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英
功能农产品,未来高端食品发展方向
张红英
成熟的富硒葡萄。资料图来源:新华网
日前,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与决策高层论坛上,专家表示,“吃得饱”依靠科技进步,“吃得好”更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农业发展新动能。
功能农业,便是科技创新提供农业新动能的典型之一。
功能农业是一个前沿概念,它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使农产品中硒、锌等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或其他功能物质(如维生素、花青素等)定量提高的农业生产过程。通过食用功能农产品,可定量满足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从而解决人们的“隐性饥饿”。
功能农产品是未来高端食品的发展方向。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球有望推出80~100种功能农产品,解决人们吃得健康”的问题,仅在我国的产值就将达1000亿元,功能农业的占比2020年将达到1%,2030年到10%,2050年达到50%。侧重于增加农产品健康内涵的功能农业,无疑将为农产品功能创新提供“源头活水”。随着农产品功能化的日趋明显和民众健康需求的日益旺盛,功能农产品行业可谓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机。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提到了要预防重大疾病发生,引导合理膳食,深入开展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元素缺乏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简称大健康战略。
这对功能农业是一大利好,功能农产品行业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以硒为例,在科学界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物以“硒”为贵。看似调侃的一句话,实则隐含着我国大众“隐性饥饿”的问题。目前,我国人均硒摄入量科学标准应为每日50~250微克。而现实是,我国人群食物中尚达不到每天每人40微克以上的标准补硒水平,尤其是缺硒地区人群,更难从食物中达到补硒的目的。
针对人体缺硒的状况,湖北恩施、陕西紫阳等富硒产区都在大力开展富硒产品的开发研制,力争让大众定量补硒,科学补硒,健康补硒。
现如今,功能农业在国际发展处于上升趋势,许多国家已有相对成熟的发展模式,市场也初具规模。在我国,功能农产品产业尚未成形,发展也相对缓慢的技术市场有待开发。在功能农产品政策推广、市场开发和媒体宣传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众科学认知度较低,百姓并不了解功能农产品。
富硒农产品是我国发展相对突出的功能农产品,但在产业市场发展、食品加工技术等方面,仍然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也阻碍富硒产业成为功能农产品行业的“领头羊”。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新兴社区有一家名叫“一米恬园”的农场,那里生产的一种“高端”大米,售价远高于普通米,却仍然供不应求。这种米在今年年初江苏省农委展会上大放异彩,吸引了多家企业现场达成合作。
什么样的大米能卖到15元/斤?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又在哪里?该农场负责人英森林介绍说,这种米是他们最新研发出品的功能性大米——葡聚糖大米。
目前,全国生产葡聚糖大米的厂家极少,而全国有1.6亿糖尿病患者,可谓商机巨大。英森林说,他们已经与南京军区总医院合作,将他们生产的葡聚糖大米提供给糖尿病人食用。“千亩良田、只为健康”,英森林补充表示,用高科技产品为百姓提供高品质的生活,这是他一直所期待的,今后他们还将研制儿童米,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为促进我国功能农产品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关注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功能化,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联合40余家单位,于去年6月共同发起成立了功能农产品委员会。
该会会长郭作玉指出,目前农产品功能化日趋明显,民众的健康需求日益旺盛。不过,眼下功能农产品的产业体量、产业效益尚未形成,虽说有一定积累,但整体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比如,普及功能农产品知识、引导消费者了解和消费功能农产品,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一方面,消费者对功能农产品缺乏认知;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法规条件下,功能农产品的“功能”宣传必须谨言慎行。他强调,功能农产品在发展中一定要避免夸大宣传,否则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功能农产品的信任,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会有不利影响。
在加强功能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和市场营销方面,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原调研员李桂表示,在品牌的培育路径上,功能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是一致的。品牌培育,要求形成规模化生产和较高的产业集中度。执行统一的生产加工标准,才能保证品质的一致性;规模化生产才能形成一定的市场覆盖率,才谈得上品牌的影响力。当然,仅有规模还不够,还需要产业集中度。因为打造品牌需要投入,而如果生产经营者是分散的一家一户,则没有能力去做宣传、营销。
现如今,功能农业成了农业发展的一个新兴而诱人的方向。2017年,功能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出现,发展功能农业已成为地方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功能农业有广阔未来,但它有许多问题仍待解决。“功能农业这个产业发展非常不容易。我国起步比较早的几个天然富硒区,多年发展下来,客观来说,虽然有了很好的积累,但是产业的体量、效益还没有很好形成,整体的发展还存在困难。”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功能农业工程中心主任尹雪斌说,“在很多地区,产业发展比较乱,体现在缺乏尊重市场规律的综合方案,东打一拳西打一棒,没有很好的套路,最终效果也不理想。”他认为,大企业做大产品,小企业做个性化产品。过去10年乃至未来10年,大企业和小企业的生态是有差异的。龙头企业承载项目,小企业发展个性定制。各自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定位,才能推动整体功能农产业进步。他说:“不怕慢,就怕乱,要建立业内都能认同的产业秩序。”
“现在新兴产业一窝蜂上马,但5年以后怎么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都缺乏清晰的路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委员会秘书长魏有指出,“必须对功能农产品的产业发展进行很好的规划。”
关于品牌的定位和塑造,李桂强调说,品牌的定位是品牌塑造的基础。功能农产品要从产品的独特性、产品的产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加工工艺等几方面进行产品定位,通过分析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来决定是为中高端消费者服务还是为普通消费者服务。以宁夏的枸杞为例,宁夏有十大品牌枸杞,“宁夏红”打保健牌,以枸杞为原料生产枸杞酒;“百瑞源”打养生牌,研发生产枸杞原液、糕点;“瑞都百瑞”主要是出口原料,以欧洲为目标市场。品牌的塑造,目的是通过形象策划、设计和包装,把产品的内涵外在化。塑造品牌的过程中,要讲好品牌的故事,有文化根基的品牌,生命力才强健。此外,还要注重优势的提升,“比如通过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方式的改善,使产品的外观具有较高的辨识度,比如红心猕猴桃、红心火龙果、紫薯等,能让消费者在外观上一眼分辨出来。”他认为,在市场营销方面,功能农产品的方式不同于大宗产品,其推广需要一个高规格的平台,产品包装要精美,另外还要有专业的策划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