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老夫人的形象分析

2017-08-21 02:12郭爱荣
牡丹 2017年23期
关键词:相国老夫张生

郭爱荣

《西厢记》是将艺术魅力与道德蕴含结合得十分出色的元杂剧之一。相对于三位年轻貌美的主角,崔老夫人的形象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人们往往将其定位为将相之家中精明能干、阴险狠毒的封建主妇,但在其形象表象之下,这个人物包含很多更真实、更丰富的阐释余地。重新审视这个角色,人们会发现她本质上只是一位爱女心切并恪守封建礼教的母亲。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自问世以来,便被公认为元杂剧中最宏大、最具美感的大型喜剧,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现在,当人们谈论《西厢记》的时候,除了三位年轻貌美的主角崔莺莺、红娘、张生之外,还总会提到代表封建礼教的一个人物,那就是莺莺的母亲——崔老夫人。《西厢记》中的崔老夫人以疼爱女儿与恪守礼法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行为,成为文本中一个个性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她出场场次不多,但留给读者、观众的印象是深刻的,也对推动剧情发展、反映社会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个人物,传统的大众化评价是顽固信奉礼教、善于玩弄手腕,一再扼杀青年男女爱情的封建老太婆。更有甚者,把莺莺的母亲崔老夫人贬得一无是处,说她是恶势力的代表,甚至把《西厢记》说成是描写了以崔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代表的礼教叛逆者之间的冲突,使得崔老夫人与祝员外、法海和尚、贾母一起,成为中国戏剧舞台上四大封建婚姻制度卫道者形象之一。

但仔细分析这个角色,人们就不难发现,崔老夫人并非青面獠牙之辈。对于任何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和现象,人们千万不要过早做出单一或肤浅的结论。许多简单的背后往往藏着复杂,看似寻常的深处常常有着非同寻常,通过分析,人们会发现,崔老夫人由爱女为行为目的,以封建礼教为行为依据,再加上其角色在封建社会的不利处境,导致其行事矛盾、进退失据,本质上,她其实只是一位爱女心切并恪守封建礼教的母亲。

一、凄凉、缺少处事经验的孤孀

《西厢记》一开场,第一个上场的便是崔老夫人,之后是莺莺。她们耳听杜鹃啼声,目睹落花流水,“暮春天气”引起了她们的感受,各唱了一支《仙吕赏花时》曲。崔老夫人唱:“父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塚,血泪洒杜鹃红。”莺莺唱:“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母女两人,通过不同的感叹,透露出各自的心事。莺莺深感岁月逝去,如落花流水,自己闭居萧寺,胸中郁结着愁闷——莺莺第一次出场的这段蕴含少女无限闺怨的诗意唱词,向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是,在此之前的崔老夫人的这段唱词常常被忽略,它充分表现了崔老夫人的凄凉心境和无助的苦衷:崔老夫人听听杜鹃声声唤归去,悼念着死去的丈夫,由于家人飘零外乡已久,处境孤单,她不觉为之凄然。相国的去世让她饱尝了人情逐冷暖、门前车马稀的炎凉世态。“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而今至亲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在这孤孀的凄凉和无助背后,人们更可以看到她缺少处事经验。当时,崔老夫人身边只有莺莺、红娘、欢郎这三四口人。从长安到博陵,关河险阻,千里迢迢,即使她向朝廷请求不到让沿途官府给予保护和关照的行文,以相国门第之尊,也应请老家人或壮年侄辈随行伴送,更何况这是护送老相国灵柩的大事。而崔老夫人居然就这样匆匆忙忙上路,足见其缺少处事经验的一面,而并非像一些人所说的精明能干。

