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磊
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
壮哉身殉国,遗爱万人怀。
——陈毅《哭彭雪枫同志》
彭雪枫被毛泽东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邓小平在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时,确定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36人为“军事家”,彭雪枫名列其中。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把彭雪枫等八位抗日将领,作为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彭雪枫同志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军事家、革命家,还是一个饱读诗书、颇有文采的“俊才”。陈毅同志在1944年9月为悼念彭雪枫而作的《哭彭雪枫同志》纪念诗中,称彭雪枫为“俊才”。江泽民同志在1997年出版的《彭雪枫军事文集》的题词中称彭雪枫同志是“文武兼备,一代英才”。
书香世家 敏而好学
彭雪枫(1907——1944),原名彭修道,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人。他的祖父彭如澜是私塾先生,父亲彭延太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医生。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彭雪枫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养成了彭雪枫一生敏而好学习惯,即使在戎马倥偬战争环境下,他也坚持每天挤出时间读书写作。在彭雪枫的书信、日记、文章中有着大量关于读书的记录。其所读书籍不仅仅局限于革命战斗书籍,国内外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做著作均有涉猎。
1936年11月至1937年彭雪枫受党中央委派,对阎锡山进行统战工作,旅居太原时的《驻晋办事处日记》中,提到读过的的有史学著作、名人传记、古典名著、经济学著作、国外哲学著作、国外文学名著、当代报纸杂志等各类著作多达95种。
1943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四日彭雪枫在写给林颖的信中,彭雪枫提到了自己每天的读书时间:
三天来做了不少的事,心里颇为愉快。15日,读书3小时,16日读书4小时,《左派幼稚病》读完了,待着作笔记,另外读两本理论性的小册子,还加上一本曹禺的《原野》剧本。昨天会客之外,为《拂晓报》写一篇社论,《论精兵主义》。
彭小枫将军曾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讲到,“父亲(彭雪枫)花在休息上的时间比别人更少,他白天处理工作、打仗,晚上无论多么艰难困苦,就是点着煤油灯也要学习、也要写东西。”。
彭雪枫保持刻苦读书学习、勤于写作的习惯,同时他也要求妻子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
1942年2月10日(腊月二十五),春节前夕,彭雪枫在给妻子周裕群的信中这样写道:
新春节——四天哪!——应有我们的假期读书计划,假期读书应以软性的为主,如传记小说之类,起码也应当是随笔等,我打算读完《静静的顿河》第三卷,倘有可能,再复读一遍季米特洛夫的报告。对于你,我热望你也有个计划。此外,腾出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春风润面的清明天气的大地上,我们可以谈天。盼望着气候能如我们的意。
附上《斯大林演说集》一册。
在这封信中,彭雪枫给自己安排了春节期间的读书计划,也希望妻子能有读书计划,同时还给妻子随信邮寄了书籍。
这种对于自己和妻子坚持读书学习的要求,这和彭雪枫从小接受的系统性教育有密切关系。
彭雪枫5岁时随祖父读书识字,后在伯父彭延庆办的私塾为富家子弟作伴读。之后就读于镇平县县城的仓房学堂、镇平县察院小学、天津南开中学、陆军十六混成旅军官子弟学校(后易名为育德中学)。1926年育德中学解散后,彭雪枫又考入汇文中学就读,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初,彭雪枫考入开封训政学院政治专修科。1933年在抚州八角亭战斗中光荣负伤,伤愈后,党组织调他到江西红军大学高级科学习。
从小到大丰富而完整的学习经历,使彭雪枫接受了系统教育,让彭雪枫养成了热爱学习的习惯,使得他的知识面丰富而开阔。并且这些学习经历还为以后的办报、办剧团、写文章等文化活动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博览群书 著作等身
彭雪枫从参加革命到牺牲,20年时间里,写的东西有几百万字,其中收录在《彭雪枫军事文集》中的就有50万字。这些文章不但有关于党的建设、军事作战方面的,而且还有散文、游记等。彭雪枫常年在革命和战斗一线,很难有完整的闲暇时间进行写作,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能有丰硕的著作,陈毅称其“俊才”名副其实。
