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筑: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纽鲁诗楼

2017-08-16 05:42王维仁WANGWeijen
世界建筑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筑系香港大学隔间

王维仁/WANG Weijen

基本建筑: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纽鲁诗楼

Basic Architectur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王维仁/WANG Weijen

1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纽鲁诗楼东北侧外景

2 纽鲁诗楼东北角轴测

1 基本建筑

作为带领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孙中山先生的母校,1910年建校的香港大学(港大)位于香港岛的西半山上,校园俯视维多利亚海湾。大学的地铁站和山脚的西营盘社区,距离香港核心的中环仅仅两三个地铁站,是一个典型高密度的城市型大学。和高密度的香港一样,港大校园里的主要楼宇多半是10层上下的多层建筑,校园地形的高差几乎让每一栋建筑都有多个地面层;电梯、阶梯和不同层高的平台,组构了这个高强度使用的三维校园空间。而紧邻半山郊野公园的树林绿地,与穿越校园的谷地溪流,又让这个高层建筑林立的百年校园,交织了一层大树与溪谷的生态环境。

位于校园中心的纽鲁诗楼,以建筑学院和建筑系馆为主要的使用楼层,是一栋典型的1970年代的现代建筑,也是一栋能调整适应多种功能需求的基本建筑。标准建筑平面楼层采用一般办公楼的配置原则,有典型核心筒和环绕的流线,组织四周靠窗的功能空间。建筑4个立面近1m深的混凝土遮阳板以及不同方位细微的角度变化,反应了调控日照的环境需求。建筑上下半部不同的遮阴处理,除了反应下重上轻的基本建构美学,也反映了当初规划下半部大空间教室与上半部教师小研究室的功能意图。

一个世界排名第十的港大建筑学院,竟然没有自己的建筑学院大楼和建筑系馆。那么,是怎样的原因,让这栋像貌普通的基本建筑能够符合建筑学院的各种需求,足以迈向21世纪的建筑发展呢?

2 多层地面与垂直校园

纽鲁诗楼12层的塔楼建筑的4个立面,西侧的地面G层电梯大堂,面临校园核心最热闹的的图书馆广场;北侧的底部地面LG层除了停车功能,也是连接校园主要的高架车道和连接校园东闸的步道;南侧的二层的梯间出口,则连接了校园主轴的中山阶梯,与邻接山坡绿地的孙逸仙荷花水池;纽鲁诗楼东侧与梁据球楼之间宽30m的校园绿带,则是溪水孱流与林荫满布的谷地树林。

除了多层的地面连接,纽鲁诗楼五层的天桥连接对面的图书馆东翼,是框出校园主轴孙中山阶梯的过街门楼。一般访客无论从西营盘的般含道东闸入口,经过纽鲁诗楼和图书馆广场,穿过孙中山阶梯和多层的大学街廊,可以很快的连到西校区的大学地铁站,和薄扶林道的港大西闸。

3 三层平面

除了占有二到八层的建筑学院是纽鲁诗楼使用大东家,占有九十层的校长行政、教务处与大学参议会堂,更是港大的权力中心。除此之外纽鲁诗楼用家还有一层的学生研习厅、创意工作室、大学财务处;以及二四和七层的大讲堂课室,使用五花八门,就像华洋杂处并垂直混合使用的香港城市一样。

4 轴测分解图

5.6 学生的设计工作室

7-9 作业评图

10.11 学期设计展览

港大建筑系在1970年代搬入当年新建的纽鲁诗楼已经有40余年了[1]。从20年前我加入港大时建筑系占用的二三四层,到现在的三四和六七层,反映了整体学院结构的重组与校园空间的变迁。过去4年担任系主任的职务期间,我协助院里密集地参与了学院空间的空间调整规划和部分的设计。对校园管理单位来说,主要的协商是楼层与面积功能的分配,而不是空间气氛与场所精神的塑造:基本上建筑系占了三四和六七层、房地产系占5层,景观建筑在六层、建筑保育在七层、规划系占8层、学院的共有设施空间则是二四七层。那么,这样的直 楼层分配又代表了建筑学院的怎样的空间精神呢?

