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福岭,张桂成,李泽亮,何寿华,于代友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
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也有明显的提高及普及,核磁共振技术常作为核磁共振检查的常规项[1]。卵巢癌在首次诊断时常采用超声检查,但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检查效果。核共振技术可以多方位,多平面,多序列成像,并且组织分辨较高,能较清楚的显示卵巢的正常解剖及异常变化[2]。随着临床检验技术不断提高,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卵巢癌检测技术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发展迅速。为评价3.0T动态增强磁共振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0例卵巢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了T1WI、T2WI、DWI和3.0T动态增强4个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现报告如下。
收集在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治疗的卵巢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磁共振检查资料。患者年龄在21~73岁,平均年龄为39.7岁。患者的病程为1个星期~3年。临床表现月经不规则16例,阴道不规则流血15例,腹部不适下腹部有包块21例,腹痛不适8例,腹水征3例,进行性消瘦5例、附件区压痛13例,无明显症状,体检中心例行检查,在进行其他检查偶然发生3例,上述患者的表现有重叠现象。
首先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对比剂采用咋喷酸酸普安注射液20ml,高压注射3ml/s速率注射,注射后采用20ml生理盐水助推。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的扫描序列为:(1)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翻转角15°,TR=4.24 ms,=1.66 ms,矩阵138×192,体素1.9 mm×1.4 mm×3.6 mm,层厚3.6 mm,采集次数35次,扫描时间共5分31秒。(2)T1WI轴位,层厚为4mm,FOV230mm,TR=700ms,TE=11ms,层数为24;(3)T2WI轴位,层厚为4mm,FOV230mm,TR=5000ms,TE=93ms,层数为24;(4)T2WI矢状位,层厚为4mm,FOV为240mm,TR=4500ms,TE=85ms,层数为24;(5)DCE-MRI扫描序列如下:注射对比剂前行校正T1 VIBE横断位扫描(FOV:260mm×260mm,层厚:3.6mm,TR=5.08 ms,TE=1.74ms,平均次数8次,矩阵138×192,体素1.9mm×1.4mm×3.6mm,层厚3.6mm,层间距3.6mm×20%,反转角2°、15°)。
所有病例均行3.0T磁共振加权成像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卵巢肿瘤患者中浆液性囊性肿块和囊实性肿块双,未分类的腺癌,核磁共振平扫表现T1、T2加权成像信号较低,扩散加权成像信号较高,但是观察信号不均匀。3.0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较清晰明显,病灶的形状和厚薄能较清晰的显示,并且有较强的不均匀囊壁的强化显示。卵巢癌患者中显示为粘液性囊腺病灶囊实性肿块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信号混杂不明显,不利于肿瘤的观察。扩散加权成像呈现出不均匀的高强度信号。3.0T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的实质结构,间隔,空隙,结节状成像较明显,对病灶有较好的显示作用。
卵巢肿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要对其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尽可能救治病人。这需要临床上能准确的诊断,作出及时的判断[3]。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技术是应用于卵巢癌诊断的一个新型的技术,具有扫描清晰,信号强度高,信号均匀等优点,在卵巢癌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李明柳,王任国,何志伟,等.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结合表观弥散系数在卵巢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02):23-25.
[2]邓树芳,冉慕光,刘 林,等.MRI在卵巢囊腺癌的诊断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03):449-451.
[3]吴晓莉,先世伟.卵巢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0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