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志强
摘要:在戏剧市场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巧合。3个国家的3个剧团演绎的3个不同版本的《哈姆雷特》让我记忆犹新。由此,我将这三台风格迥异的《哈姆雷特》演出的剧团、导演做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三台演出的观剧感受做了一个记录进行比较,发现三台演出各有风格。
关键词:戏剧;哈姆雷特;剧院
一、 德国邵宾纳剧院版《哈姆雷特》
六月,天津大剧院迎来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第五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柏林邵宾纳剧院带来了由德国戏剧导演托马斯·奥斯特玛雅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
这部话剧不仅将中国观众的目光聚焦到莎翁的经典作品,更将德国当代最新戏剧理念很好的融合其中,当代戏剧元素与经典剧本的碰撞产生了新的解读、新的视觉呈现。
(一)剧院介绍
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是德国的顶尖剧院之一,更是当代、实验及国际化的剧场代名词。
邵宾纳剧院在剧目选择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判断条件是:导演对作品的读解,是否能针对社会现实方面进行具有批判分析性与政治性眼光的能力,以及随之而来对于形式的思考,即在编排、表演与舞美方面是否体现了合乎时势的现实主义。
(二)导演介绍
德国大师级戏剧导演托马斯·奥斯特玛雅生于1968年,是目前欧洲首屈一指的新生代戏剧导演,被喻为德国剧场界的新一代天王及新生代导演的翘楚。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导演的剧作以扎实的现实主义风格为基调,同时又通过精准却出乎意料的戏剧表达赋予剧作强烈的象征力量。
(三)观剧感受
导演托马斯·奥斯特玛雅以莎翁的原著文本为依托,将原本六个小时的古典戏剧被压缩到两个多小时,全剧二十多个角色将由六名演员轮流扮演,演员们将“虚伪”和“假装”作为表演原则,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一个大胆、搞笑,对现实逐步妥协和沦陷哈姆雷特王子。
1. 现代的舞台布景
进入剧场,舞台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来安置灯光的银色金属TRUSS架。TRUSS架高4米多,宽7米左右,置于舞台的后区,上面挂满了很细的金属铁链,远看犹如一面丝帘。舞台的地面上,从前端的台唇向后区TRUSS架位置延伸,放着一个宽约6米,高约40公分的长方形木槽,木槽里面装满了土。据说,这是特意从德国运来的一种特质的“土”,因为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有吃土的情节。
舞台的后区,在金属“丝帘”的后面,有一个宽约6米,纵深约2米多的平台,上面搁着一个长桌。
2. 别样的开场
演出一开始,舞台灯光微弱,TRUSS架下的帘子上投影出一个男人的面部特写,男人口中念念有词的说着台词“生存或是不再生存,这才是问题。人应该忍受命运的攻击,还是拿起武器,经由对抗来结束一切。死去,睡去,如此而已。”
这是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员。接下来,这个演员掀开帘子,我们看到身着黑色西装,手里拿着一台小DV的哈姆雷特向观众走来并站定。之前投在帘子上面的影像原来是由演员现场拍摄,经过投影设备投射在舞台上的。哈姆雷特的扮演者拿着DV在观众面前投入的表演,影像放大了演员的表演,给人一种真实感的同时,还带来一种纪实感。这样的处理方式强调了演员的扮演感,用运“间离效果”在演员与观众之间产生的观演关系中,导演更加希望观众能够理性的“看戏”。