以在绥远归绥(即今呼和浩特市)等地游历的所见所闻写成的《塞上琐记》是彭雪枫最早公开发表的文章。他在《塞上琐记》中写道,“作工的成年成月得不到休息的空儿,享福者彻年彻月的淫乐,不受一点儿的累;天地般的悬殊!这怎能会不激起阶级意识来呢?我见到这些就起了敌视卑鄙之念。”“假如能够上学,多得经验,焉见得不能平治天下呢!”彭雪枫通过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抒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不平。希望改变社会现实,造福广大百姓,而“平治天下”。
1933年在抚州八角亭战斗中,彭雪枫率部以反冲锋打垮了白匪第四师的进攻,并在战斗中负伤。1934年3月,彭雪枫发表了第一篇军事论文《八角亭战斗的教训》,在文中提出了“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重要论点。这个观点和毛泽东的游击战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936年6月彭雪枫调红军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撰写了《娄山关前后》,发表在1936年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编辑出版的《二万五千里》一书中。文章描述了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和娄山关、遵义战役中紅三军团的作战情况,表达了彭雪枫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豪迈之情。
《拂晓报——我们的良师》是彭雪枫为其创办的《拂晓报》撰写的发刊词。为什么取名《拂晓报》?彭雪枫在文中指出:“‘拂晓代表着朝气、希望、革命、勇敢、迈进、有为、胜利就来的意思。……拂晓催我们斗争,拂晓引来了光明。”这篇充满了革命激情、朝气蓬勃的发刊词,也是彭雪枫对于革命的畅想。彭雪枫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对革命充满激情,对国家和人民充满热爱,所以才用“拂晓”来为自己主导创办的报刊命名。“拂晓”体现了彭雪枫心中的革命浪漫主义,这种革命浪漫主义是彭雪枫作为文化人、作为知识分子、作为“俊才”所特有的精神。
侠胆文心 知行合一
彭雪枫将军是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革命者。《左传》中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说法。中国传统文人,如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范仲淹等,都文采飞扬,其文章诗词在当世都是一绝,但是他们从来不以文名自居,都想入世,或匡扶社稷、或抵御外敌。彭雪枫和历史上的这些伟人一样,不以文名自居,而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为己任。
和中国历史上先贤一样,抱着立德、立功、立言的心怀,彭雪枫从思想到实践,从读书学习写文章,走向齐家治国平天下。彭雪枫的心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心,但是其受革命思想的熏陶,为人民的疾苦而奔走奋斗的行为和辛弃疾等先贤一样,是具有侠义精神的。有文心,有侠胆,彭雪枫实践了儒家先贤王阳明所倡导的“知行合一”的境界。
被誉为彭雪枫三宝的骑兵团、《拂晓报》和拂晓剧团是彭雪枫侠胆文心、知行合一的最好体现。在他的带动下,骑兵团每个战士都能熟练掌握马上劈刀、射击、超越障碍等骑兵战术动作,是淮北抗日战场上使敌伪胆寒的精锐部队。他对拂晓剧团的指导,也是细致入微。拂晓剧团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精髓,在豫皖苏抗日战场上,演出了许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抗日救国的斗志。
彭雪枫主导创办的《拂晓报》被誉为“人民的喉舌、战斗的武器”。他深知“一枝笔胜过两千只毛瑟枪”的道理,认为报纸“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报导,报纸的内容,从新闻、社论、论文,都应该包含着它的教育性、斗争性和组织性。”在彭雪枫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拂晓报》在正确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鼓舞抗日军民斗志、指导根据地建设和推动根据地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彰显彭雪枫同志侠胆文心的重要思想武器。
(责任编辑 徐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