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y乔
有两种人生活品质都不高,第一种是遇事就怒,第二种是遇事就急。
遇事就怒在生活里太普遍了。我认识一个姑娘,就是一点就着的脾气。正常的时候像只猫,温驯得不得了,一旦有人招惹她了,就立刻变得很狂躁。
生活里,从不缺少可以惹怒你的人。去餐厅吃饭,总有一些新来的服务员,一问三不知;买东西的时候,也总有一些态度很差或者脑筋死板的店员,既不会和顾客聊天,又不会推销商品;甚至走路都能遇上个急匆匆的行人撞你一下,踩你一脚。
这些人都让她很火大,而她又是个管不住嘴的人,不是和人吵架,就是一副黑脸。每次和她逛街吃饭,我都心惊胆战。
有些人说,看见不顺眼的事情就要说。我同意,纠正是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但是,平心而论,你每次吵架的时候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观点吗?大部分时候你只是因为觉得自己被侵犯或者听到了一个不同观点,才毫无意识地生气。
吵架本身不会让生活变好或者变坏,真正影响一个人生活品质的是吵架的方式和目的。生活里,大部分人在吵架的时候,不是想解决问题、表达观点,只不过是在发泄情绪而已。
急躁型的人简单来说,就是沉不住气。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第一个反应永远是着急。好事急着昭告天下,坏事急着担忧焦虑。所以经常出现一种尴尬,心心念念的好事没发生所以很失望,担心半天的坏事也没发生,白白吓唬自己一场。
同事里有几个这样的人,一有点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
金融市场的波动经常在公司里引起关于裁员减薪的谣言,就像几个月前,同行的一家公司开始裁员,公司里很多人就开始窃窃私语,惶惶不可终日,每天凑在一起边八卦边焦虑。可也有人特别淡定,不参与这些聊天,还像平常一样工作。
我经常会想,如果公司决定半年之后裁人,那这两类人的结局是一样的,但这半年里他们的生活品质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生活中,很多人遇事的第一反应是不问青红皂白,先着急。对于已知,他们会不停地问“为什么是我”;对于未知,他们像焦虑等待审判的被告。
但也有些人懂得冷静地谋划自己的未来,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面对难题,他们的第一个反应永远是“发生了什么事”以及“我该怎么办”。
生活从来不在某个地方,它只存在于当下时刻。而生活品质,无非就是你对每一刻所发生的事做出的反应。有时候,我们改变不了结局,但至少可以让过程没那么痛苦。
可是,当我们在谈论生活品质的时候,人们只能想到吃穿住行用,却往往忽视心理层面的影响。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并非只由物质水平决定,也取决于你看待事情的方式和角度。
心理学家盖伊博士提到一个固定的思维感知模式,每当一个人感到沮丧或者挫折时,便会进入一种模式,你的头脑会告诉你一些事,比如你會成功或者你不会,然后你就会按照这种模式采取行动,甚至不愿意尝试一下其他路径。
一个人遇事的第一反应恰恰暴露了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这种反应会对你的工作、生活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一个人的生活品质由他的觉察力决定。而觉察力就是你能否在事发那一瞬间,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做出反应。你能否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决定你过怎样的一生,即使未必能思虑周全,但至少不会让自己的一生败在事发后的那几分钟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