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莲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 201399)
不同跳跃方式对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效果观察
李文莲
(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上海 201399)
输尿管结石;运动疗法;护理
泌尿系结石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居首位[1]。输尿管是尿路结石的好发部位,近年来输尿管结石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约为1% ~5%[2],男女比例为3∶1,女性易患感染性结石,尿石症好发于25~40岁之间。人体结石的发病率与地域、年龄、职业、饮食等密切相关[3]。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源于肾脏,包括肾结石或体外震波后结石碎块降落所致,严重时可危及肾脏,使肾功能丧失。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有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气压弹道碎石术、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腹腔镜及开放手术、溶石治疗和药物治疗等[4]。但相关手术治疗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创伤,且存在一定的麻醉风险和可能的手术并发症风险;而非手术保守治疗只针对直径小于0.4 cm的输尿管结石有一定的疗效,其排出率约为38%[5],对稍大的结石只能进行手术治疗。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泌尿外科针对0.3~0.7 cm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跳跃运动疗法协助排石,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对象 选择2015年1—12月就诊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泌尿外科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诊断为输尿管结石;②B超显示结石直径在0.3~0.7 cm;③发作24 h内就医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对象:严重的心肺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胸廓畸形、肺血管病变及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等)、肿瘤患者及不愿意配合者。60例患者年龄20~45岁,男34例,女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和平均结石直径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抗炎解痉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饮水,在保守治疗的同时进行传统跳跃运动指导。
1.2.1.1 饮食指导 嘱患者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6]。必要时给予补液,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患者多食新鲜、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引起继发性肾脏出血等。指导患者根据结石性质不同注意饮食宜忌。如草酸结石应限制含钙、草酸类的食物,包括菠菜、豆类、茶叶、竹笋等,避免高糖、高脂和高胆固醇饮食,多食用高纤维食物;尿酸结石不宜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肉类、壳类动物等[7]。对于结石患者我院推荐的常见食疗方有:①玉米须茅根汤。取玉米须30 g、白茅根30 g、红枣8个,加水1 500 mL,小火煮30 min,每日2次,每次约500 mL,喝汤吃枣,1个月为1疗程,用于输尿管结石或膀胱结石起初。②金钱草薏苡仁粥。取金钱草30 g,水煎取汁1碗,薏苡仁90 g,煮粥3碗,与药汁和匀,随量食之;可清热利湿、利尿排石[8]。
1.2.1.2 饮水指导 嘱患者每日饮水2 000~3 000 mL,确保尿量达到2 000 mL/d,并注意水温适宜,不宜过凉或过热,以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利于结石排出。尿量的增加一方面可稀释尿液,促进尿中晶体物质的排出;另一方面可以冲洗尿路,降低尿中溶质浓度,减少晶体沉积,减少感染的发生[9]。相关研究也证实,对肾功能尚好且无严重肾积水的单纯输尿管结石患者可尝试大量饮水,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10]。指导患者每次运动前30 min饮水,使肾脏产生大量尿液,促进结石伴随运动及输尿管蠕动下行,以利排出。
1.2.1.3 传统跳跃运动指导 针对输尿管结石直径0.3~0.7 cm的患者,在非手术抗炎解痉治疗的基础上,嘱其餐后1 h内饮水800 mL,休息半小时后指导患者进行传统跳跃运动。即输尿管所有部位的结石均采用双脚跳,每次5~10 min,跳跃动作以脚掌离开地面为标准,以患者耐受为原则,3次/d。相关治疗1个月后,B超显示仍未排出结石的患者,如符合手术指征则进行手术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抗炎解痉治疗、饮食饮水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跳跃运动指导。根据输尿管的生理走向特点,即上段走向垂直向下,中段稍向内走行,下段在进入膀胱时与膀胱成一钝性角度,然后斜行向外下[11],采用个体化跳跃运动疗法。即指导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双脚跳,输尿管中段结石患者采用患侧单脚跳,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进行健侧单脚跳,每次5~10 min,3次/d,跳跃要求、手术指征等均与对照组同。
1.3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5 d后行B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结石移动、排出情况及进行手术治疗的例数。结石排出:B超显示结石从输尿管完全排出体外;结石移动:B超显示结石从输尿管上段移动至中段或下段,或结石从输尿管中段移动至下段。同时观察患者出现肉眼血尿、疼痛和尿路感染等不良反应的情况。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疼痛评估,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感染以尿常规检验结果为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用Excel进行录入,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结石排出情况比较 见表2。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结石排出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1 输尿管解剖位置对结石排出的影响 由于输尿管存在三个生理狭窄(即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沿输尿管行径移动时常停留或嵌顿于三个生理狭窄处,导致一些症状的出现,临床诊断为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其中以输尿管下1/3处最多见[11]。临床资料显示,经过大量饮水冲击疗法、跳跃运动及药物治疗后,<0.4 cm且光滑的输尿管下段的结石90%可自行排出,10%有棱角的结石在下滑过程中随角度的改变发生再次嵌顿;而输尿管上段、中段的结石以及直径>0.4 cm的结石排出难度大。
3.2 个体化跳跃运动可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 基于输尿管上段垂直向下、中段向内向下、下段向前向外呈弧形进入膀胱的生理走行特点,指导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双脚跳、中段结石患者采用健侧单脚跳、下段结石患者采用患侧单脚跳,可使结石下冲的惯性力与输尿管走行方向一致,以加速结石从所在部位向排出方向移动;同时跳跃的重心点集中,且在水和药物作用下尿量增多,使输尿管平滑肌出现有规律的活动及普遍松弛扩张,在输尿管蠕动增加、紧张性降低时进行运动,可促进结石变换位置快速排出。结果显示,个体化跳跃运动可明显提高结石的排出率(P<0.05)。
3.3 个体化跳跃运动排石过程中不良反应少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及感染例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中度疼痛,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疼痛,其中6例是中度疼痛,2例是重度疼痛;尿常规检验结果,观察组无患者出现感染,对照组有6例出现感染。个体化跳跃运动是根据人体输尿管的解剖位置进行,在输尿管结石的排出过程中沿着输尿管走向下行,符合力学原理,减少了因结石表面粗糙引起的输尿管内壁损伤、出血,减轻了患者痛苦;且由于结石下移率提高,有效降低了感染的发生。
针对直径为0.3~0.7cm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在抗炎、解痉等保守治疗的同时,根据结石的不同部位,指导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跳跃运动可明显促进结石的排出;且相关操作简单易行,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及患者医疗费用。
[1]姜宁,章璟,王国增,等.上海浦东新区上尿路结石住院患者10年调查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9,30(6):422.
[2]叶章群.泌尿系结石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5,22(3):261-262.
[3]那彦群,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6-329.
[4]Stamatelou KK,Francis ME,Jones CA,et al.Time trends in reported prevalence of kidney stones in the United States:1976-1994[J].Kidney Int,2003,63(5):1817-1823.
[5]米其武,曹正国.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方法的探讨[J].哈尔滨医药,2005,25(6):10-12.
[6]程菊英.优质护理服务在肾、输尿管结石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4,11(9):172-173.
[7]罗成军.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方法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72.
[8]罗建华.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135-136.
[9]叶章群,余虓.微创时代的结石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4):249.
[10]刘中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32.
[1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2-313.
(本文编辑:裴 艳)
R473.6
B
1009-8399(2017)04-0048-03
2016-10-25
李文莲(1970—),女,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外科护理工作。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面上项目(20154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