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军事思维下的考核标准

2017-08-22 02:36萨沙
领导文萃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主力兵力粟裕

萨沙

抗日战争结束时,冈村宁次就认真检讨过日军何以在中国战场难以取胜。冈村认为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就战术作战来说,基本是完胜。但战略上是极其失败的。战争中面临的作战目标,一是固定的城市、农村,二是移动的敌军有生力量。作战中,理应集中全力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占领城市则是次要的、顺手的。因为,一旦歼灭了敌军有生力量,那么城市也就无兵可守,唾手可得。

蒋介石犯下战略错误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膨胀了,膨胀到忘记了军事常识。把日军当年的战略错误,原封不动地又犯了一遍。我们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到,蒋介石对着中国地图,命令他的将军们占领这里,占领那里,看起来很厉害。当时,国民党一方面天真地认为,只要拿下上海、南京、武汉、北平、沈阳等几个大城市,以及控制了津浦线、平汉线、陇海线、正太线等几条铁路线就等于控制了中国。

更令蒋介石高兴的是,到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20万大军占领延安。这段时期,国民党的新闻媒体极为兴奋,大肆报道1年内占领200城,解放军主力已经覆灭。很多民众相信,解放军已经完蛋了。一些投靠解放军的军阀部队倒戈。但实际上国军根本就未能歼灭解放军任何一个方面的主力,占领200个城市与歼灭解放军主力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反观共产党一边,因为相对弱小,所以脑子就比较清醒。毛泽东最为关心的是消灭国民党部队的有生力量。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就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稳扎稳打,不求速效,只求平均每个月消灭国民党正规军8个旅左右,每年消灭敌军约100个旅左右。”实际上,国民党的机动兵力也就一百二三十个旅左右,即使加上整补,有两年机动兵力就枯竭了。所以说,毛泽东就如同一位账房先生,一心一意就算一本账——每个战场每个月能消灭多少国民党部队。

林彪以退为进慢慢吃掉“驻印军”

东北是国民党部队重点进攻地区,蔣介石拿出了他最精锐的驻印军。林彪部队虽然也不少,但实力还不如国民党部队,林彪在山海关挡了一下,发现顶不住,就及时放弃了锦州地区集中主力决战,把“击退国军,独占东北”的战略意图收了起来。林彪清醒分析局势,认为为了争夺锦州擅自决战,只能让自己的有生力量被国民党部队歼灭,经过请示后果断撤退。随后,林彪利用马歇尔第一次调停获得了3个月的宝贵休整时间,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保证了30多万主力的存在。

苏军在1946年3月撤退,4月双方二次开战,5月战役焦点集中在长春门户四平街。此时,国民党部队数量也不过31万,兵力不如东北民主联军,似乎是林彪占优。林彪集中兵力打了第二场大战,在与精锐的驻印军正面对抗中,林彪发现己方仍旧挡不住对手。以威远堡战役为典型,国民党1个步兵团加上1个炮兵团,竟然一度打垮了我军1个纵队。杜聿明四面调兵遣将,试图在四平街将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合围歼灭。林彪果断撤退以保住主力,并做出了必要时放弃哈尔滨的计划。事实证明,这是很正确的。四平街战役中,国民党部队伤亡1万多人,解放军方面仅第3师就伤亡1万多人。如果在这里硬打,解放军即使不被全歼,也是元气大伤,一两年内也恢复不了,更无力保卫松花江以北的根据地,东北全境将落入敌手。林彪及时撤退,虽然丢了四平街,但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保存了主力。休整训练几个月后,林彪就在新开岭歼灭了国民党半美械部队第25师,歼灭俘虏少将师长李正宜以下8000多人。

至此,国民党虽然占领了从山海关到长春一线,控制了东北大部分重要城市,对林彪却无能为力,渐成强弩之末。

当国民党部队有生力量消耗到一个临界点时,就被迫转入防御,甚至是撤出一些城市。最后,东北的55万国军只能龟缩在沈阳、长春、锦州几个大城市,坐等被解放军歼灭。

粟裕大步后撤累计歼敌几十万

粟裕所在的山东战场,重现了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1947年6月的苏中战役,粟裕只有3万多人,国民党部队则有12万。短短1个多月内,粟裕七战七捷,歼灭了国民党部队5万多人。虽然苏北根据地丢了,但粟裕主力伤亡不过1万多,歼灭了敌人,保住了自己。苏北根据地只是一个战场,东边不亮西边亮,只要能够保证部队的兵源和后勤供应,暂时放弃又有什么呢?等吃掉了国民党部队主力,就可以顺手占回来。

孟良崮战役特别能说明问题,战前国民党部队表面上是集中了24个整编师60个整编旅共计45万人,大举进攻解放军。但是,国民党实际进攻部队只有25万,另有7个整编师17个旅约20万人担任铁路线和大城市的守备任务,不能参加直接攻击。解放军参战部队有多少?根据粟裕回忆有27万之多,实际上国民党部队在兵力上是处于劣势的。国民党部队原本宝贵的兵力,就这样被占领的城市牵制,白白浪费,违反了军事常识。

粟裕通过一系列作战,让国民党部队损失高达20多万,而自己部队伤亡与之相比少得多。以孟良崮战役为例,就是打掉74师这样一支精锐部队,解放军也才伤亡1万多人。诚然,这些战斗让粟裕丢失了一些地盘,但主力部队没有大幅度地减弱。相反,国民党部队集中主力多次重点进攻,始终不能歼灭粟裕主力,反而损兵折将,实力日益消耗,终于日薄西山。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国民党部队损失高达78万人,加上非正规军一共伤亡112万多,解放军的伤亡只有36万,大约是敌人的1/3。此时,战略形势已经彻底扭转,国民党可以作战的正规军从200万减少到150万,解放军方面,野战军则从61万增加到100万以上,双方兵力的差距基本消失了。到了1948年,双方军队数量已经均衡,甚至解放军重武器2.2万件的数量还超过了国军的2.1万件。

回顾解放战争,1947年是关键性的一年,由于蒋介石盲目乐观,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把国民党部队的有生力量消耗在城市占领中,机动兵力则被解放军一点点消耗掉,这一年解放军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把国民党部队逼向进退两难的绝境。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主力兵力粟裕
第一次开飞机
湄窖现有主力产品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当90后成为团队主力
中央红军长征初期兵力损失考
粟裕谈黄桥战役
官渡之战中曹军兵力考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
百团大战参战兵力究竟有多少?——与袁旭商榷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