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张红静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我中原军区部队开始突围行动,全面内战爆发,举世瞩目的解放战争也就此拉开帷幕。蒋介石曾在南京豪言5个月内打垮共产党军队,毛泽东曾认为5年时间可以消灭国民党军队……而现实却是:数量、装备完全处于劣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仅用了3年多时间,就歼灭国民党军800多万。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队?除了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双方战略决策、指挥艺术等诸多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有着铁的信仰、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担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铁军。
信仰如铁:人民军队为人民
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为解放穷苦人民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用铁的信仰凝聚起了撼人心魄、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解放军没有重金悬赏,但解放军将士为了人民利益,义不容辞,慷慨赴死。在解放战争中,董存瑞为部队开辟胜利前进道路,让红旗在隆化城升起,舍生取义,为国捐躯。而此时,一位名叫王挺发的战士为解放密云城,以身体为支撑炸毁敌人碉堡,用生命演绎了同样悲壮的英雄壮举。
1947年年初,受中央社会部重托,钟琪、董健民两位同志带着通讯密码,抱着不满2周岁的孩子,从延安出发执行任务。在途中遇到国民党拦截时,为保卫密码安全,他们紧紧抱着被弹片击伤的孩子,毅然跳海,牺牲时钟琪26岁,董健民24岁。
在新中国五星红旗升起的前夜,有26万将士牺牲。不计其数的解放军战士,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始终不忘党交给自己的崇高使命和光荣任务,在生死抉择中毅然选择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用生命守卫了信仰的高地。
在解放战争中,有的老百姓看到扛枪的军人就跑,当解放军表明自己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军队时,老百姓不逃了,并四处奔走相告:“當年的红军回来了!”他们知道这是穷人自己的队伍来了。解放军进北京城后,拉洋车的老百姓曾说:解放军什么都好,就是不坐洋车这一条不好。解放军战士是为穷人打天下,进城了、解放了,不能让穷人拉着跑,解放军战士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站在大多数人民的一面,将全体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和幸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建党宗旨和奋斗目标。人民解放军坚持这一铁的信仰,并在其激励下,团结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迸发出翻天覆地的力量。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国民党蒋介石算计着用多少部队、武器和美元,在什么时间消灭共产党、解放军的时候,人民军队则凭着铁的信仰赢得了最为重要的支持——人民的支持。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没有后勤部,老百姓就是后勤部;解放军没有野战医院,老乡家的炕头就是医院。
“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到咱队伍上。”这是当年沂蒙解放区人民传唱的歌谣。陈毅元帅曾感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人民军队铁的信仰,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
信念如铁:屡克强敌奏凯歌
在解放战争中,我人民子弟兵信念如磐,意志如钢,敢打必胜,勇往直前,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坚定信念,战胜了强大敌人,打下了人民江山。
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总兵力达430万,其中部分兵团全部配以美式装备,背后有大把美元支持。而我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为61万。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兵力,处于1:3.4的劣势。但在人民的支持下,我军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和力量。
1946年,我军6万中原部队健儿,被30余万国民党军包围,中原部队开始战略转移。国民党用20个整编师,采取分进合击、反复“扫荡”、各个击破,以及“棋盘战”“穿梭战”“突袭”等手段,对我军发起猛烈进攻。
而我中原野战军此时的境遇是:弹药奇缺,物资供应困难,伤员无处安置,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活动地域日益缩小,部队战斗力严重下降。中原我军不畏艰险,不顾疲劳,顽强阻击,与敌机智周旋,付出了重大代价,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终于实现战略转移,完成突围任务。
在四平战役时,毛泽东以中央名义致电林彪:“党内若有动摇情绪,哪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也深知国民党不会将和平拱手相送,只有将国民党打痛、打败,他们才会坐到谈判桌旁。
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我东北民主联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63天艰苦卓绝的战斗,四平几易其手。在战斗最为艰苦的阶段,我东北民主联军依然坚定信念,投入大量兵力,以顽强的战斗精神与敌进行肉搏厮杀。通过这次苦战、恶战的锤炼,东北野战军在后来的战斗中,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一路高歌猛进,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孟良崮战役时,战斗打到后来,我军伤亡很大,物资奇缺,饥困交迫,国民党整编74师对我发起轮番反扑,力图实现“中心开花”的预想。而包围圈外的40余万国民党军,又有对我形成反包围之势。面对紧张态势,我人民解放军抱定必胜信念,通宵激战,猛虎掏心,从敌阵线中央割歼其进攻主力,打破了国民党对我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陈毅元帅评价此役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在解放战争中,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无论环境多么险恶,解放军始终以坚定的信心,以鲜血和生命践行铁的信念,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纪律如铁:令行禁止战力强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是毛泽东关于纪律是革命胜利保证的精辟概括。无论是战场上的两军对垒,还是解放后入城的管理工作,解放军都表现出一贯的钢铁纪律和过硬作风。