3 长效建筑与弹性使用

40年来纽鲁诗楼能不断地调整更新,堪称是一栋真正可持续的长效建筑。除了四周的遮阴板结合了不同角度的阳光与景观,由于精心规划的结构模组,让不同需求的系所,与研究和教学空间,可以不断地变化调整,更整合了有效的核心筒,与提供愉悦的逃生梯与防火需求。

建筑是每层面积大约2000m2的标准楼层,中央紧凑地安排了防火的电梯和楼梯核心筒,以及开放的厕所及设备核心筒。梯间与设施两个核心筒宽度两侧相差1.2m,正好安排防火走道及日常流线。沿着核心筒四周约8m模数的柱距,让1.2m的长方柱形维持30cm的厚度,方便结构柱结合标准的教室或研究室隔间墙体。

3.1  空间模组

建筑北侧因为面对维多利亚港的海景,距离外墙5m的模数,适合安排小间的教授的研究室;建筑东西两侧可以是14m深的大工作室或教室;而南侧除了两个角落舒适明亮的逃生与日常梯间,中间配合核心筒的宽度留出宽12m 深、15m的空间,更方便每层可以容纳安排一个200人的大讲堂。

3.2  调整适应

这样的平面规划除了容许不同性质的系所教学与研究的安排,也让行政楼层的大小办公空间与会议大厅各得其所。40年来除了建筑,规划、测量、心理和语文系所都曾经占驻。每5年或10年一次系所的功能变动与搬迁之后,不同团队进场装修,都没有破坏原来建筑平面规划的大原则。

3.3  多重使用

高密度空间对高强度使用的建筑系来说,可持续的要诀就是多重与重叠的使用。除了设计工作室中央的大评图空间,旋转墙门后,同时可以是报告厅或会议室;不同年纪的设计工作室,在学期间排满了学生的设计桌,到了每年的五六月期间,同样的空间,五月中先是作为大学部毕业设计的评图与展览厅,六月初立刻改成为设计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评图厅,然后迎接六月底对外开放的毕业设计展览。

3.4  道具隔间

为了有效配合这样的弹性与多重使用,建筑系三四和六层的标准楼层,基本上是尽量没有隔间的。延续1970年代系主任黎錦超教授主导的内装原则[1] 114,多年来参与设计调整的老师或建筑师多半保持了这个简单基本的色调风格:大面积的白墙和黑色钢构边、灰色橡胶地面、开敞天花和2.4m高黑色挂灯槽。固定的走道墙体多半是配合门高的2m石膏板白墙加上部透光玻璃;以及黑色钢框收边与大片清玻璃隔间。配合着这样的开放楼层,大量的2m×2m模组的白色活动展示墙板,是空间变换和重叠使用的关键。4年本科加上2年研究生下来,每个建筑系学生经历了无数的评图与展示,都充分熟悉掌握这个展示隔间的基本尺寸。

4 弗兰姆普顿建筑图书室

13 图书室轴测

12 弗兰姆普顿建筑图书室内景(设计:王维仁)

14 设计展览

15 纽鲁诗楼中山阶高层连桥(本文图片来源:香港大学建筑系)

2016年,港大建筑系构筑了一个重要的学术平台。举世敬重的世界建筑史家和批评家肯尼斯·弗兰姆普顿(Kenneth Frampton)教授,也是我们系多年来的好朋友,将他一生收藏的10,000多本丰富的建筑藏书,包括大量的绝版典籍、专著和杂志运到纽鲁诗楼的港大建筑系。我们系非常幸运地征得了弗兰姆普顿先生的同意,在他退休之际,将这些藏书交予香港大学建筑系永久使用。这些藏书是研究建筑的珍贵资源,港大建筑系很荣幸“肯尼斯·弗兰姆普顿建筑藏书”成为建筑系的永久珍藏,向香港、中国、东亚以及全世界的学者和建筑师开放[2]。

除了向30个中国内地、香港与台湾的建筑师募得款项安排这个壮举,我也利用纽鲁诗楼弹性的空间模组,在四楼的教师研究室外设计了这个图书空间。让弗兰姆普顿教授津津乐道的书架,利用墙体的厚度差距,以黑色的角钢与C字梁,以及浅木色高压胶合木板作为基础构建。这个书架不但利用墙体厚度差距,局部地配布了双层的轨道书架,平整的玻璃推拉门板,同时克服了滑轨错层的视觉难堪。这个图书室的加入,也再度印证了纽鲁诗楼的空间调整能力。

5 未来建筑

因应着建筑学院的功能扩张与校园建筑的开发趋势,建筑学院终于在2016年成功地向校方争取到地面层的使用权,成为学院对外的大堂、展览厅,以及半地下层的机器人和混凝土工作坊。一个能不断因应功能改变而调整的纽鲁诗教学楼,虽然没有开敞挑高的大堂与时尚的建筑语汇,因为它能秉持现代建筑最基本的功能与构筑原则,从建筑规划到内装隔间,却足以成为长效与绿色建筑的成功范例,迈向它下一个50年的建筑生命。

[1]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Building the Dragon City: History of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2] Wang Weijen. Kenneth Frampton Architectural Book Collection. Flyer for the Presentation of Book Collection and Symposium, 2016.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2017-07-06

猜你喜欢
建筑系香港大学隔间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状元争夺战
大师之大
公厕里哪个隔间最干净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
百万千瓦级压水堆严重事故下局部隔间氢气风险分析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
公厕哪个隔间最干净
厕所恶搞行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