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痕都斯坦玉器于清代东传至中原,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痕都斯坦工艺,又称“西番作”,在原有痕玉的基础上进行了多维度的创新,创作出更能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特色和符合中国人审美情趣的作品。本文主要是从痕都斯坦工艺的起源、特色、发展与创新四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阐述和分析,从而彰显痕玉与痕都斯坦工艺在中国玉器史上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痕玉;痕都斯坦工艺;工艺特色;发展;创新
1痕都斯坦工艺相关概述
乾隆三十三年(1768),《天竺五印度考讹》中指出:温都斯坦,虽回地,而回人相传,彼地有佛迹,益知即北印度交界,或者昔为天竺属,而后为回部属,皆不可知。温都斯坦,今唐古忒及回语皆称为痕都斯坦,盖亦译者讹痕为温,而两语皆与印度音声相近。所谓天竺,北印度近回部亦此一验也。对于痕都斯坦地理位置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通过对清代乾隆年间的历史文档和文献资料的考究,本文拟对痕都斯坦地区进行如下界定:痕都斯坦是指建立于1526—1858年的莫卧儿帝国。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包括巴基斯坦西部、克什米尔以及阿富汗东部,亦有“温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译名。
痕都斯坦玉器是指今日北印度与西巴基斯坦一带进贡的玉器的统称,简称“痕玉”。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除此之外,乾隆也曾留下六十余首咏题痕都斯坦玉器的诗文,扼要描述了痕都斯坦玉器的造型与纹饰、工艺特点和艺术造诣等,足以证明痕都斯坦玉器在清代玉器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痕都斯坦工艺”则是在玉器表面镶嵌金银宝石的一种工艺方法,大批痕都斯坦的贡玉入宫之后,宫廷内务府造办处亦特设仿制痕都斯坦玉器的专门活计,制造以适应中国社会需要并带有中国文化印记的仿制品。当时人们把这类工艺称为“痕都斯坦工艺”,亦称“西番作”。
2痕都斯坦工艺特色
文物仿制并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或以假乱真,而是取其造型、花纹、胎体细薄之精巧,用其技术与风格的灵感进行艺术的再设计与再创造,实现多种文化的融合,从而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工艺。痕都斯坦工艺则主要是在玉器上镶嵌金银,勾勒出生动形象的图案,亦有金粉直接描绘图案,多以花卉果蔬为题材,造型常由动物、植物花叶、瓜果构成,与中国传统玉器的留皮和俏色玉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痕都斯坦工艺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玉材优良,造型别致
痕都斯坦玉材多为南疆的和阗玉、叶尔羌角闪石玉,纯色玉材雕琢居多,尤选青、白、碧玉三种,玉质细密、温润、有光泽,皆为上品。痕都斯坦玉器主要分食器与杂器两类,形制常以动物和花卉为主,器物或为花为叶,或为兽耳、兽角等,造型别致新颖,细腻逼真。
2.2镶嵌装饰别具一格,雍容华贵
痕都斯坦工艺中多为金银玉、宝石、玻璃等的镶嵌,善用纤细的金丝、银丝勾勒出图案的轮廓,进而更能突出玉器的立体感,器物上纹饰有着明显的异域色彩,这与中国传统玉器表面光滑、温润光泽的韵味是截然不同的。
2.3薄胎,透明
正如乾隆皇帝所称赞:“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痕都斯坦玉器采用水磨技术,以追求玉器的薄胎、透明为一大工艺特色。通体由内透外,由外浮内,拿在手上轻若浮云,可谓是玲珑薄透,鬼斧神工。
2.4雕刻技艺多样,碾琢极细
痕都斯坦工艺采用了浮雕、圆雕、镂空雕等等多种工艺组合,各个工艺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器物皆磨去琢痕,碾琢极细,再浅浮雕纹饰,形成凹凸的视觉反差,增强其艺术表现效果。
3痕都斯坦工艺发展与创新
十七世纪,莫卧儿帝国发展至鼎盛时期,人文、经济、政治、社会各个层面在当时也是首屈一指,自然也预示着本地域玉器行业发展的高峰,东传至中原,却恰逢中原于明晚清初,疏于西域的开拓,限制着两地之间的的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但即使如此,痕都斯坦玉在中国玉器史上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其意义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告诫我们来自于异域的文化元素应该如何进行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是从当时政治、文化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自我的升华与提高,實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在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官方材料内务府造办处玉器作活计档中有这样的记载:痕玉进贡之初,乾隆皇帝就已下令在江苏扬州专诸巷进行仿制,加之新疆的平定和“玉石之路”的开通,又为专诸巷痕都斯坦工艺初始发展奠定了在和田玉质量和数量上的保证和基础。
采用同样的话说,仿制并不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而是吸取其别致的造型、流畅的花纹、透薄的胎体,再融入中国传统的皇家和民间风俗、传统的工艺特色,在原有的痕玉基础上,力求工艺的创新和突破,从而创作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痕都斯坦工艺。
现如今,痕都斯坦工艺在技法、造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提高。镶嵌时在玉器表面开俗称“燕尾槽”之后,在嵌入金银,使得金银与玉器结合的更加紧密牢固。在制作过程中,不但采用了传统工艺技法,还运用了金属工艺技法中的錾刻法、踩压法等工艺方法来出来镶金嵌宝石的过程,这样的技法更加能突出玉器的立体感,但相应的工艺难度也会加大。另外,图案纹饰、造型工艺也更加的多元化,运用民族图案和中国书画艺术元素来进行装饰,进一步提高玉器的美感表现力。
4结语
痕玉,特征鲜明、奢华艳丽、器态夸张、纹饰别致,它表现的不是中原儒家所宣扬的礼制中和之美,也不是道家所倾心的远古太朴之道,而是一种对自然之美,需要每一位匠人去用心捕捉、感受、欣赏、传承与创新。然而经过痕都斯坦工艺而改变后的痕玉形式更能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需求,玉器器壁的细薄、体量的轻透、极致的细节和工艺处理、婉约的画面和雍容华贵的风韵气质。经历过朝代的更迭、历史的沉淀,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元素的交融、审美思想的交叉和工匠们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方能使得“痕都斯坦工艺”这门古老的工艺得以世代传承与发展。
作者简介:高劲柏,呼和浩特市人,1968年出生。1990年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从事文物修复,青铜器复制,金银器复制工作。2005年开始专项研习古老的痕都斯坦玉器工艺技艺至今。2015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6被授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称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