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2017-08-15 00:49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媒介大学生

侯 春 秀

(南京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一、新媒体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传播特点

1.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即时性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中“专家统治”的局面,实现了信息多对多、面对面的大众传播,其在传播过程中更加注重信息接收者的反馈和信息使用者的实际体验。新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即时的传播速度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高效化,减少了传统金字塔式传播带来的信息差距,实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精准性和全覆盖性。

信息传播的海量性与共享性。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模式的便捷性和平等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容量和信息获取的机会,大学生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通过手机终端及时接收海量的信息, 亦可以通过朋友圈、点对点等形式将信息发出,实现信息共享。

2.信息传播的多渠道与多形式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它有力的整合了线下与线上传播,网络传播、手机传播、纸媒传播,正式传播、非正式传播等多种渠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官方就业网站、就业宣传栏等多种传播载体扩大信息受众面。新媒体具有的独特界面,能够实现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多形式的传递,较好的将视、听、说、写等传播形式融为一体,减少了单一文字载体的枯燥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吸引力。

3.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和选择性 新媒体时代,由于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传递者和接收者,信息的主客体地位不断转化,角色融合更加明显,信息传播出现了去中心化,参与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传统中心话语权的消失,大学生能够在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中自主选择,增加了大学生择业的自主性,提升了高校就业指导质量。

二、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指对影响组织绩效的内部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挑战(Threat)进行综合研究,以制定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战略[2]46。借鉴这一企业战略分析模式,总结归纳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SWOT模型,能够有效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1.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1)高校信息化建设为高校利用新媒体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保障。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开发的“91JOB智慧就业平台”在全省高校推广使用。该平台顺应了“互联网+”的新趋势,不仅实现了标准统一、资源深度共享,更有利于全面覆盖、便捷服务的推进。平台覆盖了手机APP、就业网站、微信微博、移动短信等新媒体传播渠道,为高校利用新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借鉴。(2)90后高校毕业生为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合适的受众。他们“自出生就带着网络时代的标签。他们不仅能熟练使用电脑,而且也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使得他们对新媒体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很高,网络和各类新媒体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3]71。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杨、追求自由平等的性格特征使得他们的职业兴趣更加多元化、就业价值观更加多样化、就业创业选择更加个性化。这些都与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点不谋而合。(3)高校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经济资源为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便利。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学生处、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二级学院辅导员构成。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较快接纳新生事物。同时,他们了解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能够利用新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得到了专业教师、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各高校高度重视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2.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劣势 (1)高校就业指导新媒体平台建设处于探索期,相关的配套机制不健全。目前,高校暂未形成分级分类的新媒体就业指导平台,校院二级管理平台职责划分不明确,几乎没有根据专业类别、求职需求设置的分类指导平台。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宣传、轻服务,信息更新速度缓慢、使用效率低下等弊端。高校新媒体平台在注重硬件投入的同时,较易忽视软件提升、制度配套等,如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忽视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新媒体使用技能的培训,忽视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完善,缺乏对新媒体平台的信息监督管理。(2)90后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缺失,阻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90后大学生乐于使用新媒体搜寻就业信息、进行网上求职。但是,由于自身缺乏对网络知识、法规的了解,缺少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很容易被不良用心者所利用,被虚假招聘信息所误导,容易引发求职就业困惑。

3.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机遇 (1)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立体化的就业指导平台,形成了以就业网站、微信、微博、人人网、QQ群等多层次的就业指导网络。新媒体有效融合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宣传载体,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生动性、活泼性,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2)新媒体提供了大学生搜寻就业信息的新渠道,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就业范围,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用人单位、高校及社会各方面发布的就业信息,减少了传统信息搜寻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3)新媒体增加了就业指导工作的互动交流,推动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创新。新媒体改变了高校与毕业生之间的单向信息交流模式,增加了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反馈,有利于高校在信息传达过程中做好分类,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4.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挑战 (1)新媒体消解了传统媒体的中心话语权,导致传统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权威地位的丧失,消解了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多中心的传播模式日渐形成。加之,网络宣传的放大效应,很容易形成暴力的大多数,引发不理性的网络盲从现象。(2)由于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和隐匿性特征,信息准入门槛较低,信息发布较为随意,传播过程缺乏监督,致使一些用人单位和不法分子借此机会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或不实言论,容易误导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一些经过新媒体平台包装和扩大化宣传的负面案例易造成90后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发展的功利性价值取向。(3)新媒体建设过程中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真空问题突出;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自律意识和信息安全责任意识,缺乏理性分析精神,90后大学生随意转发不良信息,甚至利用新媒体平台的隐匿性杜撰求职简历,引发求职中的不诚信行为。

三、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分析

1.积极搭建高校新媒体就业指导工作平台,完善新媒体配套制度建设 2012年以来,国家、政府、高校高度重视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各级政府就业指导部门、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为核心的就业信息化系统。大数据时代要求高校主动出击:(1)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分级分类搭建新媒体就业指导平台,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指导工作实际,在纵向上,形成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院就业指导办、班级就业交流群等三位一体的就业指导网络;在横向上,根据专业特点、学习阶段特征、求职需求等分类设置针对性的指导平台,区分不同专业、不同阶段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特征,针对性做好大学生在校学习期、实习期、求职期的生涯指导工作。在原有就业信息网站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新媒体和手机移动终端增强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交流。(2)改变传统就业网络平台以就业政策解读、招聘信息发布为主的功能设置,优化新媒体就业指导平台的版块内容设计,逐步形成以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发布为基础,就业技能提升、就业心理疏导为主体,职业测评、就业课程资源共享为支撑的功能布局;同时,通过就业留言区、就业互动问答等功能的优化,提高新媒体平台使用频率和毕业生求职就业的积极主动性。(3)政府和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增强顶层设计能力,打破各级各类新媒体就业指导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性质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逐步减少毕业生求职中因平台信息狭窄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重复搜索,利用大数据对海量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做到资源共享。严格信息准入制度,加强信息监督管理,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做好信息安全防范和信息筛选把关,防止不良信息对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和行为选择产生误导。搭建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信息沟通桥梁,及时做好招聘信息发布、跟踪、反馈等。