3. 令人尴尬的葬礼呈现
紧跟着,观众看到帘子后的所有演员都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走了出来。泥泞的舞台上,正进行着一场无声丧礼。在雨中,悲伤过度的妻子甚至都快站不住了,在一旁的叔父细心照顾着娇弱兄嫂。两个负责下葬的工作人员十分庄严的走上前来准备把棺柩沉入墓穴,可是笨手笨脚的他们却怎么都不能顺利的将灵柩搬入提前挖好的墓穴。这使得原本沉重、肃穆的葬礼气氛被完全破坏,场面陷入窘境。
4. 精彩的转场
以沉重而忧伤为基调的电子音乐烘托着整个葬礼的气氛,哈姆雷特静静的站在墓穴的不远处,背对着观众一动不动,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着葬礼的整个过程。突然,音乐变奏,有原本的阴郁、哀伤突转到躁动的狂欢感。一瞬间,流苏银幕向两旁褪开,原本后方若隐若现的平台缓缓向前移动,刚刚悲恸不已的母后葛楚德,摘掉黑色的墨镜,带上白纱走上正在移动平台跟随音乐热情跳舞,坐在一旁的叔父和众宾客举杯欢庆。
导演通过葬礼与婚礼无缝连接形成的对比,将剧本冗长的文字以近似电影蒙太奇的方式形象化的舞台呈现,让观众直观、生动的感受到由冰冷的葬礼与狂热的婚礼在舞台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在王子心中所产生的巨大波动和撕裂。
5. 富有语言性的行动
在叔父与幕后的婚礼上,哈姆雷特王子安静地吃着东西。母后拿起话筒向哈姆雷特问话,王子抓起脚边泥土拍到婚礼的餐桌上,来发泄不满。这一行动好似指责自己的母亲“我父亲的葬礼刚刚举行,埋葬他的泥土还未干,你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嫁人了!”哈姆雷特对现实的逐步妥协和沦陷,他的迷失,对现实和身份的处理都将是演员以行动性的语言和具有语言性的行动体现并反映在演出风格中。
6. 人物间巧妙的转换
劇中所有的人物是由台上的六名演员所扮演,演员们在舞台上不断地变换角色,直观的向观众体现出“虚假”与“伪装”,这也是这出戏演员表演分寸的基本原则——“跳进跳出”的扮演感。
7. 另类的哈姆雷特王子形象
在以往所看过的《哈姆雷特》的演出中,王子的形象一般都是英俊且略带阴郁,身材挺拔却略显瘦弱的形象。而在邵宾纳剧院奥斯特玛雅执导的这版《哈》剧中,王子的形象却是一个身材高大却有着啤酒肚,齐肩长的头发略显邋遢。
二、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版《哈姆雷特》
(一) 剧院介绍
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1599年,最初的环球剧场是由威廉·莎士比亚所属的宫务大臣剧团所建造,莎翁大多数的作品相信都在此首演。数十年來,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坚持带领观众脱离现代戏剧声光电等多重外在手段的影响,重新回到剧本本身、回到表演本身、回到最质朴的现场交流状态。
(二) 导演介绍
此次莎士比亚环球剧院出品,全球巡演的《哈姆雷特》是剧院的艺术总监多米尼克·德罗姆古尔担任导演。多米尼克说:“我们剧院复排的《哈姆雷特》主要的角色由固定的8个演员演绎,还有12个配角会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变动。我们剧院的《哈姆雷特》适合在各个场地演出,这也为《哈姆雷特》走遍全球而打下了基础。”
(三) 观剧感受
1. 复古、质朴的舞台布景
一走入剧场,便看到舞台中心区域搭起的一个简易小舞台。舞台由一片突出地面的木质地板搭建而成。舞台的后区,是一个硬景板,景板是一个正面立体的红色仿古建筑,上有窗户、阳台、门口,样子有点像英国的建筑。景板下方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入口挂着红色的帘子,即是演员上下场口的位置。景板前区一米多的位置,居中摆放着一块绿色幕帘,幕帘前面一米处,左右两边分别是两块铁架子,上面绷紧了一块绿色的布。从观众席看过去,绿色的幕布与两个铁架子成“品”字形,摆放于搭起来的小舞台的中间。小舞台上,绿色架子的位置,面对观众横着摆放了两个长条椅子,架子上挂了几样乐器和几件衣服。
