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专家评议会纪要

2017-08-15 00:42:45王瑛整理
戏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管弦乐乐团作曲家

王瑛 整理

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专家评议会纪要

王瑛 整理

王 瑛,男,山西省戏剧研究所。

《山西印象》是由著名作曲家王丹红作曲,山西省歌舞剧院民乐团创演的一部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该作品为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整台音乐会具有浓烈的山西地方特色。

9月12日、13日,《山西印象》作为首届山西艺术节唯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在太原市星光剧场精彩上演。9月13日上午,《山西印象》又作为第十五届山西省“杏花奖”参评剧目,在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召开了专家评议会,这也是本届“杏花奖”参评的唯一音乐类剧目。

在评议会上,专家们表示:《山西印象》是我省近几年来不可多得的、精美优秀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全方位地展现了山西音乐文化的魅力。整台音乐会气势庞大,编制齐全,具有民族风格性,学科传承性、时代审美性和受众人民性,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

安亮山(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副院长,教授):

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一要把握作品的民族风格性,这是中国民族音乐创作的前提和根基。山西省歌舞剧院民乐团的民族管弦乐《山西印象》,选材用山西人说山西话做山西事,值得肯定。二要重视作品的学科传承性,任何创作,一定要有时代烙印,否则就会失去作品应有的经典性。学科的传承性对音乐表现要素的使用是很重要的。学科传承,不能一味地搞学院派无调性那一套,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科学性和必要性,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九个乐章体裁丰富,有表现戏曲,也有表现民歌的,织体语言灵透,有着较强的交响性。三要关注作品的时代审美性。在弘扬民族文化前提下,传统民族艺术如何与现代学科传承结合,是一个难题。无论山西音乐、戏曲或传统艺术与现代学科传承,都是很大的命题,要用传统素材体现时代审美。如果说民族风格是根,学科传承就是脉,时代审美就是魂。本作品时代审美恰到好处。四是作品受众的人民性。作为交响乐作品有掌声很不容易,是山西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王赞珍(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作为一名民乐人,看到山西民乐这么好的发展,非常高兴,并表示祝贺。这场音乐会给我第一印象很震撼,尤其是素材的策划让我感动。我们都是黄河文化养育的一代人,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本作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戏曲,充分挖掘了山西民间艺术素材,这点让人敬佩。第二是乐队的成长对我的感触。一个好的团队善于用人,民乐团的领导勇于走出去,邀请全国知名作曲家加盟,共同创作,证明这个团队是非常有活力的,新的演奏家活跃在舞台上,赢得观众的认可,成长如此之快和领导的关怀分不开。

管小军(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分院院长,副教授):

《山西印象》的成功,源于以下几点:首先,山西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无论是音乐种类、质量或风格色彩与规模,山西都得天独厚。多年来诞生了一批有山西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如《华夏之根》《黄河儿女情》与《解放》《一把酸枣》等,形成了一批极具山西特色的作品群。它们推动了山西民族民间音乐向前发展。其次,作曲家成熟的技法。王丹红、唐建平作曲技术精到,有影响力,对于技法的运用和整体审美的把握很强。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他们在山西进行了大量采风,积累了很多创作素材。第三,组曲结构把握良好。作品用组曲形式把九个山西特有的文化画卷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结构,思路独特。结构上富有张力与感染力。第四,优秀的民族乐团。自改制以来,刘牧团长带领乐团在实践中进步,正因为有这样好的乐团,才驾驭了《山西印象》这台音乐会,才有了舞台上完美的呈现。

李剑峙(山西民族管弦乐协会副会长):

这部作品我看了四次了,作品很好,尤其是最后锣鼓表演那一段,让人很震撼。提一点意见,如果用晋中的音乐素材作为整个作品的核心贯穿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它更能代表山西的音乐,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这次邀请作曲家王丹红来创作是正确的,因为山西的作曲家对山西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很熟悉,有时候会觉得没有更多的东西能更好的挖掘,风格类型比较容易雷同。邀请省外的作曲家进行创作,保留了山西的元素了,又具有新意,这是很好的。

牛宝林(山西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

首先,它有历史感,贯穿山西人民对民族民间音乐,乃至整个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历史感。从作品中可以听到山西人民熟悉的、倾注更多情感的音乐素材。其次,《山西印象》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它具有时代性,体现了作曲家的平民化意识,寻找了一条能使人听懂、勾起更多人情思的创作线索。

作品用九个篇章来展现九个画廊,细致的画面尽在乐句之中,给观众丰富的想像,展现了黄河岸边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状态、性格状态等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种画面随着音乐自然地展现出来,非常震撼!

