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华
村有菊,绵延至坝上、沟边、路旁、林间,甚至于庭院所有微小角落,都被她攻城略地,成为她的城池。
每年春天,这些乡野的菊接到请柬呼啦一下就来了,来赴春天的盛宴。有人说乡野的菊过于小家子气。小家子是会过日子啊,只有会过日子的女人在乡野里才是好女人。她哪能像名门闺秀完全没有世俗性呢,那是不沾染烟火的优渥造就的。虽然山野的菊与书中的菊同族同宗,有幸沾得菊花隐逸者孤高清傲之名,但乡野菊倒像是已经出了五伏的女人,只沾得她的薄名,却过自己格调的日子。正宫血统的王者之菊开在殿堂,开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婀娜丰腴,肩负着隐逸者雅号,却出尽风头的在百花园中争芳夺艳。而乡野的菊这庶出的次女,因为是没落的旁枝,又生得不是那么倾城倾国,便嫁了乡野村夫,后来才发现,这里真是她的沃土呀,可以活得自由自在。她们俯首敛眉,低颦含笑,垂手而立,小脸细眼,粗布罗衣。在星光微凉夜露瀼瀼的黄昏,伺候公婆丈夫,嘴里细念一些家长里短。从来不因为自己的虚名翘起尾巴。她只知道自己的小日子要紧,小家子要紧。
走过乡村的片片土地,看见菊菊在野,我又觉得乡野菊是一种有智慧的植物。她经过漫长的时光历练,洪荒变迁,懂得一个深刻的道理,一枝花永远都不是春天啊。于是她们结伴而开,把肩而来,一个家族一个家族的聚集。就像是村里一起去看电影的女人们,锦衣出行,盛装而至,不排挤,不嫉妒,其乐融融的悦愉更成为一种风景,一眼尽收眼底,然后看去又有不同。乡野菊就是这样,她们均分雨露,共享阳光,成片成片的呈现出一种壮观的美,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懂得让别人好也是自己好的道理。不像那些高大的花木,她们只允许一枝独秀,撸膊挽袖叉腰磨掌,一副我的地盘架势,任底下草木被她抢去营养不得生长。温和便没了。
乡野菊穿白衣,黄衣,也有藕色浅粉薄衫,就如李商隐诗中所写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想起曾经看过一个画家画菊花的作品,是淡淡水墨。篱落疏疏,南山悠现,草庐炊烟初生,母鸡领着稚雏草间觅食。栅栏前一簇簇野菊横生,叶叠着叶,花挨着花,亲密的缝隙穿行着风。至简至朴的画风,加上那菊悠然的姿态。冲进脑海里的便是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整个画面似乎动了起来,那草庐门虚掩着,定是主人出来采了一大把野菊放在清水粗陶里,边喝着酒望落日,边赏着菊吟诗。纸上的菊是金黄色,阳光下恍惚觉得,一定是把太阳种在了田野上,风一吹起,都是阳光的碎片,落了尘世一地。暖意合着乡野的雅意。我猜想这菊一定是野生的野菊,只有野生的才那么肆意汪洋。如果經过一双双人手安排,无论怎么设计,放在那里,不是大自然的主意,我都觉得那是破坏了造物主的意思,剥夺了她的自由。由此我想起杨万里的诗,他说做野菊好,胜过做家菊的妙。诗中说“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杨万里说野菊不给文人骚客做干粮,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阳节被俗人赏识。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已是傍晚时分,在绿色的半山腰中与野菊相逢。即使匆忙也要折一枝淡黄的野菊。野菊应该嘲笑东篱下被人赏识的家菊。因为它还媚求陶渊明的赏识。瞧瞧野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她比那些美丽不可方物还在媚求别人赞美的花朵格调不知高了几千倍。
看画的空档我在想,如果木篱尺远处画上老树,再系一匹瘦马,低头觅草,是不是“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的韵味就出来了?赶山跨海,连夜奔驰,来者就为了来老朋友处喝一壶菊花酒,赏一次菊花开。两人秉烛夜谈,或抵足而眠,如果夜里下了雨,心里唯一惦记的便是菊花怎么样了?会不会花落不知多少。那么这不仅仅是画里有诗了,简直是里面有一部鸿篇巨著,两个得意或失意过的灵魂,在尘世漂浮中受尽人生苦楚,忽的在山野处寻到了人生况味,不就是这花间一壶酒的大洒意吗?仕途、前程、家国天下都可忘身了。且来酒,“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吧。
来吧,来看山野菊,看出雅意。秋日和风,烟树晴川,立在陌上,一阵恍惚。眼前的高天,旷野,黑土,远山,由远及近的野菊铺满小径,菊下秋虫唧唧……仿佛古风的一滴墨,落进了宣纸里,洇开来,又漫漶又生动,仿佛唐朝一句诗,逃出来,隐居在野处,才是真正的隐逸来了,便成了眼前“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越长大离故乡越远,如果时光可以倒回,我多想在一个露水微凉的晨晓,在我的野村,穿粗布麻衣,绣花布鞋,在陌上轻轻的走,只为看一看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