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挂冠”指把官帽取下挂起来,比喻辞官归隐。在我国古代,头饰是年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古代的成年男子,如果是没有官爵的平民,需要裹巾;如果是士人,则加冠。“弱冠之年”就源自于古代贵族男子20岁时的冠礼,表示成年。汉朝的冠有16种,不同的冠代表不同的职别等级。
字里故事: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把持朝政,与其他外戚争权。他联合贵为太皇太后的姑母,将汉平帝的生母卫氏一族排挤出京城。王莽的儿子王宇担心这样下去,会招来汉平帝的记恨,便规劝王莽接回卫氏,但一直没有成功。王宇的老师想出一计,利用王莽对鬼神的迷信,用怪事吓唬他,让他交权。他们派了王宇的妻兄吕宽在王莽的住宅门前泼洒狗血,被发现后,不仅吕宽被诛杀,王宇也被赐死,卫氏一族也受此事牵连,被灭族。
当时,北海有一个亭长叫逢萌,因为家里贫困,到长安来做生意。逢萌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气愤:“完了,一个连君臣、父子、夫妻关系都不顾的人,怎么会不搞乱朝政呢?”于是,他将官帽挂在都城的东门之外,离开了长安。
无独有偶,《金楼子》中也记录了一个“掛冠”的故事。西汉著名的经学家龚舍,跟随楚王入朝为官时,在未央宫里见到一只红色的大蜘蛛四处结网,很多昆虫都落入了陷阱中,脱身不得。龚舍因此感慨说:“我也是这样的,出仕的人就像陷入了罗网中,如何能脱身呢?”
他当即请辞而去,时人都笑话他为“蜘蛛之隐”。其实龚舍辞官的背后,也有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之情。
——出自范晔《后汉书》、萧绎《金楼子》
冠(guān)
看图说字:
由于“冠”字的甲骨文还未被发现,本期展现的是篆文“冠”字。冠是会意字,由(“冃”,即“冒”,指帽子)、(即“人”)和(即“寸”,指手腕距离手掌一寸远的地方)三部分组成,表示手持帽子戴到了人的头上。后来,“冠”引申为卷束头发的饰物,有尊卑等级之分。成语“沐猴而冠”就指猕猴即使穿衣戴帽,仍然不是真人,比喻对方虚有其表,形同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