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娟+++孙涛
前言:自2013以来MOOC收到我国高等教育界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课程的资源供给,课程的资源组织和教学过程设计等环节,本文以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借鉴微课教学特点及资源组织的教学理念,建设《单片机应用技术》项目化在线课程,从创设教学环境、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评价等环节入手,探索和尝试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一.混合学习概念
混合学习是在网络学习的发展进入低潮后人们对纯技术环境进行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逐渐兴起。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由于摆脱了传统学习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网络学习更具有快速、高效、个性化和低成本等优势。在国际教育技术界,“混合学习”的思想随即被认可,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很多学者便投入到混合学习理论的研究中来。传统教学和E-Learning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实践检验,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效果。
二.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设计
1.混合教学的资源要求
孙曼丽博士认为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在线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资源主题突出、内容明确、逻辑严密、直观明了。特别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2.基于微课的混合教学实践研究
(1)微课的选取及制作是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中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并把每一个重难知识点做成10-20分钟的微课,注意把握每次微课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每次微课的内容特点,设计问题情景。并完成与微课有关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对应的作业及相关资料,形成一个资源包。
(2)项目的选取要有针对性
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辅以综合项目。项目的难易合适,既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又能拓展学生思维,适合小组进行。教师分析项目的任务,用到的知识点,并对最终达到的效果进行要求。项目的引入,能使知识更好的应用。让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思想方法,逐渐达成对微课主题知识的全面深入的认识。
(3)教师的监管要即时
教师定期就学生所学微课内容的效果进行考核,检查完成项目的效果,使自主思考、交流反思、协作讨论的课堂形式常态化,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注意评价标准的一致性,评价方法和手段多样性。
(4)解决的关键问題
微课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解决了信息化背景下,从旧的教学模式向有效教学模式的过渡策略。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动手实践与教师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快速实现将理论知识现实化,体现学以致用的最高宗旨,将课堂激活,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由于微课上传至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反复观看,以便进一步消化、理解。
(5)应用实践
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这门课程中,我选择了数码管动态显示、定时中断、按键消抖、串口中断、1602液晶显示这些知识点做成微课,并给每一堂微课配以项目,学生反复看微课,把每一个难点的原理及怎么应用掌握之后,通过与小组同学合作成功完成项目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三.总结
微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微课为知识传授的主要方式,辅以项目实践,形成以实践、实例促进理论学习,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具有必备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开发项目的能力。这种模式能建立有效可行的微课教学平台与练习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项目驱动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系统全面的科学素养。建立一种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课题来源: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课题成果,课题编号为:ZKY160186;山东省2017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为:2017056
参考文献
[1]韩慧芝,王世明.树立现代教学观,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J].改革创新.2012.1.30-31
[2]韩姗姗,王卫红,王春平等.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微课与课堂教学结合[J].计算机教育2014.3,39-42
[3]郑小军. 我对微课的界定[EB/OL](2013-03-04)[2014-02-10]
[4]霍芳.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8.235-236
[5]孙曼丽.国外大学混合学习教学模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53-160.
作者简介:曹丽娟(1981-),女,汉,山东临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孙涛(1960—),男,汉,山东烟台,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