我华东野战军挺进上海外围后,根据上级指示,制定了既要解放上海、又要保全城市的周密作战计划。陈毅司令员形象地说:“上海之战好比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捉住老鼠,又不能把那些珍贵的瓷器打碎。”
作困兽斗的国民党军,在上海周边布设了强大的火力防线:3800余个钢筋水泥碉堡、1万多座永久和半永久掩体碉堡、数万颗地雷,天上有飞机,海上有军舰,陆地有装甲兵部队,等等。手握重兵的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大上海,要成为攻不破、摧不毁的斯大林格勒第二。”
为把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把大上海完整地交给人民,华东野战军下令:只准使用轻武器作战,一律禁止使用火炮和炸药。我攻击部队坚决执行上级命令,主要使用步兵轻武器,以短兵相接的方式歼灭敌人。战斗过程异常艰苦,部队付出了很大牺牲。目睹了当年战斗的上海百姓回忆道:“解放军战士一批一批倒下,又一批一批往前冲,苏州河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大军胜利进城后,严格执行入城守则。为不影响市场供应和金融秩序,解放军一律不允许在市区买东西,甚至部队吃的饭菜都是在几十里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为了不惊扰上海市民,疲惫至极的战士和衣抱枪、整夜卧睡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两侧。
“天下竟有这样的好军队!”国外报纸上,醒目出现了解放军露宿十里洋场街头的照片。上海市民在和平的晨光中,见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军队。热情的上海市民争相邀请解放军战士到他们的房间休息,可是战士们婉言拒绝了。这些为人民流血牺牲都毫无畏惧的子弟兵,无一人擅闯民宅、违反部队的纪律。
1949年,解放军开始进城,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解放了的各个城市,解放军都秋毫无犯、紀律严明。全军上下都在强调纪律,不做李自成第二。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战士面对夹道欢迎的市民时,一个个却羞涩不已。他们不洗澡、不上厕所,生怕违犯了组织规定的群众纪律。国统区的老百姓哪里见过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军人?国民党军队与这样的军队交手,岂能不败!
担当如铁:冲锋陷阵勇当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铁的担当,是人民解放军的优秀品质,是敢于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敢于挑战各种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追求。
1947年,国民党倚仗装备精良、兵力众多的优势,向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延安。毛泽东审时度势,命令3路大军挺进中原,同时将主要进攻方向指向最敏感、最薄弱的大别山区,并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刘邓(刘伯承、邓小平)大军。进军大别山是自断后路,向敌人心脏地区千里跃进,同时又是关系战略全局的一招险棋。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刘邓大军用铁的担当,承担起了战略重任,一路克服黄泛区、沙河、汝河、淮河4道天然屏障。他们在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日夜转战,历经千辛万苦完成了在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解放战争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有利于我的大转折。
在淮海战役时,还是刘邓指挥的中原野战军,在围歼黄维兵团时豪言:只要歼灭了黄维兵团,只要歼灭了南线敌军主力,中原野战军就是打光了,全国各路解放军还可以取得解放全中国的胜利,这个代价是值得的。这是何等胸襟、何等气魄、何等担当!
在西北战场,胡宗南集团以15个旅14万兵力,分左右两路以钳形攻势直扑延安,企图摧毁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围歼陕甘宁边区主力。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彭德怀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承担起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千钧重担。彭德怀指挥着只有2.6万人的西北野战军,与美式装备的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集团,以及凶悍的马家军骑兵展开周旋。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西北野战军连战连捷,粉碎了国民党军妄图一举消灭我党中央的迷梦。毛泽东豪情赋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49年2月中旬,彭德怀赴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后,奉命到太原协助抱病指挥作战的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4月24日,太原解放。后来徐向前深情回忆道:“我身体虚弱得很,没法到前边去,请彭总留下指挥攻城。他新来乍到,对敌我情况都不熟悉,但慨然允诺,勇挑重担,实在难得。”
对比国民党,山东战场上李天霞眼看张灵甫被困而不救;淮海战役中白崇禧、傅作义按兵不动;黄伯韬兵团被围,邱清泉认为商丘就是“伤邱”,出兵于己不利,连参谋总长顾祝同亲自到徐州请他出兵都被拒绝。蒋介石在1948年3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国军将领,贪婪怯懦,毫无生气,打起仗来,只顾保存实力,互相推诿,见死不救,临到紧急关头,往往丢下部队,临阵逃遁。”
看看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身临危艰挺身而出的共产党人,战争孰胜孰负早已分晓,战争进程加快亦属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