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凤 李正文 胡述芬 闵旋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经济高速的发展,经济发展呈现了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传统企业的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供需矛盾逐渐显现。为此,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文对已有学者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分析,并进行评述。
【关键词】 联盟 技术创新 评述
1 战略联盟内涵及相关研究分析
“战略联盟”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他们认为:战略联盟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Teece(1992)则认为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盟为实现互惠互利、资源共用等目的而实现的一种合作,包括签订相关协议、实现技术交流、资产共用等,其特点是超越了正常企业间的合作而没有达到合并的关系。典型例子横向战略联盟例子有:美国通用汽车和日本丰田公司共同组建了新联合汽车公司;纵向联盟成功例子有:保洁和沃尔玛等超市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后向一体化。本文认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基于考虑成本与效益因素、降低自身风险,通过签订相关协议,加强联盟者间的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种组织形式。
2 产学研内涵及相关研究分析
20世纪中叶以来,产学研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模式,其强调企业和大学展开合作。对大学而言: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大学中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刺激师生进行科技成果研究;对企业而言:产学研合作可以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减少R&D支出,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加强企业竞争力。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为代表的产学研发展模式,充分验证了产学研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为应对激烈的经济竞争,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本文认为:产学研是指企业、学校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优势互补,通过签订协议等共同参与到生产研发活动中来,使得研发和生产得到有效的结合,带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
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及相关研究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学者从关注传统的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和企业与学校间的产学研联盟过渡到开始关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实践表明产业联盟对产业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各地域的文化不同,政府对产业联盟的管理程度也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府政策对产业联盟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结合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即通过政府支持产业联盟来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本文认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有利于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并且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的、具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4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战略联盟的区别与联系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战略联盟在主体、目标、组织形式、成果和法律性质均不同。战略联盟是两个或者多个企业基于风险收益的考虑,联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目标是实现企业自身的竞争战略,通过协定相关协议来维护企业之间的关系,法律意义不明显。与战略联盟相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目标是以国家创新战略为目标,努力形成产业技术标准,联盟者包括众多的学校、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有关部门等,它们之间签订的協议有较强的法律意义,而且它们之间形成联盟是为了解决重大关键的技术性问题,其目的是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对社会经济效益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是国家创新体系在产业上的推进。
5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产学研联盟的区别与联系
产学研联盟是指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之间,为实现资源共享、使得成本与收益达到最佳效果而结成的联盟。产学研联盟力图将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力量得到充分的利用,与企业合作,使得企业以降低成本获得研发成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是有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参与,为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互利共赢、风险共担的合作组织。与产学研联盟不同的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参与者中,增加了政府的角色,政府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重要力量。
6 战略联盟、产学研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现状评述
通过研究战略联盟、产学研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研究,国内外学者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在研究学者中,较少的分析政府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应干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程度如何;因此,本文拟从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角度,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管理体制和制度上研究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②当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针对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所依存的理论、运行机制、风险问题、政府行为等进行研究。这些都是基于事前的研究,大量的讨论更多是趋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阶段的问题,而对于事后研究,对于联盟构建完成后的后续运作阶段的问题研究较少;为此,我们拟从技术创新绩效的角度,通过投入产出绩效研究,分析技术创新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刘伟.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潘东华,孙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绩效评价[J].科研管理,2013(34):29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