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敏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的临床价值分析
冀敏
(新乡市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 河南 新乡 453000)
目的 观察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观察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两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阳性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BeAg、HBsAg、抗HBc均呈阳性,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HBsAg逐渐转阴,HBVDNA均为阴性,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降低,HBeAg、HBsAg呈阳性。结论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为有效诊断急性乙型肝炎,鉴别急、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依据。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急性时期会产生HBc-IgM,其出现提示着乙型肝炎病毒发生了复制,5周后会逐渐消退,多作为临床上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之一[1]。为进一步研究其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40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观察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5例(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5.2±2.8)岁;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44.4±2.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BV的5项指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利用Au5400生化分析仪酶动力学法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采用Abbott GmbH & Co.KG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测定抗HBc-IgM,HBVDNA使用COBAS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进行检测。
2.1 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 观察组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n总胆红素/(μmol/L)谷草转氨酶/(U/L)直接胆红素/(μmol/L)谷丙转氨酶/(U/L)对照组4518.4±0.173.1±0.203.6±0.1142.7±0.2观察组40125.4±0.2822.3±0.171.0±0.21720.1±0.1
2.2 血清抗HBc-IgM 抗HBc-IgM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均呈阳性,S/CO的比值为(32.98±4.33)。2周的随访复测显示,17例HBc-IgM呈阳性,平均数值为(13.28±8.86),同抗HBc-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随访复测结果显示HBc-IgM呈阳性患者8例,平均数值为(7.09±2.05),同抗HBc-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行HBc-IgM检测,4例患者HBc-IgM结果呈阳性,对既往检测HBc-IgM呈阳性的33例标本进行复测,共37例,平均数值为(16.21±9.12),同抗HBc-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临床转归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HBeAg、HBsAg、抗HBc均呈阳性,发病5个月复查乙型肝炎的5项标志物,所有患者的HBeAg出现了血清学转换,血清HBsAg逐渐转阴,HBVDNA结果为阴性。在16~23周进行检测,有34例患者的血清HBsAb显示为阳性。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降低,HBeAg、HBsAg呈阳性。
抗HBc-IgM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急性肝炎患者最先产生的免疫反应之一,抗体存活时间仅为5~6周,6周后开始恢复,表现为HBsAg、血清HBVDNA转阴,同时形成HBsAb[2-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也会产生抗HBc-IgM阳性,主要与HBVDNA复制直接相关。同AHB相比,HBc-IgM滴度较低,本研究采用HBc-IgM抗体检测方法。乙型肝炎感染的初期,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c-IgM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会出现血清学转换,转换时间为4周内,其HBc-IgM水平的滴度较高。急性乙型肝炎在急性感染前期可清除乙型肝炎病毒,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则会携带病毒长达6个月的时间,抗病毒核苷类药物能抑制HBVDNA的复制,因此,在感染早期鉴别急性乙型肝炎病毒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对有效治疗该病意义重大[4-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经基线血清检测抗HBc-IgM检测结果显示,观察患者均呈阳性,2周随访复测17例HBc-IgM呈阳性,数值低于抗HBc-IgM水平,4周随访复测显示HBc-IgM呈阳性的患者8例,数值低于抗HBc-IgM水平。对照组患者HBc-IgM检测,仅4例患者的HBc-IgM结果呈阳性,其数值低于抗HBc-IgM水平。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eAg、HBsAg、抗HBc均呈阳性,发病5个月后HBeAg出现了血清学转换,血清HBsAg逐渐转阴,检测HBVDNA结果为阴性。对照组患者70周随访有3例基线检测HBc-IgM呈阳性,70周治疗后,其HBVDNA逐渐降低,但是HBeAg、HBsAg两项指标仍然呈阳性。
综上所述,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为有效诊断急性乙型肝炎,鉴别急、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依据,诊断价值高。
[1] 段海萍,王侠.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在乙肝病毒及核心抗体定性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6,23(1):57-59,63.
[2] 许丽枫,杨建宝,马媛媛,等.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验3 172例乙型肝炎五项的结果模式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211-212.
[3] 吴坚敏,黄其俊,严爱芬.乙型肝炎病毒核心IgM抗体定量在诊治中的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2):411-412,415.
[4] 邢福军,杨巧林,田卫花.酶联免疫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肿瘤标志物结果的对比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7):1997-1998.
[5] 郑建琼.肿瘤标志物联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29(10):1067-1068.
[6] 谢跃文,王强,夏洁.电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2):255-256.
R 446.1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4.043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