基于此,崔老夫人也是一个缺少主见,经常处于被动状态的人。崔老夫人第一次遇到的严峻考验是孙飞虎的叛乱。他带了五千人马用兵叛乱,后包围了普救寺,要抢国色天香的崔莺莺去做压寨夫人。此时此刻,年已六旬、“治家有方”的相国夫人却只知着急而六神无主,果断地出来拿主意的竟是年方十七岁、未出闺门的莺莺小姐。她首先提出为了保全家庭,保全普救寺所有僧侣,甘愿被“献与贼人”。崔老夫人当然舍不得,而且认为此举“辱没了俺家谱”,不肯采纳,但自己又想不出别的办法。仍旧是莺莺小姐再生一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落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崔老夫人认为“此计较可”之后,便吩咐法本长老当众宣布这个重大决定。莺莺迫于形势而提出这个方案是可以谅解的,但难道崔老夫人已经完全忘记了“老相国在日”已将莺莺许配内侄郑恒为妻,而且已经“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吗?从常理推测,崔老夫人不可能如此健忘。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也只好先解燃眉之急,以后的麻烦只能以后再说了。这是第一次由于缺乏主见而造成的被动。

接下来,法本长老在宣布崔老夫人的悬赏时,内容做了变动,把“不拣何人”具体为“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这是个原则性的问题,当时普救寺是个规模宏大的寺院,空余房屋还住着施主或来往客商、官员。莺莺所说的“不拣何人”应该就是指当时住在普救寺的施主、客商、官员,并不包括寺内的和尚。对于莺莺的“不拣何人”,崔老夫人没有做任何界定;面对法本如此偷梁换柱,她也不去纠正,可证明她的缺少主见,以致陷于被动地位到了何种程度。

二、善良并爱女心切的母亲

刚开场,崔老夫人自言自语:“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她是过来人,完全知道她的大家闺秀宝贝女兒莺莺此时此刻内心世界会对爱情产生憧憬、惆怅之感,甚至引发怨恨。所以,她吩咐红娘:“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耍一回去来。”这说明作为母亲,她对女儿是了解、关心的,会让女儿在礼教的框架下适时地放松。而接下来,莺莺出场后那段“花落水流红”“无语怨东风”的唱词也证实了崔老夫人对莺莺的确没有猜错,并且急需出来散心。

对于张生,她也不乏关怀温和:当她听说张生患病时,便“着长老使人请个太医去看了”,而且要红娘“着哥哥行问汤药去者,问太医下什么药?症候如何?”所有这些都是真心实意的,而非虚诳假情。

崔老夫人是个有慈母心肠之人,甚至于过犹不及、伤及自身:法本和尚到了老相国法事即将开始之时,突然对崔老夫人说:“老僧有个敝亲,是个饱学的秀才,父母亡后,无可相依。”他要求崔老夫人允许秀才“带一份斋,追荐父母”。所谓出家无家,出家的和尚连父母妻儿都不认,又何来“敝亲”,他是得了张生“钱五千”的好处才这样做的。崔老夫人对“出家无家”的清规戒律不可能一无所知,更重要的是她对莺莺与任何青年男子接触的警惕心一直很重,要不然也不会关照红娘要等佛堂上无人烧香时,才可让小姐出来散心,而此时她的警惕心却丝毫没有,竟然一口答应法本的要求,允许那秀才附斋,足见其善心泛滥。

三、恪守封建礼教,进而出尔反尔

张生在法本所宣布的重赏下,修书一封向白马将军杜确求救。杜确挥师斩杀孙飞虎,力解重围。崔老夫人这才想到如将莺莺嫁与张生,则郑恒处无法交代。郑恒是其内侄,且亲事是老相国健在时定下的,似乎很难下悔亲的决心。于是,她终于做出了过河拆桥、背信弃义的事情,——在感谢张生救命之恩的家宴上她推翻了处境万分紧急时的承诺,企图导演一出“妹妹认哥哥”的戏,在宴会上命莺莺对张生以哥哥相称,以为这样的安排就把为难之事解决了。可张生当即质问崔老夫人,“夫人所言,能退贼者,以莺莺妻之”“小生非图哺啜而来,此事果若不谐,小生当即告退”。理屈词穷的催老妇人此时再出一下策,许以金帛相酬,让张生另娶高门,又遭到张生的严词拒绝。狼狈不堪的催老妇人实际上已经无话可答,但仍然强自镇定,吩咐红娘扶张生回书房之际,故弄玄虚地说了一句“到明日咱别有话说。”可见崔夫人为了恪守封建礼教,竟不惜出尔反尔,置信义于不顾。