整体看上去,这个布景营造出了一种在英国伦敦的某个街头,在一个普通的红色建筑前,剧团借这块空地搭建起一个临时的舞台,以便演出。
2. 不做任何处理的灯光处理
从观众进场,到演出结束,观众席的场灯没有关过,舞台上自始至终都是不变的大白光,在灯光方面,不做任何变化和处理,这一点体现了在舞台美术方面统一的美学处理——告诉观众此刻你是是在看戏,而不需要用制造舞台幻觉的方式。
3. 强调假定性的运用
这是一台假定的极强的演出。舞台上所有的场景变换,都是在这个搭建起的小舞台的前区,由演员经过简易的搭建,然后通过表演来证实。
例如,第一幕的开场,故事的场景是在丹麦城墙。演员们用了三个方形道具箱在舞台中间摆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中间角(尖儿)冲观众,然后把两个长条木板侧立在道具箱旁,形成一个直角形状。演员在侧立而放的木板区域内行走,表演出站岗、换岗的日常动作,再加上台词说明了他们是夜里在城墙上守夜执勤的护卫,演员极强的信念感使得表演真挚、自然,观众很容易就相信这就是丹麦国城墙的一个拐角。再有就是演员都不下场。所有的演员在完成一段表演任务后,都是静静的坐在放置道具和乐器的长椅区,静静的看着舞台上其他演员的表演。
4. 多才多艺的演员们
舞台上的12位演员,饰演了24个角色。除此之外,这其中有幾位演员还担当起了现场演奏的工作。除了乐器的演奏,剧中还有演唱和舞蹈的环节。
5. 现场音乐、音响的弹奏与配合
这部剧对于现场音乐、音响的使用和处理颇为精妙。每次转场,都是由台上的演员们拿起乐器演奏来完成的。
环球剧院这版《哈姆雷特》的美学特点——极大的运用舞台假定性,不强调舞台道具、布景的真实感,不在舞台上营造生活幻觉,而是通关演员真挚的表演吸引观众的注意。它百分之百还原了莎翁时代的戏剧原貌,带领观众感受“历史上的莎翁剧”,堪称名符其实的“古董剧”。
三、 中国国家话剧院版《哈姆雷特》
(一) 剧院介绍
中国国家话剧院(NTC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表演最高级艺术团体,是由两个久负盛名的原国家剧院合并组建的国家话剧艺术演出团体。
(二) 导演介绍
导演,苏小刚,国家话剧院的演员,曾与查明哲、孟京辉、田沁鑫等著名导演屡次合作。关于他所导演的这版《哈姆雷特》,他本人表示并没有想要标新立异,虽然选用女性演员出演哈姆雷特看来离经叛道,但本剧 "无论时代变迁,人人皆哈姆雷特"的戏剧理念贯穿始终。
(三) 观剧感受
1. 有趣的布景和空间
《哈姆雷特》的舞台布景,是一个黑白相间的充气塑料城堡,城堡的大小刚好充满了国话先锋剧场整个舞台。充气城堡在后区中间的位置高高竖立着一个滑梯,延伸到底部。滑梯顶端是一个台子。
2. 别样的开场
距离开场时间大约还有10分钟,一群穿黑白灰T恤衫、吊带裤牛仔裙、黑丝袜的演员便上城堡,面无表情地玩儿着石头剪子布、抽大嘴巴、翻线绳儿的游戏,还有一个男演员在充气城堡最中间的位置,原地不动,自己做着一些很扭曲的动作。
3. 角色的造型
观众席灯灭,一男一女爬上了城堡的至高点,男人手持麦克宣布他的登基及婚礼致辞。哈姆雷特,是个女孩子来扮演的。略微结实的身材,显得很“女汉子”的样子。
4.舞台呈现
这一版的剧情基本遵循原著,只是把原剧本某些大篇幅的“咏叹”独白进行了删减,奥菲莉亚的戏份几乎都被精简没了。
看到30分钟时,我对该剧有些失望。叔父和王后坐在充气城堡的至高点上一动没动;哈姆雷特有一个女演员来扮演,可是声音单薄、功力不够,显得人物苍白无力。许多人物的台词通过现代元素咯吱观众、取笑逗乐。
因为布景为充气的材质,演员在舞台上每一次走路奔跑都比较受阻挠,显得形体笨拙。气垫材质成了演员表演的负担。
虽然这版《哈姆雷特》的演出只有一个半小时,但在观剧的心理时间上,感觉却很长。空洞、生硬、无趣,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