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孝歌劝世人 小剧团演出了大真情
——记耍孩儿《劝孝》

2017-08-15 00:42:45孟汉对
戏友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剧孩儿唱腔

孟汉对

一曲孝歌劝世人 小剧团演出了大真情
——记耍孩儿《劝孝》

孟汉对

九月的天气,酷暑渐散,清风徐来。在省城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来自晋北的地方小剧团——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即将迎来它在这里的首次演出。

对于耍孩儿,很多人并不陌生,从上学时课本收录的元杂剧课文中就频繁出现【耍孩儿】这个词牌名;在戏曲界,耍孩儿被戏曲专家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艺苑奇葩。尤其是其经典代表作《扇坟》(人们更习惯称之为《猪八戒背媳妇》)久演不衰,为大众所熟知。

作为一名地道的塔乡儿女,当得知家乡剧团来省城太原演出,心情激动无比,早早买好票,期待着那一声板胡声响、笛子声起(板胡、笛子是耍孩儿的主奏乐器),多少次梦里回荡的那一声“嗨”(耍孩儿唱腔多用“嗨”起头,故又称“嗨嗨腔”)终于要唱响在耳边了。

《劝孝》是应县耍孩儿综合艺术团演职人员自编自导自演的新编现代戏,没有恢弘巨制、没有华丽舞美、没有特邀名家、没有耗资千万。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四无”剧目,在首届山西艺术节的展演中,与省内外其他经典优秀剧目一同登上了省城的舞台。对于这个地方小团,这是第一次;对于常年活跃在乡村舞台、身兼演员、农民两重身份的演职人员来说,更是第一次!

故事讲述了勤劳善良的老婆婆因为腿疾而被媳妇虐待,在孙子领对象回来之际,寒冬腊月里被儿媳赶在门外,巧遇亲家才知女儿不孝,于是在喜事来临之时,亲家亲自给女儿上了一堂“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教育课。整个故事生动活泼、感人至深,同时发人深省,富有教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道”生动的舞台呈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全剧一共分四场,分别为福音喜讯、乐中生悲、奉闻家熹和乔装训女。音乐声起,大幕拉开,LED大屏幕实景呈现乡村舞台背景。在喜庆欢快的音乐声中,村中广播站响起让村民领取农业直补款、老年直补款等各种农村补助的广播声。乡景乡音一下子把自己带回到熟悉的故乡中去,舞台上左右侧幕不同角度走出几个人,只见他们手里拿着领取直补款的册子,一个个喜滋滋、笑盈盈地唱着说着,道出了党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支持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综观全剧,笔者认为本剧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取材简单而不简略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句话在本剧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整个舞台呈现的故事情节基本就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由于紧扣生活,所以,整场戏演下来,顺畅通透,一气呵成。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层层推进,全剧紧紧围绕婆媳矛盾这条主线,从婆婆受辱——驱赶出门——巧遇亲家——设计劝女,全剧一条线,主题鲜明,表现力强且通透。

全剧紧紧围绕一个“孝”字,立意深刻,有深远的启迪、教益作用。一说到“孝”,我们一般会想到子女对父母的孝,如果按照常理来说,全剧更应该设计为纯喜剧,妻贤子孝、家庭和睦,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歌颂时代的剧目来演。然而,本剧却“反其道而行之”,恰恰从“不孝”入手。这样,就为剧情发展的“矛盾”创造了可能,而选取具有相对普遍意义的婆媳矛盾,则使得剧本更有表现张力。婆媳关系历来微妙,而在农村,婆弱妻强丈夫夹在中间受罪却似乎又有相对普遍性,所以,从这一角度切入势必更有戏。

在处理这一矛盾上,编剧也非常巧妙。亲家母没有直言训斥女儿的不孝,而是通过假装自己被儿媳冷落虐待的遭遇上演了一出“戏中戏”,使得女儿能置身其中,站在换位思考角度上审视自己犯下的错误,从而自省。这样,在认识上就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也更为深刻。在剧末,亲家母还当面不失时机考察刚上门的准外甥媳妇,可谓全剧一个“孝”,折射三代人;简单一个“孝”,仇视化亲情;传唱一个“孝”,社会教益深。这样的取材来源于真实生活,提炼于艺术加工,展现于戏曲舞台,受教于广大观众。