2.提升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综合素质,确保新媒体平台下就业工作的高效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初步形成了在学生工作部门领导下的校、院二级就业指导模式。校级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专项负责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院级就业指导办公室多由辅导员组成。由于高校人员编制的紧张、辅导员工作的繁杂,我国就业指导队伍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就业指导观念落后、新媒体平台使用能力欠缺等问题。因此,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新趋势,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应主动转变传统就业指导观念,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规律和就业心理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型就业指导理念,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做到统一规划和个性化指导的和谐统一。 同时,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应从行动上主动学习新媒体的使用知识和技能,从心理上主动接纳、认可新媒体,利用新媒体平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重视就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1)从数量上解决就业指导人员编制紧张问题。在扩大就业指导专职人员比例的同时选拔一批新媒体运用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高的兼职队伍,吸纳优秀学生干部和专业教师的力量,拓宽兼职就业工作人员的渠道来源。(2)从质量上提升就业工作人员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针对现有就业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确保就业工作人员不仅了解新媒体知识、熟悉新媒体操作流程,更要了解新媒体使用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要求,确保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向性。有条件的高校应逐步引进一批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精湛的业务能力、高度的责任心且熟悉信息技术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确保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职业化、专家化和稳定性。

3.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让大学生合理合法使用新媒体平台 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最早阐述,出现在1997年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此文明确了媒介素养的衡量维度:批判性的信息反应模式、关于媒介的思想认识、对媒介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实现自我发展的水平。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介素养逐步向新媒介素养过渡。后者主要指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网络、手机移动终端传播为主体的新媒体环境下,公民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传输能力等。目前,我国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搜寻信息的意识发展较快,但在信息的搜集层次、信息的理性选择、信息的合理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开展就业求职工作,今后,我国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将高校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学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积极开设相关新媒体教育的公选课,优化课程内容设计,从基础知识、操作技能、观念更新等层面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主动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专题讲座和案例学习的形式融入新媒体使用中的法律法规教学,引导大学生合理合法使用新媒体,增强信息安全的意识。(2)强化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载体建设,营造和谐文明的网络新媒体氛围。高校应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新媒体平台的投入力度,从资金上保证新媒体平台硬件设施更新及时、设备运行优良;同时,加大新媒体平台的人力资源投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好信息筛选过滤工作,加强信息安全、监督机制建设,正确引导舆论传播方向,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3)夯实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依托,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高校应积极开辟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二课堂,优化整合校园内的新媒体学生组织,招聘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网络宣传员,利用朋辈教育的力量,以点带面做好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教育,弘扬、宣传网络主旋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4.深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增强就业指导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顺应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必须调整充实传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1)围绕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规划设计课程方案,“在传授就业知识的过程中,更应重视大学生理念的更新和技能的培养;在统一授课、系统指导的同时,更应尊重个体的差异,予以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包括就业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利用”[4]77。在传统就业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基础知识的讲授、操作技能的培训等;同时,通过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等引入新媒体平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精神和信息安全意识等。(2)创新就业课程教育载体,优化就业课程教育方法。“网络课堂、手机微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形式,网络视频、网络留言、聊天等功能也实现了授课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互动。”[5]82高校就业课程教学应主动利用新媒体教学的优势,推动新媒体进课堂的步伐,有步骤有计划地将就业课程教学内容上传至微信、微博等网络教学平台,逐步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改变传统填鸭式、统一化的教学模式。由受教育者自主选择教学平台、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做到随时、随地、有选择、个性化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同时,更加关注网络教学的吸引力和实践性,利用青春榜样和杰出校友资源现身说法,传授毕业生求职应聘技巧,增强毕业生求职自信心;利用新媒体开展网上签约、远程面试等模拟实训教育,增强毕业生求职的实操能力;组织毕业生前往新媒体平台建设较好的企业、政府等单位参观学习,通过体验式教学增强毕业生的新媒体认知能力。(3)为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开展课程教学,必须对课程师资力量进行整合提升。加强对现有课程教师队伍关于新媒体使用知识、技能、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教师的新媒介素养。高校应努力创造新媒体培训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兄弟院校及教育部门培训资源充实就业师资力量。课程教师本人应主动参与到各级各类的新媒体培训中去,主动向身边的同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亦可深入企业、政府等单位挂职学习。

总之,新媒体作为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来说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在运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90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必须顺应大数据时代新媒体的发展方向,积极搭建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从就业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业课程改革等方面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改革,深入挖掘新媒体平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切实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工作服务质量。

[1] 黎 艳.新媒体背景下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2] 陆维维,陈霞红,张麓麓,等.基于SWOT分析的新媒体时代高校就业工作探索[J].文教资料,2015(22).

[3] 高曙先.浅谈新媒体视阈下的“90 后”高校毕业生就业[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2(4).

[4] 刘梦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求知导刊,2015(16).

[5] 白 冰,王晓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7).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媒介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书,最优雅的媒介
大学生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