作曲家除利用掌握的技巧和素材外,特别注重发挥整个乐队的功能,如《绣楼相思》以弦乐为主,《魂归故里》是唢呐和二胡的重奏,《晋魂》则是以打击乐与乐队的交织将音乐会推向高潮,这样一种奇妙的表达方式,布局合理,满足人们从各方面来审视,来享受。这个作品无论从艺术性、思想性、观赏性都达到了较高的程度。《山西印象》必然会成为山西省内民族管弦乐的一个里程碑。

安 兰(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副主任,一级编剧):

《山西印象》队伍很壮大,演奏水平很高,两位参评者非常年轻,没想到这么年轻的队伍有很强的实力。

整体作品是一台很接地气的民族音乐会,主题宏大,但选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山西印象》所选的九个部分,好像不足以代表山西整体的印象,比如《乱弹》,没有明显的山西戏曲音乐元素,山西文化的多元性没有很好的呈现,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还有民歌的串场也值得商榷。但最后的《晋风》特别好,乐曲高潮富有张力。我更希望听到既有代表山西文化的元素,又能很好展现民乐特色相结合的音乐作品,这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的感受。

黄爱琴(山西省歌舞剧院琵琶演奏家):

这个作品选取了山西千年来的精髓,邀请了全国著名的作曲家,所以这个作品毋庸置疑。关于第一乐章的音乐形象,我们想像应该是一群唢呐的演奏,可能作曲家有她自己的想法,不按常规来,就一支唢呐,可能是个男性形象,也可能是一个女性形象,她有她的想法,有她自己整体的把握。希望我们演艺集团的领导能够大力地支持民族乐团,为山西的文化繁荣添砖加瓦。

祁爱斌(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所长,《戏友》主编):

《山西印象》是优秀青年作曲家王丹红的作品,昨晚的上演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表现力,它将中国民族乐器之美展露无遗。所有的乐器在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如弦乐的婉转、弹拨乐的跳动、打击乐的震撼有力,各种曲风尽显其中。整个作品用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作曲技法融合,充满浓郁山西特色,造就了具有山西韵味的西洋音乐色彩。整部作品浓厚的山西曲风唤起了三晋儿女对乡土的孜孜深情。山西省歌舞剧院在体制改革之前,就有非常厚实的基础。在体制改革以后,乐团也一直在发展壮大,为他们致敬和点赞。

杨卫华(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编审):

《山西印象》名声在外。综合大家的意见:《山西印象》是民族管弦乐史上有突破意义的作品,属于大制作,有它自己的特点,构思新颖,结构完整,主题鲜明,充满了正能量,具有山西特色,抓住了亮点。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具体意见,大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希望下一步能够更加突出山西特色,创新突破,向艺术的高峰冲刺,真正达到雅俗共赏,达到新的高度!

(责编:荆 晶)

猜你喜欢
管弦乐乐团作曲家
小小作曲家
科学大众(2022年9期)2022-06-05 07:27:30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滚烫的交响灵魂
艺术启蒙(2018年9期)2018-10-20 02:28:42
嬉游曲(管弦乐)
当代音乐(2018年11期)2018-06-30 14:43:16
“失控”乎?“掌控”是也!——鲁肯斯《失控》管弦乐配器技法拾趣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6:17
管乐团的高兴事儿
青少年民族管弦乐作品展演在北京举办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24
对管弦乐《玄梦》的音乐研究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3
洛庄汉墓乐器坑 恢宏的汉代地下乐团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