

二是重视招商环境,不重视经营环境的改善。企业招进来了并非万事大吉。其实,企业能否在本地做大做强更为重要,这样可以达到“以商招商”的效果。

三是搭建企业与高校的对接平台不够。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但与企业对接比较难,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外省的科技部门盯上武汉地区高校的“高精尖”成果。

《支点》: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落户,政府还需要培育哪些土壤?

范宏彬:从商业环境看,不同的企业对商业环境有不同的需求。特别是外资企业,通常会更关注权益保护、看重完善的制度和公平的纠纷解决机制。在这方面,武汉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司法保护、行政监管、仲裁、知识产权多元解决机制等方面,一直在持续完善。

此外,2013年,武汉作为试点城市开设了专利保险。但我们在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中,通常是重政府政策、轻商业环境,而且很少提及权益保护体系。

实质上,商业环境软实力,是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在武汉投资及长久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对商业环境有长期规划和有序建设,并在环境中融入国际元素,例如在权益保护方面引入国际知名的商事争议解决机构。

叶青:一是思想土壤。在沿海一带,老百姓办企业的积极性非常高,经商致富的理念深入人心,民营企业众多。而中西部民众办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制度土壤。沿海各级政府部门更多的是为企业发展思考,主动出击,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比如,我最近到温州考察了解到,温州主动把农产品加工用电的电价降为农业用电,为企业减负。

从优势入手

《支点》:从培育世界500强企业来看,武汉民营企业如何从“跟跑者”向“并行者”,再向“领跑者”跨越,最终迈向世界500强行列?

范宏彬:武汉的民营企业要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跨越,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客户的价值,并形成差异化的优势。只有企业做强了,才会产生品牌溢价,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及强势的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通过信息化、资本运作和收购兼并等手段进一步做大。

叶青:在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有110家,排在最后的是第496位的恒大集团。恒大集团在2016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15位,2015年的营业收入是1331.1亿元。而湖北最强的民营企业是九州通,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68位,2015年的营业收入为495.9亿元。这800多亿的差距,就是湖北与世界500强的差距。通过“互联网+批发”,九州通仍然有做大的空间。

夏里峰:学习和借鉴一线城市领军企业的经验,包括沿海发达地区领军企业先进理念、市场和创新意识,增强危机感和格局意识,而不是拘泥于小富即安,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和模式。

同时,利用好湖北本地人才、科研资源优势。加强与高校、研发机构的合作联动,从合作机制、资本创新等方面,探索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研发转化的路径,实现企业以研发、创新驱动增长。

《支点》:湖北要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还需要打造哪些“巧实力”?

范宏彬:世界500强企业是武汉市的招商重点,这些企业的扩张和选址都是围绕着其经营战略而展开的,而它们的重要战略通常包括如何创造和维持其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实现客户的价值,具体包括显著地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和增加顾客的效用等,需要对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进行有机的整合。因此,武汉要具备协助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巧实力”,这是吸引世界500强企业选择落户武汉的关键因素之一。

夏里峰:同时,还要打造活跃的创业和资本投资环境。政府、企业、金融风投、院校、社会力量等多方,应积极探索创新型的投融资平台运管机制,加大开放力度吸引优秀投资机构和龙头企业入驻联动,完善投资环境。推动资本与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和创意产业结合,借助资本力量,帮助创业者和企业快速实现创意落地、商业化拓展、抢占机会窗口,同时优化企业治理,帮助企业打造竞争实力和品牌效应。

《支点》:在当前形势下,湖北吸引世界500强企业的机遇与挑战还有哪些?

叶青:一是以思想解放提升开放度。湖北需要一个思想再解放的过程。在目前各省经济竞争中,谁的思想解放了,就会出现新的思路,就会有新的发展空间,这是世界500强企业最为需要的。

今年以来,武汉提出了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东湖绿心、两个一百万、新民营经济等新的思路,城市关注度得到极大提升,吸引了大量世界500强企业注意。

二是以产业链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企业来湖北投资,是为了获取利益。世界500强企业来不来,关键是看能不能赚钱。比如说,与汽车有关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愿意来到湖北,因为汽车产业是湖北的主导产业,对整车与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比较大。

再就是,生物、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光谷的主导产业,也吸引了与之有关的世界500强企业的目光。

以全球生物巨头、世界500强企业美国辉瑞公司为例,2010年,辉瑞公司在武汉成立研发中心,目前有临床数据管理、医药信息及药物安全等团队12个,人员近600人。辉瑞看好武汉的是,武汉提出要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这些对外商投资、提升区域经济开放度极为重要。

三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优势。世界500强企业就是人才最强的公司。武汉的大学生数量是一个重要资源。武汉的大学生留汉一百万、校友引资引智一百万,就是一个重要抓手。

范宏彬:企業主要从政府政策、商业环境、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和人居环境五个角度,来评估一个城市或区域能否聚集有效要素从而带来利益。这五个方面,武汉市各级政府最近几年都非常重视,并进行了大幅提升,但在实务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以人才为例。人才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要素,长远来看,武汉一定能成为人才的高地。但短期内,人才缺乏的情况还会存在,企业在经营中还需要从经济发达地区引入相关的中高端人才。如果政府能建立起更完善的人才支持体系,包括引入人才中介、人才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机构,则会加速武汉对于人才的聚集。

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更多大学生愿意毕业后留在武汉就业创业,更多楚才也正从四面八方向武汉回流。(支点杂志2017年8月刊)

猜你喜欢
阿里湖北武汉
The rise of China-Chic
云上阿里
驰援湖北
决战武汉
辰辰带你游阿里
湖北武汉卷
阿里战略
阿里是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