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茹 孙美娟 王婷 瞿松梅 王茜 罗福兰
红花逍遥片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刘艳茹 孙美娟 王婷 瞿松梅 王茜 罗福兰
目的 观察红花逍遥片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口服红花逍遥片治疗, 对照组给予口服逍遥散治疗。服药3个治疗周期后,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临床症状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均有所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9%, 高于对照组的6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花逍遥片在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方面效果良好, 值得临床推广。
黄褐斑;肝郁气滞;红花逍遥片;临床观察
黄褐斑是一种好发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 以面部出现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为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 少数患者有轻微不适感。黄褐斑虽然不是致命性的疾病, 但病情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 有损患者面部皮肤, 影响容貌, 可导致患者精神压力增大, 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本研究选用红花逍遥片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 取得良好疗效,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妇科门诊确诊的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 20~50 岁, 其中皮损发生于面部两侧颊部, 呈蝴蝶形对称散布者31例;主要发于额部、颞部、鼻部和颊部,以面颊上半部分为主者19例;主要发于口周、颊下部, 以面颊下半部为主者5例;皮损弥漫泛发于面颊大部分者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33.60±6.04)岁, 平均病程(4.7±1.5)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6.60±6.21)岁, 平均病程(4.5±1.7)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①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 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 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季节性, 常夏重冬轻;⑤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结、黑变病及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符合《中医外科学》中黄褐斑的肝郁气滞型中医诊断标准[2]:女性多见, 斑色深褐, 弥漫分布;伴烦躁不安, 胸胁胀满, 月经不调, 口苦咽干。舌质红, 苔薄,脉弦细。
1. 3 排除标准 ①排除孕妇、哺乳期患者。②排除合并肝、肾、心血管疾病患者。③排除无法测定疗效或资料缺失影响疗效判定者。
1. 4 方法 观察组口服红花逍遥片(江西普正制药有限公司, 规格:0.39 g/片)治疗。组成: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红花、皂角刺、竹叶柴胡、薄荷、甘草, 3片/次, 3次/d。对照组口服逍遥散治疗。组方:柴胡15 g、白芍10 g、当归12 g、白术10 g、茯苓10 g、生姜6 g、薄荷6 g、甘草10 g, 水煎服, 1剂/d, 分3次口服。服药1个月为1个治疗周期, 两组均服药3个周期, 经期停止服药, 3个治疗周期后评价疗效。
1. 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5. 1 皮损评分 依据皮损面积评分:0分:皮肤颜色正常;1分:皮损总面积≤2 cm2;2分:皮损总面积2~4 cm2;3分:皮损总面积 >4 cm2。依据皮肤颜色深浅程度评分:0分:皮肤颜色正常;1分:淡黄褐色;2分:黄褐色;3分:深黄褐色。总积分=皮损面积评分+皮损颜色评分。
1. 5. 2 临床症状评分 对患者临床伴随症状进行评定:烦躁不安2分, 胸胁胀满2分, 月经不调2分, 口苦咽干2分。轻度:出现上诉症状, 但偶尔出现, 不影响生活, 1分;中度:经常出现, 对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2分;重度: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3分。总评分=指标分+程度分。
1. 5. 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中的疗效的评定标准[1]:痊愈:肉眼视色素面积消退>90%, 颜色基本消失;有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散60%~90%, 颜色明显变淡;好转:肉眼视色素面积消退30%~59%, 颜色变淡;无效:肉眼视色素面积消退<30%, 颜色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痊愈+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皮损积分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均有所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临床症状积分 与治疗前比较,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有所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临床疗效 治疗3个周期后, 观察组患者痊愈9例, 有效26例, 好转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痊愈3例, 有效18例, 好转8例, 无效16例, 总有效率为64.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53.26±1.30 1.82±0.78ab对照组453.29±1.352.19±0.81a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57.6±3.2 2.2±1.2ab对照组457.9±3.02.4±1.1a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
黄褐斑作为女性常见病, 目前一般认为与内分泌失调、遗传、紫外线照射及氧自由基、药物与化妆品、口服避孕药、局部微生态、机体系统性病变、情绪波动等有关[3]。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治疗途径有限且临床疗效欠佳。
中医学尚无“黄褐斑”这一具体病名, 可归属于“肝斑”、“黧黑斑”、“面风黧”、“面尘”等范畴, 黄褐斑虽然病位在面部,但多与脏腑功能失调相关, 其中与肝脏尤为密切。肝主疏泄,条畅全身气机, 对各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有平衡作用。女子以肝为先天, 现代女性承受着工作生活双方面的压力, 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若情志不遂, 肝气不舒, 疏泄功能失职, 气机不得畅达, 气滞血瘀, 致颜面气血失和, 络脉淤滞而发为本病。《医宗金鉴》云:“黧黑如尘久始暗, 原于忧思恼怒成。”另外有研究表明抑郁和焦虑是黄褐斑患者的主要情志障碍, 在黄褐斑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由此可见, 在黄褐斑的治疗中, 疏肝解郁尤为重要。