二、舞美简约而不简陋

全剧共分四场,背景呈现也仅仅有四幕,采用纯粹的LED大写实背景和局部的实物道具,没有华丽的舞台装饰,拒绝复杂的道具配置,简简单单、实实在在地表现剧情需要的舞美配合,可谓简单。但是,虽简单却并不简陋。第一场中农村大舞台的实景照片背景,初入画面,就能把人们带回到自己的故土,既符合剧情又引起共鸣。第二场中,简单写实的普通农家内部画面,把全剧表演集中框架在一方舞台上,能够引导观众把视野更为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而背景中家里挂的一副写有“家和”的十字绣则用一种“戏曲反衬”的手法表达出全剧的矛盾,表面看到的“家和”其实“并不和”。第三场中,老婆婆被狠心媳妇赶回破旧不堪的老房子,既写意又写实。老房子的破败不堪和陈砖烂瓦与上一场中温馨整洁的家的背景形成强烈对比,也使得戏剧矛盾反映的更为直观和强烈,尤其这个背景所呈现的视觉冲击非常大,虽然简单但却毫不简陋。全剧舞美道具简单,让人耳目一新,拍手称快。

三、唱腔传统味浓过瘾

耍孩儿最显著的特点是独有的后嗓子发音,这在全国三百多种剧种中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种唱腔也是最为吸引人的,声音从喉咙后部挤压发出,先咳后唱,以特殊的音色造成浑厚有力的音响效果。外地人乍一听起来不太舒服,但是这种唱腔细细品味却又如陈年老酒,愈品愈香。第一场中,通过几个村民的角色安排唱出了社会主义农村的新气象,农民的新生活,节奏欢快,轻松愉悦,先将观众带入到耍孩儿的剧种特色中来。这段唱也体现了全团上下“一棵菜”精神,由于后三场重头戏都安排给了主演,集中在须生、青衣、老旦三个行当的唱腔上,而第一场中不同行当的几个人的唱以及最后一场小旦(孙媳妇)唱腔的安排,则把所有的行当都照顾到了,让大家都有戏可唱。第二场中,婆婆一段“肚里没病坏了腿”如泣如诉,道出了自己的无奈也反映出平日媳妇的“虐待”,紧接着爱丽回家途中的一段唱介绍了剧情过渡,把刚刚冒领婆婆的三千养老补助拿到麻将桌上输了个干净、而此时,儿子即将领准儿媳回家,又需要钱,相当于点燃了婆媳矛盾的导火索,所以这一段唱为后边的故事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前提铺垫。是非面前,作为夹在母亲和老婆中间的丈夫无奈唱出了“做人难做人难 做个男人难上难”的悲凉,与其说是在婆媳矛盾前的哭诉不如说是在是非面前的无奈,母子相拥而泣,“妈呀”“儿啊”则借用结合了梆子腔中的“滚白”把这种母子情推向了高潮。哭诉过后,还要回归现实,留母亲还是要媳妇,不等他做出决定,母亲的一段“天下父母无所求,只要儿幸福,苦死也干休”大段深情唱腔道出了作为母亲的无私和博爱,紧接着,大段的排比“妈为儿——”化用了传统耍孩儿中的“十不该”,把一个母亲生儿养儿的艰难辛苦唱得淋漓尽致,不禁让人眼角发酸、潸然泪下。

同时,这里简单说一下耍孩儿的伴奏,耍孩儿传统的伴奏音乐分文、武场,文场以板胡、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板胡壳子大,弓子和马尾粗,演奏起来声音洪亮。两个板分反弦和正弦,正弦定5-2,反弦定2-6。“苏梅”(即笛子)筒长孔大,音孔相距均匀,半音靠技巧掌握。虽然只有三件弦乐器,演奏起来却婉转嘹亮,正好和后嗓子发声演唱融合一体,音调旋律欢快活泼,婉转嘹亮,音乐伴奏与唱腔紧密结合,显得十分和谐,形成自己的音乐特色;武场则使用大锣、小锣、鼓、钹等,尤其武场在换调过门或换场演奏中,或轻松欢快,或绵长深沉,为剧情的推进烘托氛围。正是这种醇厚、朴实、欢快的唱腔和文武场,使得耍孩儿更具有特点,让观众听了直呼过瘾,成为该地方剧种一个活着的、悦动的灵魂。

