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主旋律

2017-08-18 15:48吴越
齐鲁周刊 2017年32期

吴越

主旋律,其字面意思是指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旋律主题。近年来,一些主旋律影视作品逐渐呈现出强劲的商业气息,得到大众的认可。各种亚文化元素也逐渐添加到主旋律电影中,在这种基调下,主旋律电影已经实现了迭代更新。

“萌化”的伟光正与“看不见的手”

有记者问冯小刚,如何看待《战狼2》的火爆。冯小刚对吴京的表现极为赞赏,但对电影出现的超高票房表示不解,说自己已经越来越看不懂大陆市场了。

民心的变化,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有人评价冯小刚的言论:“冯导,你过时了,拍了那么多揭伤疤的片子,已不符合90后的胃口,历史固然不能忘记,但历史的发展潮流是不可阻挡的,我们需要阳光、勇气、希望和未来。”

创业和创新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当下,起码在心理上,相当多的年轻人更加向往成功,向往成为马云、马化腾一样的精英。所以,葛优牌的玩世不恭市场逐渐缩小,张艺谋的怀旧作品《归来》,水平了得,但依然不叫座。

有网友说:“现在的主旋律,是中国合伙人,是战狼,是大国崛起,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毫无疑问,这里的“主旋律”,已经实现了官方和民间的合流,两种声音合为一种声音。

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大火为例,年轻观众不再用一种苦大仇深、正襟危坐的姿态去欣赏正剧,相反,他们用一种轻盈的方式来挖掘剧中的一些“萌点”,通过再创造形成一种次生解读文本,而表情包、剪辑视频、CP都是最流行的“萌化”手段。以往的主旋律电视剧,多少会产生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之间的分裂,在《人民的名义》传播过程中,代表官方的主流文化和代表民间青少年的亚文化实现了合流,两个舆论场产生了热烈互动。

于是,达康书记火了。这是一个和过去主旋律影视中的领导形象不太一样的人物,其耿直而又萌化的表情,渗透进年轻人的视野中。

站在文化的纵深上来看,弘扬主旋律无可非议。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文学(及其他各种艺术)的社会价值,所谓“文以载道”。传统的“道”是由士大夫阶层和乡贤宗法共同维系的。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科举殿堂还是乡间私塾,儒道释组成的多声部主旋律生生相息、延绵不绝。

西方社会也有发扬传承的主旋律。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建国先贤签署的《独立宣言》,林肯《在葛底斯堡公墓的演说》,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小册子,一纸宣言,一席演说,胜似千军万马,称得上美利坚民族在独立战争、南北战争、黑人解放运动时期的主旋律。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崇尚表达自由的美国,文化影视娱乐作品的主旋律意识竟十分强健。细数奥斯卡奖级别的影片,正义战胜邪恶、善良优于心计,绵绵父爱,伙伴深情,构成一条主线,贯穿到战争、灾难、科幻以及动漫种种题材当中。美国没有官方系统的事前审查制度,但宗教、政治、民情、教育等方方面面“看不见的手”,无时不在维系着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

其实,这个“看不见的手”在我们的世界中同样存在,主旋律绝非简单的政治说教,它还有无数丰富的表情,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第三条道路与文化软实力

一般认为,中国的主旋律电影的概念诞生于1987年,时任广电总局局长滕进贤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他将“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定为日后电影的发展方向,这是关于主旋律电影的最早表达。

关于何为主旋律电影,邓小平也曾有过表述,他说:“一切宣传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电影。”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主旋律电影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主旋律,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在探索其道路。

第一条是韩三平和中影为代表的群星大片路子。以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为标志,中影集团以其在业内超强的号召力和操盘能力,每次集齐近百位艺人打造建国、建党、建军三部曲,再以商业电影的方式推向市场,谋求高票房。2017年暑假推出的《建军大业》作为三部曲的终章,更迎合市场地起用了大批小鲜肉演员作为主演,用巨大流量以谋求更大的商业收益。中影主旋律新奇、罕见、高关注度,但根本无法复制,更像是国家级的电影行为艺术。

第二条阵营不太被人们关注,但确实是在制造更为纯正的主旋律电影:它们往往由各地宣传部门操盘,委托国有制片厂进行制片实施,这类电影往往是名人传记、重大时刻再现,是红色电影这一脉的当代延长线。这类电影的代表作品有《钱学森》《杨善洲》《百团大战》,以及前段时间上映的《血战湘江》。在电影已经高度市场化的现在,这一类作品的存在始终在提醒我们:还有一部分电影人在以完成命题作文的方式从业。

吴京的《战狼》系列为代表的民间阵营是最特殊的第三条道路。它们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操作方式:叙事为先、以小见大、民族立场、商业逻辑,用真正的电影逻辑和手法去包裹主旋律的内核。这类作品还包括去年国庆档冠军《湄公河行动》,以及未来还将与观众见面的《红海行动》《空天猎》等。

这些电影依然还是主旋律基调,但运用电影商业逻辑,将意识形态与商业元素调和到更能被市场和观众接受的合理比例,在对历史和宏大叙事进行规避的同时,增加了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并不伟光正的真情实感,让作品与人物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近年来香港导演北上使得豪情还剩一襟晚照,主旋律不再寂寥。许鞍华的电影新作《明月几时有》,是一部讲述香港抗日史上“东江纵队”的主旋律题材作品,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并称为“博纳红色三部曲”。

“不讲道理”是黄建新对主旋律进行商业化改造的经验之一。拍摄完《智取威虎山》时,他和徐克一度担心电影最后呈现的效果又红又专引人反感,专门做了5次试映,请80后、90后去看,提意見。不出所料,动作、情节完全没问题,飞机大炮,斗智斗勇,看得人血脉偾张,这正是徐克所擅长的。但只要一讲道理,年轻人“立马出戏”。

他们对于“道理”的厌恶超出了黄建新的想象。“我们以往喜欢在主旋律电影里讲一些‘共产党热爱老百姓、为解放打土匪一类的道理,其实美国电影也这样讲,但是也许表达方式上有差异,我们的观众对美国电影不反感,但只要中国电影一说教,他们就不干。”黄建新说。

无论古今中外,主旋律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如果礼崩乐坏,离败亡也就不远了。当前中国,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人与人之间、阶层与阶层之间的裂痕由隐形转入显性。这个时期,更需要弘扬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审美取向的主旋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