红花逍遥片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的经典名方逍遥散基础上加减而成, 方中竹叶柴胡疏肝解郁, 使肝气以条达,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柴胡可提高人体内氧自由基活性,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且柴胡皂苷能够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调节机体免疫, 从而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5], 方中选取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含量更高的竹叶柴胡, 进一步增强其功效;当归甘温质润, 补血和血, 其提取物具有抗老化及美白的作用, 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以抗老化,抑制黑色素合成, 减少黑色素含量, 从而发挥美白作用[6]。白芍酸敛肝阴以养血, 缓急止痛;归、芍、柴同用, 补养肝血,调达肝气, 养血柔肝。肝失疏泄, 气机升清降浊不畅, 则脾胃运化功能失调, 精微无以为化, 聚湿为痰, 痰淤互结, 方用白术、茯苓健脾去湿, 使运化有权, 气血兼顾, 肝脾并治。研究表明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具有免疫调节作用[7]。中医学认为“有斑必有淤, 无淤不成斑”, 女子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 数伤于血, 气分偏盛, 气血运行不畅, 结聚不散而形成淤血, 导致内有淤而外成斑。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的血管及血液流变学存在异常, 其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等较正常女性明显升高[8], 表明淤血与黄褐斑的密切关系。红花逍遥片中增加了皂角刺以行气行血, 温经通络;红花活血通经, 散淤止痛, 使瘀血得以消, 新血得以生, 两者合用, 改善机体瘀血状态, 调节血液循环以达到祛斑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红花中含有的红花黄色素, 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多种方式发挥其抗氧化作用[9,10]。红花逍遥片全方共奏疏肝解郁, 活血化瘀之攻, 通过调理内在脏腑, 以达到消除外在斑片的目的, 现代药理的研究对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研究选取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 口服红花逍遥片与口服逍遥散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 选取红花逍遥片进行治疗, 效果良好, 同时还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价格适中的特点, 患者易于接受, 依从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3(1):66.
[2] 陈红风. 中医外科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28.
[3] 邹宏超, 付香莲. 黄褐斑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皮肤病与性病, 2010, 32(4):27-29.
[4] 张明, 吴志明, 李丽琼, 等. 黄褐斑发病相关因素与抑郁焦虑水平的关系研究. 现代中医药, 2010, 30(6):83-84.
[5] 李仁国. 柴胡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陕西中医, 2013, 34(6):750-751.
[6] 高瑞英, 党志, 邹颖楠, 等. 当归提取物抗皮肤衰老及美白功效外实验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4):874-875.
[7] 王元, 翟彩云, 彭雪晶. 甘草及其衍生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甘肃医药, 2011, 30(7):398-401.
[8] 何黎. 黄褐斑诊治新思路. 皮肤病与性病, 2012, 34(1):13-14.
[9] 张欢, 张立伟. 红花黄色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2, 24(5):715-721.
[10] 裴素娟, 张强, 杨君. 红花逍遥片治疗肝郁气滞血瘀型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 中国药房, 2016(2):245-247.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 chloasma
LIU Yan-ru, SUN Mei-juan, WANG Ting, et al.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unming 6505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 chloasma.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 chloas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Xiaoyaosan. After 3 treatment cycles,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kin lesions scores,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decreased skin lesion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kin lesion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decreased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linical symptom scores (P>0.05). The observationgroup had higher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as 88.9% than 64.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shows perfect effect in treating liver qi stagnation type chloasma,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Chloasma; Liver qi stagnation; Honghua Xiaoyao tablets; Clinical observa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06
2017-03-02]
650500 云南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刘艳茹 孙美娟王婷 瞿松梅 王茜);云南省中医医院妇科(罗福兰)
罗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