四、表演真实刻画入微

该剧的所有演职人员均来自农民出身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科班培训,大多是因为个人爱好,跟团随演随学,有的是半路出家,是名副其实的“草台班子”。尽管如此,舞台上的他们在表现力上毫不含糊,一字一腔,有板有眼;一招一式,精准到位。尤其在刻画人物、细节处理上,更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这里也简作几处分析:第二场中腿患残疾的老婆婆准备做饭时不小心把刚刚洗好的菜洒落在地,随之的趔趄、倒下,表现得自然流畅、生动逼真,毫无做作之嫌,这种表演需要演员的细致刻画,更是在日久天长的舞台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功底。当在门外听到婆婆嚼自己舌根、愤怒不已的爱丽此时正好有一肚子火没处撒,踢门而入,直指老婆婆,一副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的架势,而听到老婆婆提到养老补助款的时候,内心有鬼的她反客为主,不由分说的“四连问”让原本善良的老婆婆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而后,自己的亲生母亲大雪天被赶门外,作为母亲的儿子,此时已到了怒不可遏、忍无可忍的地步,终于拿出一个男人该有的勇气,手指直指自己的老婆,谁知手刚一指,就被老婆怼了回来,不禁让观众为之一笑,再次鼓起勇气伸手来打,可是面对媳妇的强势无理,伸出去的巴掌只能摔向了自己,一个无奈、窝囊、两头受气的“妻管严”形象真实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演出了人物,推进了剧情。第三场中,在老房子破垣残壁中饱受风霜的老婆婆听到有人喊她时,先抚耳,再揉眼,紧接着近前细看,才知道原来站在自己面前这个人是亲家母,一个饱经风霜、凄惨孤苦的老人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爱丽这一刁蛮恶毒媳妇的塑造在剧中也是相当成功的,在婆婆面前的泼辣狠心、在丈夫面前的强势无理、在自己母亲面前的爱怜疼惜,把一个善变狡猾、处事圆润的泼辣媳妇表现的非常到位。

所以,本剧的几位主演在表演上的准确、生动和形象为该剧增色不少,尽管有些方言道白很多应县之外的观众听不大懂,但是通过演员精彩到位的表现上,都可以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五、富有教益发人深省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首孝悌,次见闻”“夫孝,德之本也”。一个“孝”字,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包含着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关爱和赡养,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可见,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意义,而本剧恰恰抓住了这一主题,无疑对所有观众群体都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

全剧以一个“孝”字贯穿首尾,升华主题;以一个普通家庭婆媳关系为线索,沟通全剧,生动、活泼而又接地气;醇厚、朴实而又高大上,以小见大、以情动人、以戏劝人,尤其是主演的四个角色几乎都安排了一段关于“孝道”的唱腔,“孝文化”在剧中被反复提及、多次传唱,这样的安排看似有些繁琐,实则却是本剧的核心和灵魂。在物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倡导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富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思考、反省我们的精神生活,以最常见、最典型、最复杂的婆媳关系这一角度入手,真实而又生动、自然而又巧妙地把“百善孝为先”的思想主题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呈现在舞台上,对于幕后创作人员来说是一次剖开内心的自我审查,对于台上演出人员是一次身临其境的自我感受,对于台下观众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又何尝不是一场深刻的检讨倾诉!

同时,笔者也想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以臻本剧更加完美。该剧道白有急促繁琐之嫌,传统戏曲程式表现僵化,且唱腔过多,唱词过分追求工整。此外服装色彩搭配,可再进行优化。

总之,《劝孝》这部戏不论从取材立意,还是舞台呈现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意义上,都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值得推广的好剧目,为这样一个团、这样一群人、这样一部戏点个大大的赞。

(责编:于小军)

猜你喜欢
全剧孩儿唱腔
《哈姆莱特(节选)》核心素养导学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创业剧《追梦》央视开播
综艺报(2020年22期)2020-12-23 04:37:09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黄梅戏艺术(2020年1期)2020-05-14 13:48:54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黄梅戏艺术(2019年4期)2019-12-30 06:11:06
牵 挂
民族音乐(2019年2期)2019-12-10 13:14:55
你又把孩儿想
看见校园霸凌
女性天地(2018年6期)2018-06-12 17:05:52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戏曲研究(2017年2期)2017-11-13 03:10:30
灵狐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