四、愚蠢轻信的崔老夫人

西厢幽会后,莺莺的体态和举止有了细微可疑的变化,崔老夫人有所察觉,担心莺莺和张生已经有了越轨的行为,于是找负责行监坐守的红娘来拷问,这正是《堂前巧辩》那一场。

红娘是崔老夫人派到莺莺身边的人,崔老夫人要想查明真相,找红娘来问个明白,道理也说得通。但她愚蠢就愚蠢在要红娘承担全部责任,首先,红娘机灵正直,且能言善辩,不可能也不应该那么轻易地承担责任。相比之下,崔老夫人的嘴巴绝对斗不过红娘,关键是她之前的所言所行是不占理的;其次,即使红娘口服心服承担了全部责任又能怎样?莺莺和张生毕竟已然生米做成了熟饭,崔老夫人仍旧要面对这令她难堪的局面:莺莺与张生已经连续幽会了一两个月。如果崔老夫人是聪明人的话,当问明莺莺、张生之间确发生她所担心的事之后,就该立即吩咐红娘退下,定下心来考虑一下如何收拾这个尴尬局面。

而事实却是最终红娘提出了事情的处理办法,崔老夫人照办而已。更为愚蠢的是,崔老夫人在按照红娘的主意来处理此事时,又作了一处补充修正:允许莺莺与张生成婚,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因为崔家三代不招白衣女婿,所以要张生马上进京应考。这可以说是又一次变相赖婚,而此时赖婚毫无道理,只能更加激化她与莺莺、张生之间的矛盾,毕竟之前酒宴上的那一次赖婚已使得两人对她反感、怨恨,更何况,莺莺和张生已结成了事实上的夫妻,这种关系和情感可谓“大势已定”。的确,万一张生名落孙山,她仍旧可以将莺莺许配给郑恒。但莺莺是否愿意呢?即使莺莺在种种压力下屈服了,可家丑早已外扬,莺莺在出嫁郑恒前,贞操早已献给了张生,郑家这个大家族能容忍吗?还有,在用人方面,崔老夫人的表现也是愚蠢的。她只看到红娘的聪明伶俐而没有考察红娘的内心世界。结果红娘没有忠实地执行行监坐守的任务,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主动为莺莺、张生传送书信、穿针引线,最终促成崔张在西厢幽会,成全了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好事。而崔老夫人却是一直是被蒙在鼓里的,这可谓典型的用人不当。

五、结语

和莺莺、红娘、张生一样,《西厢记》中崔老夫人这一艺术形象也是王实甫精心创作的杰作。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其定位为将相之家中精明能干、阴险狠毒的封建主妇,然而也往往正是这种反面形象能够给人巨大的阐释空间——在这种所谓的形象表象之下,人们可以探究到这个人物所包含的更真实,更丰富的东西。

综上所述,崔老夫人并不是一个令人憎恶的老封建、老顽固,她“受命于危难之间”,孤独而又无助地苦苦支撑这个家,为了家族的振兴,为了女儿的幸福而苦苦的挣扎。剧中几乎没有人理解崔老夫人、帮助崔老夫人,莺莺、红娘、张生直接反对她;法本等和尚又欺骗她;孙飞虎、白马将军又威胁她。在她所处的小环境里,周围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反对她。而如果是老相国在世的话,这种情况应该是不会发生的,所以说,这个人物的身上有一定的复杂性。人们同情崔张二人,因为他们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波三折,也应该同情崔老夫人,崔老夫人的做法着眼于未来,但是这些深谋远虑的想法不为亲人所理解,这种孤独与无助,这种迷茫与無奈很值得人们同情。因此,可以说,《西厢记》中的崔老夫人其实是一个孤独无助、值得同情的女人。

(钦州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相国老夫张生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坦然面对别人的挑剔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一语破迷局
鉴 画(小小说)
萧相国世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