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中图分类号】G61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7-0216-02
“百年基业,教育为本”,可见教育在我国的重要性,尤其表现在幼儿教育上,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点点滴滴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深深地体会到:幼教的辛苦,感受到其中的艰难。
一、相信,赏识幼儿,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自信与成功相伴,自卑与失败相依,所以幼儿期自信心的建立对他人生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幼儿教师必须从孩子的点滴进步中给予表扬和鼓励,相信孩子并让其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而不要指责他们,不要过分的溺爱他们。应该鼓励和相信幼儿,幼儿自然会产生自信,也使勇气和胆量随之而来,什么也想干,实践出真知,干多了意识就得到发展和提高,使幼儿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指出:有自卑感的幼儿缺乏积极性,不甘提出自己的见解,惧怕尝试新任务,这无形中就给幼儿上了枷锁。幼儿做错了事或面临困难时期,应想方设法给幼儿更多的自信心和鼓勵。
二、注重孩子的成长和能力培养
幼儿时期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学习语言,形成好的表达能力。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孩子喜欢模仿,喜欢与人交往,因此,在这个阶段特别注意对孩子语言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尤其是对普通话的学习培养。而且学说普通话不但有利于识字和阅读,形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上小学后理解数学和语文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幼儿期的口语训练会让他们掌握一批词汇,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系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有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幼儿时期注重孩子的成长主要教会孩子怎么做人。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不仅教幼儿一些基础的知识,还应注重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孩子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孩子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但对孩子来讲,在幼儿教育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教幼儿怎么去做人。
我们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培育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且这样的人才能被社会接受,不被社会淘汰。因此,对于幼儿时期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学会做人是一个起步,也是个核心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品德。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起到一个好的表率和引导作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谈举止方面做到彬彬有礼,因为你时刻在影响着孩子,在教育着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们活泼、积极向上、喜欢与人交往和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品质。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们自立、自信、自强的坚强品格。对孩子一定要以自己最大的耐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对每一个孩子做到平等的对待,使孩子们在温馨和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
三、幼儿教育应当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学校教育方面,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中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状况,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个时候作为孩子家长不要过于紧张和害怕,那样也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定要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和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这样也有助于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能够形成一种积极、乐观和向上的态度。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样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作为家长及老师,必须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同时,作为学校和教师,也要极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让孩子愿意来上学,愿意来学校学习和生活,这些对孩子以后走向学校和走向社会,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家庭教育方面,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难。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要不到就哭。许多事做对了夸奖,做错了也夸奖。在满足和赞扬中,孩子们已经迷失了方向,根本认不清自己。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必须做到学校和家长相配合,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家长而言,首先必须明确教育方法,然后再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在教育孩子之前,应该先问问自己做到了吗?然后再去教育孩子。如果家长都没做到就去教育孩子,孩子不可能服你。在孩子做错事时,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以和蔼的态度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逐步改正。在生活中,对孩子不要太过娇惯,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有所选择,该买的买,不该买的就不能买。其次,让孩子多和其他的孩子交往。家里有客时,鼓励孩子大胆地表演自己擅长的节目,从小培养孩子敢说话敢表达的能力。在学习方面,作为父母也应多了解孩子的喜好,对什么感兴趣,让孩子学会多问,家长要做到能耐心地给孩子讲解来龙去脉和答案,自己不懂的,一定要认真找相关资料,不要骗孩子。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体会童年的快乐。
上述这些只是平时教育心得的点滴,幼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每个孩子都是充满希望的朝阳,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让我们共同努力,用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